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轻飘飘的纸张,如何当的钱来?你们也忒戏耍人!”
一个粗豪大汉在锦城司门口大声叫嚷。
周围不少人也跟着起哄。
一个长相俊秀的男子,
背着手走到粗豪大汉面前,
微笑着问他,
“敢问兄台因何事吵闹?”
这个大汉看此人穿着华丽,
自有雍容华贵的气派,
猜测应是蜀汉有权势之人,
便向他诉苦道,
“我乃魏国客商,到西川来采买蜀锦,不想今年如何改了政令,要去钱庄兑换汉币,才能购买蜀锦,且在整个蜀汉境内,亦只能用汉币交易。”
说着他掏出汉币抖了抖,
“您看这纸币轻飘飘乃是用纸做成,岂能当金钱乎?”
气派青年接过纸币,
笑着问道,
“这位兄台高姓大名?”
大汉道,
“焦晃,在家行大,常有人喊我焦大。”
青年道,
“这位焦兄,你瞧这汉币,柔韧非常,纹饰精美,加盖官印,外人无法仿制,你还怕它烂大街么?”
焦晃道,
“是,我也知道这个汉币大家都仿制不来,确实不凡,但是终觉得有点不放心。”
青年笑道,
“我大汉兵精粮足,坐拥两川荆襄,魏吴百姓投汉者,不计其数,这就是汉币的价值来源,况且汉币发行与蜀锦绑定,你还怕成废纸么?”
焦晃嗫嚅着不知道如何反驳,
青年又道,
“再者,以往你们商贾贩货,每次携带大量金钱,笨重不说,还易损耗易丢失,耗费人力物力搬运。现在用汉币,在我大汉境内完全通用,轻便高效,何乐而不为,你说是吧?”
焦晃想了想,
点点头,
“嗯,你说的还真是这个理儿,蜀汉袭了襄阳后,实力大涨,我魏国的那些官儿整天担忧议论,这汉币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青年笑道,
“这就对喽,这位兄台住哪个馆驿?我也有些事物想与兄台聊聊。”
焦晃道,
“云阳驿,就在前边不远一点,我老焦还会在蜀中盘桓六七日吧。”
这时,一个侍从过来对着青年说道,
“太子殿下,您可让小人好找!诸葛丞相正寻太子您议事呢!”
青年拍拍焦晃肩膀,
“焦兄,待过一两日,我再来寻你。”
看着走远的青年,
焦晃愣了,
“和我说话的,居然是蜀汉太子刘禅?”
刘禅边走边问侍卫,
“今儿,诸葛丞相找我什么事啊?”
虽然推行三省六部制,
诸葛亮现任中书令,
但是蜀人依然喜欢称呼他为丞相。
中书令成为官方说法,
丞相变成了民间称呼。
“丞相说进士科即将开科取士,让小人请太子过府议事。”
刘禅点点头,
这么快就要省试了啊。
县试,郡试,最后由中书省亲自考试称为省试,
本次省试应试者千余人,蜀汉五百余人,吴人魏人五百余人。
自刘备下诏开科举,
消息传到魏吴,
两国落魄士人、遭排挤门阀子弟、寒门子弟等等,
皆蜂拥而至。
吴蜀结盟,
吴人来蜀还算简单,
魏人可就不那么方便了,
为了入川,
想尽各种办法。
西川首府张灯结彩,
热闹非凡,
街能看到纷纷扰扰的各色人等,
各个馆驿人满为患,
俨然成为了华夏最繁华的城市。
来到相府,
诸葛亮急忙出来迎接,
刘禅笑道:“丞相跑这么快,看来平时身体不错。”
孔明笑道,
“太子殿下又说笑了。”
刘禅问道,
“这次省试安排的如何了?”
孔明道,
“本次省试共有一千一百零五名考生,按照殿下所划分的科目进行分类考试。其他的都好说,就是进士科的题目需要殿下来亲自斟酌。”
刘禅沉吟半晌,
“进士科才是诸科之首,取的是务实之人,我们大汉不要那些夸夸其谈只会务虚的蠢人。”
孔明点头,
“殿下所说极是,那些清谈之士只会动嘴,毫无实操能力。”
刘禅想了想,
“王者与民信守者,法耳!就用这个议题吧!”
孔明思忖一下,点点头
“殿下这个议题是为了推行蜀典而定的吧?”
刘禅道,
“是啊,西川政务废弛,在于刘璋过于宽松,民犯法没有惩罚,或者惩罚过轻,民不畏法,何以法驱之?这次取士,我们要找一批理念相同的人来办这件事!”
孔明躬身行礼,
“谨遵殿下之命,臣亮这就着手准备!”
章武二年夏初,
蜀汉的第一次省试开始举行,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考卷皆糊名并由专人誊写一遍,
本次考试着重进士科以及武论科,
进士重治国,
武论重军事,
本着充实人才,
强军备武之意。
刘禅看着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
得意的对孔明与法正道,
“天下英雄入我彀矣!”
法正笑道,
“殿下这招极为高明,直接断了曹魏的后备人才啊!”
刘禅笑道,
“就让曹丕重用那些世家子弟吧,这些务实的人才全是我们的!”
考场鸦雀无声,
刘禅左右转转,
看着考生奋笔疾书,
满意的点点头,
第一次开试,
考生质量普遍不错,
只是依然是世家公卿子弟较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本来东汉时期知识就垄断在这些人的手中。
一个年轻人的试卷引起了刘禅的注意,
站在他之后仔细观瞧,
此人文字平直朴实,
没有华丽辞藻,
对于法论有着极为独到的见解。
刘禅悄悄离开,
指着此人问孔明,
“丞相,此人是谁?”
孔明道,
“马良弟马谡是也。”
刘禅吃惊,
这个就是那言过其实的马谡?
——————————————————————————————————————————
历史唐太宗看着参加科举的士子们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