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章 分歧(1 / 1)寇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长安城作为大汉朝的国都开始,它便注定了它的与众不同。

尤其是皇室刘氏皇帝皆将自己的陵墓安插在长安城周遭的时候,长安便会因此绽放在历史中。

只是,现在这个长安不太一样,它有个小皇帝,而外面又有着很多小皇帝的叔叔伯伯们,还有些强壮。

就像争家产,不管大小都得守着,毕竟是父辈留给儿孙的东西。

如今,燕王和广陵王都要入长安,那就有趣了。

刘拓坐在府上与田千秋喝着茶水聊着天。

“田公,这还用说嘛,无非就是来试探试探深浅,看看有几分成功的可能性,反正现在陛下不能对他们怎么样。”

这就是他们的依仗,新皇刚刚登基,不可能在老皇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就对这些藩王们下手,那样,会遭天谴的。

田千秋听着刘拓的话心中一阵别扭。

“老夫看看他们谁敢,大汉朝刚刚稳当了几年时间,就有人想搞乱它,先帝会护佑的。”

刘拓有时候发现田千秋真是一个趣老头,搁别人从门官升任了大汉朝丞相铁定不知道乐成了什么样。

可田千秋这老头,一副狗腿子的派头,听从着先帝的安排。

这新皇即位了,田千秋还是守着他的丞相,也不过多的去干预国事。

或许在他眼中,国事有霍光他们这些人掌控着,出不了大事情。

要不,今日田千秋怎么会有空闲来汉王府喝茶。

“陛下怎么说?同意了?”刘拓问。

其实,这种事真没法拒绝。

左右为难呐。

田千秋瞪着刘拓,刘拓觉得自己受了无妄之灾。

“陛下没做批示,不过霍司马桑司农等人倒是给陛下了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刘拓还真不信有什么好主意。

田千秋说道“先压下去,等过两个月再说。”

靠!!

不得不说,这帮人够狠,拖字诀运用的无比熟练。

两个月后,燕王和广陵王他们的心气神不得消散一二,那时候,长安城的局面更是比现在稳定的多。

一帮老油条。

瞬间,刘拓觉得自己自己和这些老油条们相比还是太嫩了。

“这也是一个法子,不过总归要让燕王广陵王他们来长安的,不然,一直压着就怕出事。”

堵不如疏,如果真是疏不通那就只有强制性开沟挖渠了。

不过,凡事都要往着好的方向想这,万一有一日老天开眼砸给你一个馅饼呢。

田千秋自然晓得,“依着朝中的意思,就是来得让燕王他们来,不过得晚些。”

“晚到岁旦吗?”刘拓开玩笑似的问道。

田千秋点头,“还不错,还可以对外说燕王他们是来长安为陛下朝拜。”

呃!!

刘拓觉得自己就是嘴贱。

田千秋笑吟吟的看着刘拓,臭小子,你那些心思老夫心中不知吗?哼

“不过,汉王殿下可在长安城待不了几日时间了,桑司农据说为了给你们血芒军筹集粮草已经忙活了多日,估摸着也到时候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点是对的,皇帝不差饿兵,刘拓也不会让血芒军空着肚子去打仗。

刘拓舒展一下腰身,身上的骨头都噼啪作响,这让刘拓觉得自己还能再蹿一蹿,成为八尺大汉。

“倒是辛苦了桑司农,一把年纪了还为这点小事忙东忙西。”

田千秋指着刘拓,笑道“汉王殿下还是这般刀子嘴。”

“心也是黑的。”刘拓补充道。

田千秋真是被刘拓的这种无赖打法聊怕了。

“去去,你小子都是汉王了说话还这么不着调。”

对于刘拓,田千秋可是一点都不惧的,谁让这小子身上天生有股容易亲近的劲头呢。

刘拓也不在意,看着外面的骄阳似火,寻思着这夏天怎么还不过去。

吱吱

吱吱

外头传进来知了的叫喊,还有着刘病已和时耐的欢声笑语,指不定这来小子多喜欢逮树枝上的知了呢。

田千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问“别愣着了,今儿个中午吃什么?”

刘拓瞪着两只大眼睛问“田公不回家吃去了?”

田千秋一甩衣袖,哈着气,指着外头的大热天,道“难道汉王殿下想让老夫热死在外头呀?”

真是一个可恶的老头。

“得嘞,今儿个就吃些凉快些的食物吧。”

“卿姨!!”

赵征卿跑了来,“怎么了郎君?”

刘拓道“今天中午府上吃凉皮和凉面吧,天气太热了,降降温,顺便再一人一杯冰红茶。”

这样的搭配简直是绝配呀。

赵征卿应下去做饭了,这凉皮和凉面都是比较好做些的饭食,冰红茶更是简单,从自家冰窟中拿出些冰来做些就是了。

田千秋一听到凉字就浑身的舒坦,看吧,老夫就说今日来汉王府上准能吃上好东西。

田千秋在汉王府上凉快着,还能够吃上凉皮和凉面,喝一口冰冰的冰红茶,可宫中的霍光他们的日子就比较难熬了。

这几日由于国事繁忙,身为尚书令的张安世被叫进了宫,协助霍光他们这些辅政大臣处理些国事。

真是难以想象,以前先帝是如何撑得住的。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殿中一角的张安世案头放了一条毛巾,专门用来擦汗的,这年头,可没有空调风扇什么的,纸扇倒是有,可总不能一手扇着纸扇一手做批注吧。

那样,估计张安世第二日就甭来了。

同样,殿中坐着的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四人也是满身的大汗,可得坐下去,这就有些熬人了。

刘弗陵被安排坐在殿中上首,因天气燥热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上官桀将自己审批过的河内郡发大水的奏折传给了霍光,霍光看了眼奏折又看着上官桀。

“河内郡因大雨导致河堤决口,数以万计的子民无家可归,可让其当地自行安置难民,似乎有些不妥。”

上官桀道“这不是什么大事,河堤决口的事情每年都会发生,往年朝中倒是可以拨些钱粮,可今年先帝逝去,加之十数万大军征伐草原,后面还有血芒军的南征事宜,都耗费了不小的钱粮,如果这等事朝中再去管着,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官桀认为自己的处理意见很合适。

霍光摇头,“如果这等事朝中都毫不关心,那那些子民还会心系大汉,心系陛下吗?”

上官桀欲要说些什么,桑弘羊却插话道“这两日,为了能给血芒军凑足钱粮,老夫已经忙活了数日时间,再去拨不少的赈灾款那是要了老命呀。”

这是诉苦,哭诉自己这位大汉朝财政大臣的苦楚。

金日磾看着在一件事上闹出分歧的他们,出来打圆场道“诸位,都现在这等时候了,就别揪着这一件事情不放了,干脆,朝中拨一小笔赈灾款,再由地方郡县自行筹集,给他们权利,让他们放心去做,这样岂不是可行?”

至此,此事方才作罢。

只是,殿中的气氛却有些不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