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晨码到这会儿,头晕脑胀,不能再继续了,今天到此为止。
……
师娘在劈头盖脸一顿狠批,埋怨苏浩出去一个多月连个电话都不给她打。
当听到苏浩说起海风浪的颠簸时,她又心疼的不行,絮絮叨叨地询问了各种细节,不断叮嘱学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关心完生活细节,她老人家才想起正事:“最近的资金流太大,看得我心里发慌,咱们是不是得想个办法把钱都花出去啊?一个礼拜就有一个亿的现金流涌入,纯利润达到了三千万,真不敢想象储运中心和商贸城这么赚钱。”
两头赚钱,当然厉害!
储运中心和商贸城不止提供租赁服务,还提供大宗物资支撑。
唐风贸易公司在全国撒网设置分公司直接和生产厂家对接,把大宗轻工业产品转运到满洲里,方便倒爷们带货过境交易。
中间有环节都能创造利润。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倒爷们就变成了中间商,赚到的利润比自己折腾要多不少。
而唐风贸易公司可以节约人手,不用大肆招人把物资带到分散在各地的城市销售,省去不少麻烦。
双赢!
“师娘,有钱就不愁花不掉,接下来我要在京城买地建个研究中心,得花不少钱。就怕挣的不够多,连个像样的研究中心都建不起来。”
科研才是花钱的大头!
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成本,只能撞运气,苏浩亲自掌控的环节,才能有重生优势很快拿出成果。
但,一个人没办法包打天下。
直接拿出学术成果把其他研究员喂饱,只会让他们对苏浩的依赖感越来越强,逐渐丧失了对研究本身的追求和技能。
那样做是祸害研究人员和国家利益。
“真要建啊?那我可得把你的钱看好了,不能再让各分公司大手大脚花钱了!”孟山水知道实验室设备和材料价值惊人,几十亿资金也就勉强打个底,真正要弄的像模像样就得折腾出百亿的投资。
初期,至少投资十个亿才能让一个单独的实验室勉强运转。
民科材料研究,随便折腾个地方和一点淘汰设备就行,用不了几个钱。
专科材料学研究,是一个很系统的课题,需要庞大的设备不断检测实验产品的特性和耐性。
二者纯粹不是一个概念。
前者讲究撞大运,碰出点好产品就能吃一辈子,很可能几辈子都撞不到大运。
后者讲究资料储备,任何实验室出品材料,都要做好系统的测试储备,留作万一可能的需求应用。
其中绝大部分材料储备在外行人看来,完全是废品。
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才让国内的科研主官不敢在材料领域投入过多的研究资金,让研究员们勉强糊口,饿不死就行。
反观那些如日中天的科技巨头们,则极为重视各种材料储备,每研究一款新产品的时候,总有相应的材料支撑。
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庞大的累积息息相关。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以来,巨头们已经累积了三百年的材料储备,力量雄厚得让人想想都绝望。
苏浩在重生后,第一时间选择放弃学业,放弃唾手可得的荣誉和待遇,就是想补足国内科研的短板。
然后才有一系列商业范围内的操作。
国家无力去投资的事,他需要用重生者的眼光布局,用拳头砸开列强们封堵起来的科技大门!
师娘的思路简单,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任何事情都要为科研让路。
苏浩也不组织,任由她折腾。
反正受罪的只是各分公司负责人,关他鸟事?
有种你辞了待遇丰厚的工作!
经历了严苛磨难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才能继续成长下去,直到变成参天大树。
连这关都过不了的管理者,活该被淘汰!
对于企业管理,他执行的是放养模式,任由企业自然而然地进行优胜劣汰。
管理这个课题在苏浩看来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
随着通讯手段的变化,管理结构会发生一些明显的改变模式。
现在只有固定电话连接,连模拟信号大哥大都无法普及,就只能用“能人”模式,让各分公司负责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等数字通讯系统普及开来,手机进入千家万户,就会变成层层叠叠的专业管理机构,用庞大的中层管理者让企业变成一架精密的机器。
此时,才能涉及到管理的艺术。
当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管理形式又会发生明显变化——扁平化管理。
中层管理者,逐渐被淘汰,普通员工直接参与到管理内容里面,让最艰巨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找到解决办法。
PS:今天码字速度棒棒的,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儿,大佬们用鲜花,评价票,月票和打赏砸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