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镇学原本在学堂里吃饭的,由于知道那个小女孩的爷爷是镇长,前去不好面对,就随便转转,没有想到要来到一个酒店里吃饭,心里很难受,没有喝酒。
“这个俞晓花肯定不能留了。”一位男镇学吃完饭说。
其他五人都附议,写成文书,准备明天交给镇长。
清河镇里面的人都知道了镇学到来了,一直在探讨镇学的事情,特别是收取学费之高,饱受争议。
“一千金币,还不如抢总管处的府库算了。”有人不满地嚷着。
“什么镇学啊?难道就是为了挣钱?”
“上古先贤说过,君子固穷,小人贪婪。如此镇学,如何教人忠孝?”
“我已经认清他们了,孩子不能跟着他们学习。”
“我家孩子也不读书了。”
“我家祖上就没有读书,我为什么要忤逆?我也尊崇一耕二读,孩子先种地。”
“做人是最重要的,读书要请德行高深的人教育。”
……
清河镇学学堂异常冷清,一连几天都没有人去上学,包括宋金玉都忙着出售药材,赚取金币。
宋家庄距离清河镇还有很远的路,需要来回跑,成人尚需半天时间,孩子们贪玩,就需要一天功夫。很多小孩回到家,就累倒了,休息了多日后,向父母说起学费的事情,立即被父母打住。
“读书一天一个金币,而且还要一次**全,一千金币,拼家当也要有啊?我们没有,这书不读了。”这显然是说人家穷,打人家父母的脸,难怪人家父母恼羞成怒了。
“孩子,不是父母舍不得钱,读书太重要了,可以升官发财,是不是?”
“是!”孩子脆生生的童音非常悦耳。
“镇长一年的年薪也只有十个金币,需要多少年才能挣回来?”
小孩哪里会计算,只能翻着白眼。
“需要一百年,两辈子都挣不到学费的钱。”
“镇长都风光了,原来还需要活两辈子才能挣足学费,何况镇长也没有进镇学读书哦,我也不读了。”小孩子想了想后,很深思熟虑地说着,一副幼年老成持重的样子,格外滑稽。
世道就是这样,充满了滑稽和悲剧,许多人活成笑话,许多人活成苦泪,更有许多人成天泡在蜜罐里哭泣,也有许多人坐在黄连树下唱小曲。
读书是人族的希望,也是家族的希望,更是国家强制培养人才的手段。
镇长宋云海接到镇学报告,说没有学生读书,地方官员没有推行教育强国策略,理当引咎辞职。
全镇动员孩子入学,而且定下指标,每个家族务必推荐两名学生读书,所有富有人家,也要资助孩子读书,镇衙决定资助学业成绩前一百名的孩子读书,学业结束后返还学杂费。
政策的感召力还是巨大的,毕竟代表了朝歌行使权力,没有人敢违背。
违背地方政府的政令,形同谋反,那是灭族的大罪。
清河镇学学堂立即招到了二百多人,很多人都是年纪很大的,显然准备浑水摸鱼,用府库的钱给自己混个功名。
第一节课选择在操场上,是讲的学部体制,由一位女镇学开讲。
天帝登基,非常重视读书。同学们要记住,天帝就是端木海,他重新规定了朝歌的六部体制,其中学部被提升到人族传承的战略高度上,有着极强的智力支持。
第一,实施晋级选拔教育。学部一共设置五个学段,分别是三至六岁为镇学,六至九岁为县学,九至十二岁为州学,十二至十五岁为郡学,十五至十八岁为国学,其中每个学段为三年。学生只要学完课程,就可以参加晋级考试,直到满年龄为止,超龄的学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而且不得放弃考试机会。
第二,任用精英官员从事教育。所有的教师都是来源于对朝歌功勋累计最高的人,由天帝直接任命为教师,以官名称呼,从最底层的镇学开始,教授相关课程,经过考核后,逐步晋升县学、州学、郡学、国学。国学教师由天帝选拔担任地方官员,以后继续晋级,一直晋升到天帝,最后归隐山林,依旧享受在位时的年薪。
第三,师生终身奖励制度。只要学生在晋级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学生获得对应的的奖励,执教教师获得对应的奖励作为总额,平均分配。此项政策目的很明显,就是真正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天才和天骄。
终身奖励也太高了,使得很多人都很眼热,发誓要去做教师,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进取心,具体奖励政策如下:
奖励镇学第一的学生,一百金币,同时也奖励所有教导该学生的老师总额一百金币。
镇学笑着说:“如果你们只选择我一人教导你们,有人获得镇学第一的,我就年年得到一百金币。但是,我不希望你们只学习我的东西,毕竟不全面,不利于你们成长起来。”
后面的第一镇学不感兴趣,直接一带而过,但是还是被宋金玉记下了。
县学第一,可得一万金币。州学第一,可得一百万金币。郡学第一,可得一亿金币。国学第一,可得一百亿金币。
学生们由于学费一千金币,在家里没有少接受熏陶,对金钱和数字都极为敏感,都在底下窃窃私语,显然不相信镇学胡言乱语了。
镇学自己也脸红了,咳嗽了几声说:“我也是学来了,晚上我再找人核实一下,也不能误人子弟。”
世上从来就不缺马屁精,立即有人说:“镇学,这个不碍事,我们能考镇学第一就不错了。如果我能考到,奖金全部给镇学,永远感谢镇学教导的恩情!”
镇学听后很开心,脸色恢复了原来的俏丽,对学生们说:“师生关系是最纯洁的关系,我们一定会尽心竭力地教好你们,你们也一定要刻苦学习,勤学好问。哪天你们学会狩猎,我带你们出去捡野兽,回来我们一起吃烤肉,喝肉汤,啃骨头。”
学生都觉得镇学讲得太好了,一个个都象喜欢自己的妈妈一样喜欢上了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