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绿衣,风雨凄凄。
既见君子,云胡不许。
凄其以风,余燕飞飞。
我送君子,别于山南。
月出皎兮,思我古人。
悠悠苍天,雨雪霏霏①。
……。”
清脆而又悠扬的歌声,此刻回荡在这片山林之间。
这时已是八月末尾,正值盛夏时节,山林之间树木茂盛,杂草葱绿。河流之中波光粼粼,浅溪之水潺潺流动。
一阵山风拂过林间,树林之中随即便出了“沙沙”的声响,也给个燥热的午后带来了一缕清凉。
歌声由远而近,也是越发的清晰起来。
不一会儿,便从树梢的间隙中隐约的看到,一行仆役簇拥着一辆精致的马车缓缓而来,而刚才的歌声正是从那辆马车里传出的。
马车外挡着一层厚厚的纱帘,透过马车上的车窗,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一位年轻的妇人和一个女孩。
那女孩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肌肤似雪,粉嫩如脂。
虽然年龄尚小,可是那秀美的容颜已经初显端倪。
就如同上天精心雕刻出来的美玉一般,洁白温润,没有瑕疵。
没过多久那女孩的歌声便停了下来。
“娘亲,我刚才唱的怎么样?”女孩仰着头问向妇人。
那妇人笑着摸了摸女孩的发鬓,对着她说道:“蓉儿唱的比娘亲唱的好听呢!等过会回到家中,唱给爹爹听。好不好?”
那叫蓉儿的女孩听到母亲夸赞自己,不由得莞尔一笑,露出了洁白如同皓月一般的牙齿。
“好啊!”
蓉儿不假思索的说完后,好像片刻之间,又想起了什么,神色一下子又低落了起来。
沉默一会后,蓉儿又抬起了头,看向了她的母亲。
“爹爹是不是又要去打仗了?”
蓉儿低声的问道。她虽然已经尽量掩饰着心中的忧虑,可是那低落的语气,还是被妇人察觉到了。
妇人看着女儿如同宝石一般乌黑的眼中,浮现着浓浓的忧伤。不由的心中一痛。
她想起了自己刚为人妇那会,丈夫就随军远赴燕国,那些彻夜难眠的夜晚。自己整夜整夜的祈祷着诸天神佛,不求夫君建功立业,只求他能平安的归来。而现在担忧的人中,又多了一个女儿。
妇人便把女儿拉入怀中,久久无语。
等到妇人渐渐平息了心中的悲怨,这才轻声的说道:“好孩子,你知道公子楚飞扬为什么没有爹娘吗?”
蓉儿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他的爹娘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被楚国人杀死了。陛下是从尸体堆中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这才救下了他。”
妇人听完后,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如果你爹爹不去打仗,那么风国就又会出现,更多如同楚飞扬一样的孩子。他们或许一出生就会死掉。或许他们会活了下来,可是他们确没有父母,没有家人。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大街上小巷里,到处流落的都是乞讨的孤儿,你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吗?”
蓉儿听完母亲的话后,摇了摇头,眼中的忧伤也是淡了些许。
她靠在母亲怀里低声的问道:“魏国为什么要攻打我们风国?难道他们国家里就没有失去父母的小孩吗?”
妇人听完女儿的低语,她的眼中露出了丝丝怜惜,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女儿的问题。
因为这个世上最容易满足的是人心,而最难以捉摸的也是人心。
她又伸出手掌,轻轻地抚摸起女孩的发鬓。然后又抬头往向了车窗之外的山林。
……
时至九月,炎夏渐退。
初八的这天清晨,朝阳初升。
它宛如一颗金色的蛋黄一般,把东方的天际,映射的金黄一片。
漫天稀薄的雾气,渐渐也被阳光驱散蒸发。远方的山川也是慢慢清晰了起来。
不过此时的天空还是阴沉沉地,一阵微风吹过,天空中毫无征兆的下起了蒙蒙细雨,伴随着淡淡的凉意,风国的都城临安,已经进入了初秋时节。
而今日临安城里的人,都是早早的起了床,小到稚子孩童,大到白发老翁,他们拖家带口,一齐朝着东城门的方向走去。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都汇聚在了一起。刚才还宽阔的街道,瞬间便拥挤了起来。
这时从远处的巷道里,跑出来了三个衣衫华贵的少年。看样子他们也是向着城门的方向而去。
“君泽,阿佑你们等等我啊!”
说话的那位落在最后面的少年,他对着前面的那两位少年呼喊道。
只见其中的一个少年回头说道:“小七你跑快点啊!迟了可就看不到了。”
说话间,三名少年在人群中,腾挪躲闪,甚是灵活。看样子颇有几分武功底子。
不一会儿,他们便已经跑到了暗黄色的城墙脚下。
风国的城墙是由风国特有的黄岩建造而成。这种岩石不仅坚固,而且比平常的岩石都要轻一些。
远远望去,整个临安就好像被一圈金色的城墙包围着。所以临安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金城”。
而这时的城门口,全都是从城中各处赶来的人。
他们如同暴雨来临时,倾巢而出的蚂蚁一般,黑压压的汇聚成了一片。
而在他们之中,此刻有的人显的有些焦躁不安,不时的东张西望。
有的则是兴奋难抑,不时的大喊大叫。
不过大多数的人,还是静静的站在城门口等候着。
终于在城门打开的那一刹那,他们便都一窝蜂的涌出了城。
而那三名少年,在没有跟随着人群涌出城门,而是转身,向着城墙上走去。
那些守卫在城墙下,维持秩序的士卒,从昨夜接到驻守城池的命令,在看到那些出城守卫的同伴时,心里早就愤愤不平,已然是极度的不满。
再当看到这时,密密麻麻涌出城外的人群,而他们确看不到城外的盛况,只能在这里听听声音,心里就更加烦躁了。
当他们看到走过来的三个少年。有个士卒就在心里想着:“那里来的愣头青!不知道天高地厚!”
他刚要准备厉声呵斥,就看到他们的校尉大人已经迎了上去。
而这位校尉,去年还是一名禁宫的守卫,因为在去年的国祭大典②上,近距离的见过这三位少年,所以这才慌忙间迎了上去。
原来这三位少年,为首的正是风国皇帝楚远山的大皇子楚君泽,他身后的是风王袍弟南阳王之子楚阿佑,最后的是公子楚飞扬。
那校尉还没让一众士卒,从惊讶中反应过来,就又连忙跪倒在了地上,向着三人行礼。
然后他就又说道:“属下城防校尉杨树,见过皇子!两位世子!”
周围的士卒们,听到了杨树的话以后,这才在惊愕之间,连忙都一起跪倒在了杨树身后。
那个刚才还准备要撒撒气的士卒,此刻更是头也不敢在抬一下。
他不由的在心中暗暗庆幸道:“好险!好险!”
不过还好他没有骂出口,不然光就凭辱骂皇子,这一项罪名,就够他发配边疆了。
君泽轻轻地摆了摆手,看起十分随意,可是在他身上好像与生就有着,那种帝王般的气质,无形间就有股,让人臣服的冲动。
他微微一笑便说道:“快起来吧!此事不要声张,你们都下去忙你们的差事吧。”
但是这一众士卒们。他们这突然之间的举动,还是引来了一些民众的目光。
他们不时的指指点点,小声地议论了起来。
那校尉从地上起来后,随即便吩咐了一下负责城防的士卒,便很知趣的起身告退了。
三人这才登上了城墙,趴在城墙的垛口上看向了城外。
只见这时城外黑压压的一片,满是身着黑色甲胄,手持长戈的风国士卒。
那风国的军旗在空中猎猎作响,军旗上面的海东青图腾③,更是在这淅沥沥的雨中栩栩如生。
就如同活了一般,眼看就要翱翔于九天之上。
就在这时,突然三声亢进有力的战鼓响起。
紧接着数万风国士卒同声喊道:“雄关漫道,必破敌奴,我以我血,势佑长风。”
那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中炸响,直撼云霄。
那箫杀的气势,更是让此刻看到的人,无不望而生畏,不尽生出几分胆寒。
阿佑有些激动的说道:“看啊!快看啊!那是我父亲统帅的长风军!那可是打赢过南楚④虎狼之师的长风军啊!这一战我们肯定会赢的。你说是不是啊!小七?”
阿佑说完就拍了一下小七的肩膀。
小七连忙转过头回答道:“那当然!肯定是我们赢了。”然后就又看向了城外。
而这时君泽却说道:“虽然我们的长风军,战力惊人。但是魏国⑤的虎贲军,我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何况他们的统帅,还是当世十大名将⑥之一的郭忠。所以还是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阿佑看了一眼君泽,有些不高兴的说道:“这仗还没有打呢!你怎么就开始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小七连忙拍了拍阿佑的肩膀,乐呵呵的说:“阿佑,你也别生气啊!我觉的君泽说的也是有些道理啊。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出征!”
就在这时,小七的话突然被城墙外,检阅台上传来的那一声,雄厚有力的声音给打断了。
顿时城外号角长鸣,鼓声雷动。
那些伫立了多时的军马,也在顷刻间一起出动。
随后便,传来了阵阵地马蹄声,如同奔雷一般响彻天际!
顷刻间,城外已然是尘土飞扬,长风军终于开拔了。
时间过的飞快,等到在也看不到长风军的影子了。
三人这才从刚才的震撼中渐渐地回过神来。
突然间,君泽大叫一声:“糟了!”
阿佑此刻还有些生气,他也没有回头,只是冷哼了一声道:“什么糟了?”
说完后,他脸上顿时神色一变,好像想起了什么,连忙便转过头去。
这时他才发现,城墙上那里还有君泽和小七的身影。
他也顾不上骂他们不够意气。便慌忙的朝着城墙下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