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皇后(一)(1 / 1)木静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液池的周围已被覆盖上一层薄薄的雪,四周银装素裹,万籁俱静。隆冬时节,太液池莲花凋敝,虽是一片萧瑟,可行至处,入目之景一览无余,空旷大气。远处的岱山着墨,近处的枯枝点缀,煌煌的长兴宫也成了陪衬。这景色绝代风华,宛若淡雅的画。

汉白玉石桥九曲玲珑通向池中精致的小亭,此刻大胤王朝的皇后高氏就坐于其中。

“参见郡主,”岸边,皇后的侍女向她行礼,边道:“郡主,皇后娘娘已等候多时。”

云琬琰看向亭中的皇后,高氏和当年一样凤仪天成,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荣光越发衬得她高傲清华,目无下尘。她的凤冠宝珠垂落,风中似乎还可听见珠翠相扣的悦耳清脆。

云琬琰踏上石桥,一步步走向亭中。越来越清晰的,是那高氏的容颜。有多久没有见过这个人了?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她记得的,只有那个阴冷的雨夜,那道紧锁的宫门,还有那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女孩。

“见过郡主。”略显苍老的声音唤回了她的魂,她才惊醒,不知不觉间她发现自己的指甲已深深扎入手心中,而她竟浑然不知疼痛。

她茫然跪地,双手高举交握,俯身,深深拜去,这一刻她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臣云琬琰参见皇后娘娘。”

再次跪在这个人面前,境遇却和多年前全然不同。那时维桢王府大厦将倾,偌大的帝都竟无人愿意帮助她。那一夜,她跪在懿祥宫门外,大雨浇透了她所有希望,断绝了她所有后路,亦杀死了她所有幻想,从此,大胤王朝不再有维桢王之女华英郡主,而多了一个玩弄心计筹谋划策的云琬琰。

高氏看着匍匐于地的云琬琰,眸光复杂。有谁能想到当年濒临全军覆没的维桢王府竟然劫后重生,浴血归来;又有谁能料到当年任人宰割的稚龄女娃竟然置之死地而后生,终掌一方大权。她的剑刃斩落敌方首级,她的铁蹄镇守雄关要道,她以一寸血铸一寸河山妖娆,以皑皑白骨换万里山河永寂。

寒风吹过,高氏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只道:“你一路辛苦了,起来吧。”

“谢皇后娘娘。”云琬琰谢恩起身。

高氏打量着多年不见的女孩儿,几经波折,几历战火,云琬琰已雄姿英发,锐不可当。高氏欣慰而笑,道:“郡主倒是越发英气了。年初一场大战,扬我大胤天威,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谢娘娘赞誉,臣愧不敢当。”不想再听这些虚伪的赞语,当高氏说出这番话时,云琬琰注意到了高氏眼中的光芒。那光芒不是对一位能臣良将的赞许,而是在打量一件货物价值几何。

云琬琰心里冷笑,从广袖中拿出一个四方楠木盒子,双手托起,恭敬道:“臣此番进宫略备薄礼以呈娘娘,聊表心意,愿娘娘千秋安泰。”

“你有心了。”皇后命身边的嬷嬷接过云琬琰手中的礼盒,又对身边的人道:“给郡主赐座。”

“是。”

云琬琰刚落座,宫人就呈上一只精致的白瓷茶盏,打开茶盖,一阵茶香扑鼻而来,云琬琰轻轻抿一口,随即笑道:“娘娘这茶以梅花为底,花香清淡,辅之青梅,又有其甘甜,于这赏雪之日饮来,颇为适宜。”

“梅花虽好,亦有青梅相称。若只有梅花,味道未免寡淡,只有青梅,又显得过于酸涩,两者相配,才可饮得这番滋味。”

“娘娘说的极是。”云琬琰听出了高氏的话外之音,故意不答,只得点头称是。

高氏又道:“如今,郡主凯旋回京,倒让本宫安心了。太子素来纯孝敦厚,不善结交,身边可帮太子之人寥寥无几。郡主与太子有青梅之谊,又有同窗之情,可要尽心尽力才是。将来好为我大胤继续镇守边关,护我大胤疆土。”

“请娘娘放心,”云琬琰故意悠悠回复,她的话音刚落,就见高氏欣喜易见。刚刚高氏一番话滴水不漏,既点出她与太子的关系,又在告诉她若想继续执掌云州、手握维桢军权,则必须依附太子。高氏非常清楚她的弱点,她自然也知道高氏的算盘。

不过,云琬琰倒不打算让高氏这般得意,接着道:“为君尽忠,是身为人臣的本分,为大胤尽义,是身为将的责任。陛下厚爱维桢,臣只有肝脑涂地,以报陛下之恩。”

果然,高氏还未来得及咧开的笑颜,瞬时如同蔫了的花耷拉在唇边。

云琬琰假装不见,端过茶盏,诧异道了声:“竟然凉了。”对于皇后的举动,她不觉得奇怪。当年那个雨夜,她就知道了,这长兴宫,从来不缺冷酷无情,帝都内,亦少不了勾心斗角,何为贤臣奸佞?何为破军败将?只有弱肉强食,胜者为王。

宫人又为她添上热茶,这次被她的侍女蓝泉溪接过放至云琬琰面前的案几上,云琬琰对蓝泉溪道:“下去吧,我有话要和娘娘单独说。”

“是。”蓝泉溪屈膝退下。

其他宫人也在皇后的授意之下离开。映雪亭此刻只有云琬琰与皇后高氏。

云琬琰起身,寒风吹拂起她的貂裘,露出她腰间垂下的朱雀白璧,那是维桢王府当家的标志。她上前几步,全无刚刚的恭顺,只道:“娘娘此时最想知道的,是臣的选择,不是吗?”

“你放肆!”高氏惊了,她没有想到云琬琰竟然像变了一个人。

云琬琰冷笑,道:“昨日陛下于紫宸殿赐茶与臣,想必娘娘也知陛下问臣的问题。不仅是娘娘,昭仁宫、玉华宫、宜和宫皆在等臣的答案,不是吗?”

昨日的紫宸殿,胤帝的茶还未入味,帝王就已直接问她:“怿兮,你觉得东宫之位应属何人?”

她惊得抖落了茶水,立刻跪地请罪:“臣有失体统,请陛下恕罪。”

“无妨。怿兮,你只管回答朕的问题就好。”

“臣惶恐,请陛下恕臣直言。”

胤帝点头默许。

云琬琰直身,拱手回答:“回陛下,臣不在京城已多年,虽与太子为同窗,但多年音信全无,实在是不了解太子与诸位皇子孰能孰贤。为人臣子,只做好为人臣子的本分便好,臣只知忠于大胤,至于东宫之主是谁,对臣而言,没有什么区别。”

不管胤帝信与不信,她终是闯过了第一关。没想到,皇后还在这里等着她。

云琬琰对着高氏道:“娘娘,臣的答案已经很清楚。太子也好,庆王也罢,宁王、福王、怀王也算上,对臣而言无半点分别。臣的忠心是对大胤,无论是哪位皇子想要臣的忠心,就要有本事握得住大胤才行。”

高氏被她一番话所震惊。自小看着长大的女娃,已由过去粉雕玉琢不谙世事,变得老练沉稳圆滑世故。这几年,安民心,救维桢,护边关,她雷厉风行,仗剑戍南境,重振维桢王府之名;除凶奸,揽大权,助济州,她破釜沉舟,联手济南王,坐稳云州主政之位;谋战事,破敌军,守山河,她锋芒毕露,纵马踏倥偬,傲视天下名臣良将。帝都内多少人想拉拢这位一方藩王,大胤中有多少人想巴结这位新晋权贵,可她的一句“忠于大胤”,硬生生地封住了所有人的口,断绝了所有人的恩邀。连叫她这位中宫之主都不得不收起逼迫,说回恩宠。

“好一个云琬琰,不愧是维桢王府的人。当年先帝也这般问你父王,若你父王能如你回答得这样得体,维桢王府又怎会落得险些家破人亡的下场。”既然话一说开,高氏也不再刻意讨好,直挑云琬琰的痛处刺去。

若是当年维桢王的答案是“誉王殿下”而不是“贤王殿下”,只怕他们维桢王府如今也和鹰扬王府一样如日中天吧。云琬琰心如明镜,只做惋惜状道:“臣原本以为娘娘约臣来赏雪,是为了向臣打听那个人的事情,可终究是臣错了。”

“那个人?”高氏眉头紧皱,她想了一会儿,终于猜到“那个人”是谁,她惊得站了起来,大步跨到云琬琰面前,焦急地问:“他在哪里?”

云琬琰从怀中掏出一样物品,正是那只紫色香囊,递向皇后,道:“年初时,病逝前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