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山川坛选僧(1 / 1)飞翔的大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僧闻言吃了一惊,空白度牒他知道是什么,原来唐僧的杂碎记忆里有。这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度牒是唐朝僧人出家的凭证,而空白度牒就是上面名字日期都没有填,可以让出家人随意填的。这种东西可不好买,不但要钱,更要有关系,看来是倚靠原来江州州主刘洪的人脉拿的了。

他吃惊的不是这度牒,而是这殷温娇一介女流,竟然这么有远见。早早买了两个空白度牒,给自己找了退路,甚至连假身份都设置好了。这哪里是小说里那个从容自尽的殷温娇啊,简直有些后世武则天女皇的魄力了。

而像殷温娇这样要躲难,不能让别人发现她身份的地方,没有比尼姑庵更好的了。那清规戒律之地,剃了头发穿上僧袍,加上过了二十来年,恐怕就算站在殷开山面前,他都未必认得出女儿来。

至此没什么拒绝的,唐僧回道:“我当然要护送母亲到庐州三里庵,只是我们不能一起走,以防有人追踪。这样,母亲前面先走,莫引人注意,我后面化缘随行保护。”

“这样甚好。”

翌日三人就前后出发,花了几天赶到庐州。安顿好母亲后唐僧又回到江州金山寺,跟师父法明长老大致讲了下路途情况,便回到自己厢房休息。

回来以后,他复习了一下自己的功德和禅道修为,又依照记忆念了遍经,就开始思索未来的剧情。

这段时间的剧情可以看出几点,一来,西游的原剧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他和原来江流儿的不同,剧情人物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比如他将殷温娇会死的消息透露给她,殷温娇结果就不想死了。这也可以看出世界的真相并非小说里写的那么表面。小说里说,殷温娇是多处追求‘自尽’,最后从容赴死。

而从现实看来,殷温娇能在刘洪手下委屈求全十几年,后来又这么不愿暴露身份,可见她的惜命。小说里她的‘从容赴死’原因,就很值得商榷了。

小说是结果,这个结果是可以改变的。而其中的过程,却曲折延绵,非人所能想象。

第二点,则是这个世界确实和《西游记这本小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却和电视剧关系不大。这从他缺了一个的的小脚趾可以看出来,电视中是没有这个剧情的。

但这一点就对他不太方便了,他看电视剧看了三遍。小时候自己看了一遍,后来弟弟妹妹长大,又跟着重复看了两遍,电视剧里许多剧情都可以回忆起来。但是小说……

只是好奇时粗略翻过,还有听人讨论的内容,并不能记忆得清清楚楚。

不过应该够用了吧,这个世界还有谁能像他一样先知先能呢?

而后面的内容,应该是泾河龙王被斩首,唐皇李世民死去又还魂,大开水陆大会的剧情了吧。

这这些跟他都没什么关系,虽然有些可怜那个泾河龙王,但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静静等待朝廷召唤。

而在那水陆大会上,应该就能见着那观世音菩萨了。真不知道她会是个什么姿态,听说她是由男变女的,是男相多些还是女相多些,和电视里那慈眉善目的观音长得像吗?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唐僧重新回到金山寺,又开始各种念佛参禅,主要是梳理脑海中的各种经书典籍。不只是为了自己修炼的佛力,更因为自己已经是个和尚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他的分内之事。

念经当然很枯燥,唐僧只能努力地从枯燥的内容里找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经书里的安魂经,或许真的可以度化亡魂。还有安神经,可能可以催眠……

这样边念经边找里面的玄异力量,各种学习,如此也学了大半天……

几个月以后,唐僧终于把自己的本领都掌握了,包括理论和实践,该念会的经书和该掌握的本事。而该来的也都来了,圣旨到,传各州部经验深厚有本事的比丘和尚们都往长安集合,唐王陛下要召开水陆大会。

来了,终于来了!

唐僧怀着激动的心情,和金三寺一众和尚比丘们,都乘船往长安去!

唐王陛下,观音菩萨,顽皮猴子,大耳猪哥,老实沙僧,还有勤勤恳恳的白龙马,我唐僧,来了!

我即将踏入历史的征程,书写一部真实的史诗,完成一部艳绝的神话!

为后世,留下新的,永恒的篇章。

我,是唐僧。

船上,唐僧晃悠着,看着天上的月亮,有感而发。

十来天后到达长安,此时各地的僧侣都聚集到了。又过几天,全国名僧都聚集到山川坛,有官员引导他们,一个个被相看评省。

但见山川坛的最前面站着几个人,一位道高德广的和尚带着几个比丘僧站在最前方,后面坐着几位大员,看起来很胖,不能久站。而各处来的僧人们排着队,一个个走过去,到了和尚面前,僧人就念一声佛号,讲一段经,由和尚看戒牒评阅此位僧人的素质如何,该当何位。

等到唐僧过去的时候,他本来忐忑的心情一下子安稳了。要说为什么?那后面坐着的三位大员之一,不就是自己的外公殷开山殷宰相吗?只见外公看到他,笑得那是一个开心。唐僧念了声佛号,讲了段经,殷老大人连连点头,对两位同僚大力推荐,大加赞叹。两个老人精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当即拍板,就是他了。

就由他来住持大唐贞观年间的第一场水陆大会!

唐僧,就此从全国数万僧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佛教徒中的佼佼者。

当然,虽然已经拍板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殷老大人笑眯眯地走近,问前面检阅的和尚,“不知法师认为这位比丘如何?”

“此子经书娴熟,佛理慧通,可堪大任。”

殷开山满意地点头,“那就他吧。后面的人让长史帮我一一查看,老夫累了,就先回去休息了。”

另外两位官员见状,也拱手道退,只留了个随从在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