炎国地大物博,在末世前就是人杰地灵之地,不乏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的奇人异士。
武极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荆州西北部汉中府境内。南望原始丛林林农神架,北临高峡平湖江丹口。
此时山中一座隐蔽的道观大殿内,真武大帝画像下方;一位老者道长、一名青年道人、一个少年道士环绕成圈盘膝而坐在蒲团上。
老者道长十有九,鹤发童颜,身穿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寸,袖长随身。头上戴的是用青布做成的布带,端头用优质木雕成太极卦扣相互衔接的幅巾,脚上穿着鞋底较厚的朝鞋。
青年道人面容质朴,一双眼睛及其明亮,穿着多层粗布缝制,显得笨拙厚重的衲衣,头戴庄子巾,脚上是一双古朴轻灵的青布圆口鞋。现年二十五岁,名叫方有道。
少年道士叫张元清,才十四岁,剑眉星目,未带头巾,束发。穿着一双自己做得双脸鞋,还在鞋帮部位绣上了云头图案意在超凡脱俗,身上穿的是蓝色大襟,袖宽一尺六寸的得罗,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充满着灵性。
老道长透过大殿看着道观外浓浓的霾雾,双眼如堪破世间一切,回头对着青年道人声音沧桑低沉道:
“有道!最近农神架精怪汇集,恐有灵兽运势而生,你即刻带领你的师兄弟们背剑下山探明情况,此次要量力而行,元清可跟随。”
青年道人和少年道士在老道长话落后,都起身恭敬施礼回应:
“是,师父!”
“是,师兄!”
在二人离开大殿后,老道长独自一人站在空荡的大殿中轻声自语:“源也,命也……!”
···························
与此同时。
梓州岩华寺,位于九龙坡区大老山,因寺南侧有岩华洞而得名。岩华寺岩石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
寺内,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的佛像下方,刚过耳顺之年的方丈永心法师,身穿佛教古来祖师大德所制定的标准黄色僧服,看着下方一众武僧,走到一个前排身穿灰色僧衣,僧衣胸口处还有一点藏青色的武僧说道:
“本木!”
“弟子在!”名为本木的武僧两手相合于胸前,掌心相对,十指并拢看齐斜向上,合十向方丈恭敬回应道。
“你来寺里有多少个年头了?”永心方丈看着面前魁梧的武僧发出询问。
“回方丈,弟子三岁时被至善大师带回,至今在寺里已有二十二个年头。”本木武僧脑子里计算了一下,声如洪钟的回道。
“你现在金刚经修到几层?”永心方丈继续问着。
本木武僧再施一礼,说道:
“回方丈,弟子金刚经早在两年前已进入第四层,达到了十鼎之力,可以力举万斤巨石。”
永心方丈听到本木已到金刚经的第四层后,脑袋不由轻点了一下,心中盘算:本木从小在寺里长大,对寺里的忠诚不用说,外出自保的实力也有,在加上至善师弟的极力推荐……
永心方丈想到这,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年近六十却无一丝老态的至善师弟,见师弟双手合十向自己施礼后,永心方丈回过头看着面容憨厚的本木武僧,他心中便确定了此次出山带队的人选,遂及开口:
“十武僧听令!”
下面一众武僧神情一肃,双掌合十。
永心方丈宏亮的声音传至大雄宝殿的每个角落:
“世间都传,乱世菩萨不问世,老道背剑救沧桑。现荆州农神架精怪汇聚,应有灵兽现世,此次由本木带领你们一众师兄弟出山,望你们多多救死扶伤,功德无量,以证菩萨不问世之缪言。”
“尊方丈命!”一众武僧在方丈话落后,躬身向永心方丈施以佛礼,方丈也双掌合十同身后的师兄弟们向一众武僧回礼。
礼毕后,本木武僧则顶着铮亮的脑袋上前一步,对方丈小声问道:
“方丈,您刚才说救死扶伤中的扶伤我们都会,可救死…我不会啊?”
方丈闻言一愣,随后气急:
“救死都不明白?平时经文怎么念得?你怎么这么二!”说完方丈回头瞪了身后至善大师一眼,一甩袖子,转身向大殿后侧走去。
本木看着吹胡子瞪眼走了的方丈,抬起自己满是老茧的大手摸着自己铮亮的脑袋,把一层唾沫星子不留痕迹地擦拭掉,转头眼巴巴的望向自己的师傅。
至善大师看着本木武僧,轻叹了口气,心道:这个徒弟哪都好,就是脑子有些木纳,怪不得当时老方丈看他一眼后就给他赐法号为“本木”。
至善大师想归想,但看到徒弟迷糊的样子还是出口解惑道:
“本木,救死不明白先不用去想了,做好扶伤就行。你此次带队出山,要好好表现,遇见精怪级的巨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避;师傅年纪大了!”至善大师话落,略有深意的拍了拍本木武僧的肩膀,转身向大殿后侧追去,他还要去好好感谢他的方丈师兄。
大殿内,本木武僧在听师傅说完,似有所悟,低声喃喃自语:
“师傅说救死可以不用去想,那功德也要放一边,只剩无量,合起来就是扶伤无量,意思是说此次出山要扶伤者无数……?”
回头看着一众师弟都是若有所思的点头附应,本木武僧便坚定了心中的理解,带着一众师弟离开大殿,开始收拾行囊出山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