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银杏树,你们做了手脚。”
虞夏说。
“这事与我无关。”
邓昌明痛劲过去,冷漠地摇了摇头。
虞夏也不纠缠,十分干脆地站直了身。
“我现在也无暇顾及你,什么时候你想说,对着门里喊一声就行。”
虞夏转身,又顿了顿,回过头来对他笑了笑。
“提前知会你一声,因为我还是个孩子,所以平时喜欢没事拿匕首当琴弹着玩。”
邓昌明脸色黑了黑。
赤裸裸的威胁。
偏偏这时候边上还站着一群对自己不怀好意的年轻人。
几个年轻人见虞夏离开,索性就蹲到了他的身前,一脸不屑地抬头看他。
“要不是虞姑娘发话,我们早就把你宰了。就你这种狼心狗肺的东西,死十次都不够!”
说着,就有人丢了个臭鸡蛋过去。
虞姑娘吩咐了,虽然暂时不能伤他,但是可以用别的法子泄愤。
有什么比臭鸡蛋烂菜叶更合适的呢?
几个小伙子看了眼满脑袋鸡蛋液的邓昌明,再也见不到之前的翩翩气度,不由咧开嘴笑了。
要不是怕恶心到虞夏,他们真想从茅厕里捞点东西出来给邓昌明施个肥。
几个年轻人在对那伙马贼解气,虞夏则又坐到了杨金山的床边。
杨金山静静地躺在床上,床边坐着的金山婶,门里门外挤了许多前来帮忙的村民。
杨大贵已经让大夫医治了,躺在床上静养,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好不了了,现在主要照顾杨金山的是杨大春。
“虞姑娘,金山叔真的不是中风么?”
杨大贵已经受了伤,本来杨大春说要带着一病一伤的父子俩去县城找大夫医治,却叫虞夏给拦了下来。
这让几人不由回想起马贼来之前,虞夏也是百般阻挠他们离开。
与早上不同的是,这时候虞夏再阻拦,却有人愿意耐心等待虞夏说明缘由了。
“金山叔不是中风,他的病,寻常大夫医不了。”
虞夏说着,从怀中取出了一枚金光保神符,贴到了杨金山身上。
杨金山的呼吸瞬间平缓了许多。
“他现在并未被灾邪侵体,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他生机不足。”
羊头村的村民们听不懂虞夏说的话,但由于虞夏救了他们,还把他们的仇人给抓了起来,所以众人愿意选择相信她。
于是大家都伸着脖子等着虞夏出手。
然而虞夏依旧没动手,而是起身从柜子上取下了那三根竹筷。
杨大春认出是先前虞夏特别感兴趣的那几根。
“虞姑娘,这竹筷子你若是喜欢,等金山叔醒来了问他讨要便是了,他一定愿意给你。”
杨大春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他到现在还认为虞夏是不分轻重缓急,看那三根竹筷子好玩才反复拿在手中把玩的。
虞夏却失笑着摇了摇头。
“这可不是普通的竹筷子,你们村能够平安度过这五年,全都靠它。”
这话叫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村子经过五年前的灾劫,在村长的带领下休养生息,开渠挖槽,辛勤劳作,怎么就成了都靠这竹筷子了?
虽然他们都不说,但脸上却露出了显而易见的怀疑之色。
程不迟站在门边,跟着打量起那三根竹筷来。
虞夏见他在看,索性把竹筷子交给了他。
边上的村民们也都好奇地围着看。
在他们眼里,跟虞夏一起的程不迟恐怕是更厉害的高人,怎么看,这个面貌落拓沉默寡言的男人都像是传说中江湖侠客的模样。
“程壮士,这竹筷子当真像虞姑娘说的那般神奇么?”
大春嫂试探着问了一句。
他们也都看了好几眼,这竹筷子表面有些干裂,浑身还布满了霉斑,是扔到地上也不会有人捡的那种烂筷子。
“这筷子不寻常。”
程不迟说。
虞夏挑了挑眉,“你也看出来了?”
程不迟凝眸又打量了半晌,而后肯定道,“这的确不是普通的筷子。”
虞夏点了点头,“我先前也觉得奇怪,这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发霉的样子,隐约中觉得可能跟金山叔中风有关,可是这黑斑到底怎么来的,却始终不敢确定。”
原来她昨日看这筷子是为了解决村长中风的事。
这下村民们也明白过来了。
什么不懂事,什么满心只想着玩,却都是他们误会了。
杨大春有些羞愧,不敢抬头看虞夏。
昨天因为筷子的事,他也对虞夏起了些意见,要不然今早也不可能想都不想就帮着杨大贵数落虞夏。
在场对虞夏指指点点过的村民们这时候都讷讷不语。
“这些黑斑是烧出来的。”程不迟摩挲着竹筷子,下了这么个结论。
“我们铸器师在铸器的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烧造方式,也会选用不同的火,最普通的是炭火,有的是岩火,还有的是地火,不同的火烧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程不迟举了举手里的竹筷子,“这竹筷子,是被魂火烧成这样的。”
他的话村民们听得云里雾里,只有虞夏面上浮现出了了然之色。
“我之前便有这个猜测,但不敢相信”
虞夏看了眼不省人事的杨金山,有些感慨。
“他竟然为了羊头村,燃烧自己的灵魂。”
这话哪怕不懂玄门奇术的村民们,也都尽数听明白了。
“什么?”
惊叫出声的是金山婶。
“你说什么?什么燃烧灵魂?”
金山婶嘴唇颤抖,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眼睛又有些泛红。
大春嫂立刻伸手拍了拍她的背以示安慰。
“昨日是不是有位婶子过来找金山叔治病了?”
虞夏也是今日才知道羊头村的村民很少去县城就医,普通的头疼脑热都找村里的王郎中,而一些疑难杂症找的人竟然是杨金山。
昨日杨大春领着她找杨金山的时候,恰巧遇到一位中年妇人道着谢从杨金山家中出来。
“是有这么回事。”大春嫂说,“金山叔是个能人,村里谁要是得些个什么怪病,找他准没错,这么一来村里病死的人就少了。这五年来我们村的人丁之所以能慢慢兴旺起来,大半的功劳都在金山叔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