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二年隆冬,
吴将朱桓于濡须口大败曹仁,
魏将曹仁不久病故,
张辽腰中一箭,
夜晚箭疮迸发,
不治身亡。
曹魏接连陨落两位大将,
曹丕撤军,
驻守合肥,
与孙权罢兵。
三家自此相安无事,
孙权在顾雍、张昭等老臣的撺掇下,
也登基称帝,
使者将国书送至西川,
刘备召太子刘禅并群臣商议,
“今孙权遣使送来国书,自立称帝,众卿以为如何?”
谯周出列,
“此乃僭越之举,需遣使斥责,并绝其盟好。”
其余百官皆纷纷谓孙权僭越。
法正出列奏曰,
“不可!我大汉可令人馈礼物入吴作贺,并约定时机,一同伐魏,共分天下。此乃麻痹孙权、震慑曹丕之策!”
蒋琬、费祎皆认可法正之言。
两拨大臣争论不休,诸葛亮在旁神游物外,不发一言。
刘备奇道,
“诸葛丞相为何不发一言?”
孔明微笑道,
“太子殿下早有对策,陛下可问太子矣!”
刘备看向刘禅,
“皇儿,你与丞相又悄悄商定了什么?”
刘禅微笑,
“父皇,皇儿只是提前预料到孙权称帝,与诸葛丞相计较了一下应对之策而已。”
刘备问道,
“皇儿以为如何?”
刘禅看向百官,
“昔年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有句话写的好,叫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不知诸公可曾闻否?”
百官俱点头。
刘禅道,
“当年有人想让曹操交出兵权,回归封地,给个高到无以复加的荣誉头衔。曹操说了这样一句闻名的话。
孤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无论承认不承认孙权称帝,吴地都不会是我们的地盘,所以不妨给他这个名号!两家继续盟好,这样一则曹魏不敢对我们用兵,我们可以继续积蓄实力,以待北伐。”
刘禅边走边说,
“北伐功成,携中原并两川、荆襄之威,东吴一鼓而定。当我们北伐成功之日,就是东吴拱手而降之时!”
刘禅说完,百官俱都陷入沉思,
法正不住颔首,深以为然。
刘备点头,
“太子分析甚妙!就依皇儿之见,修书一封并名马、玉带、金珠等物,入吴作贺!”
就在议事之时,
郎官进来禀报,
言沓中、阴平有事,
有信使加急信件!
刘备急忙唤信使入内,
将信一看,大惊失色,
命中官将信念给百官听闻。
沓中、阴平、下辩的叁狼羌、白马羌共同叛乱,
杀县尉、夺粮仓,
马超染病不起,
其弟马岱紧守关隘,
派信使加急求救。
刘备看向法正,
“孝直,这可为之奈何?”
说也奇怪,
刘备与诸葛亮相处时间最长,
但是与法正最是投缘,
每每有事必先问法正,
再问孔明。
然孔明气量雅阔,
并不以为意。
朝堂之,隐隐形成两派,
李严现任尚书令,法正任中书侍郎,二人俱为核心臣僚,只是刘备与法正十分投缘,
东州士人皆依附于法正门下,李严与法正遥相呼应。
而益州派核心官员以谯周、秦宓、黄权等人为首,
谯周虽不如另外二人才干更高,但克己奉公、十分廉洁,
有姿容雄伟,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
他的名气更加大一些,
隐隐成为益州派官员领袖。
两派在朝堂之互相争斗不休,
而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系则左右平衡,
时而支持东州派,
时而帮益州派拉偏架,
三派人马俨然小三国一般。
刘备曾和刘禅讨论过这个问题,
二人都认为现在党争有利于皇室对朝政的把控,
且诸葛亮一心为国,并未偏私,
便较为放任庙堂之的党争。
法正对曰,
“马孟起抱恙不能领军,马岱非独挡一面之士,还需一大将领军方可平叛。臣以为非正方(李严)不可。”
谯周也奏曰,
“臣推荐黄公衡(黄权),公衡晓畅军事,临危不惑,可当大任!”
刘备看向诸葛亮,
“丞相以为如何?”
诸葛亮笑道,
“陛下有太子乃当世勇将,更有不世出的计谋,何必再问旁人也?”
刘备大悟,
看向刘禅道,
“皇儿,还得辛苦你去跑一趟啊!”
刘禅点头,
“既然父皇让儿臣去,那儿臣就去走一遭,正好看看马孟起将军是何疾病。”
百官再无疑问,诏令太子刘禅节制军马,
领两万大军往阴平而来!
早有人报知马岱,
马岱外出十里迎接,
拜伏于地,
刘禅下马将马岱扶起,
“德山不必如此多礼!汝兄病症如何?”
马岱泣曰,
“吾兄病势沉重,恐命不久矣……”
刘禅道,
“马骠骑正值壮年,若命故则亡我大汉之臂膀也!待我前去探视!”
马岱再拜。
众人进入阴平,
马岱领着刘禅来到马超住处,
一进屋,刘禅闻见颇重的药味,
马超躺在床,
脸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
浑身发抖不止。
马岱轻轻呼唤一句,
“兄长,太子来看您了!”
马超紧握被子,
微微张眼,
目视刘禅,
将欲起身,
几番挣扎终不得起。
刘禅赶忙按住,
“将军好哈将养,不必起来。”
马超嘴唇嗫嚅,
听不出在说什么。
刘禅皱眉,
看向马岱,
“马将军病了多少天了?”
马岱流着泪,
“吾兄发病已二月有余,起先较轻,渐次变重,最后卧床不起。”
刘禅看着马超的样子,
心里面想到一种疾病症状与他相似,
难不成是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