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洋的出海港口定在了浏家港,距离南京不是很远,到太仓往东不远就是出海口了。
马三保等人已经在港口驻扎,准备随时出海。
“大哥,你的密报都去了,丞相那边怎么还不给咱们物资呀。”
王景洪忍不住催促道。
“再有两个月的时间,天气变冷,而且还有风浪,根本就不适合出海,咱们耽误不得呀。”
其他几个太监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大哥,你说丞相是不是后悔了呀。”
“就是啊,大哥。这还真的说不好,出海投入太大,虽然大哥已经是精打细算了,可口子还是太大,丞相有迟疑也是情理之中。”
“那太可惜了,我们造的这宝船,可以经受得住狂风巨浪的巨大多帆船,还有那么多新式的武器,难道就这么停在这边,等着泡烂在浏家港吗?暴殄天物。”
马三保听到几个兄弟的啰嗦,顿时脸一沉。
“都不说什么呢!”
马三保一变脸,瞬间王景洪等人都吓得浑身哆嗦了一下,不敢在抱怨了。
“丞相是真正有大远见的人物,怎么会骗我们?”
马三保坚定的道。
“今年多地有水灾,还要防北元来袭,州城府县的城墙都要休憩,朝廷这边也不宽裕,想必丞相也是难住了。”
“不过我还是坚信,丞相是言而有信的人,绝对不会有问题。”
“我们只需相信,耐心等待就是了。”
“要是再有人胡言乱语,扰乱军心……”
“斩!”
众人不敢再多说什么,纷纷散去,只留下马三保一个人在房间内,看着窗外的月光。
“丞相雄才伟略,这点事情肯定难不住他,三保坚信!”
马三保眼神笃定的道。
……
南京城内,李景隆的大明海运公司已经发出了布告,直言说明了出海面对的困境,希望全国百姓,士绅,官员,甚至皇族都可以慷慨解囊,算作入股,解决下西洋所需要的物资。
李景隆标明,只是自愿,绝对不强求。
任何地方官府,不得为了巴结丞相,胡乱逼迫百姓士绅进行捐赠。
“丞相,这……这能行吗?”
耿傿看着告示,一脸苦笑。
“是啊,丞相。”
徐妙锦也是皱眉,道。
“自古以来,善财难舍。”
“百姓穷困,自不必说,士绅,官员虽然境遇不错,可让他们投资入股,不大可能。”
“我估计,武将勋贵会象征性的资助一下,至于文官,虽然不敢违背丞相你,可是阳奉阴违,拒绝投资也是可以的。”
“甚至……”
“会默默地看你的笑话吧。”
李景隆笑着道。
“你们说的都不错,的确会是这样,只不过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靠这群文官。”
“这笔钱,自然有人愿意投入的。”
耿傿摸不到头脑,闹着头一脸懵逼,徐妙锦思索,也想不到谁会帮忙,难道李景隆还有其他的后手吗?
不知道李景隆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景隆神秘一笑,不在多说,继续喝茶看风景,等着人来投资。
……
南京城水西门,有专门的书吏在等候人来投资。
四个书吏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根本就没人来。
“唉,丞相是好人,但是脑子不太灵光,想当然嘛,自愿的谁愿意投资给钱啊!换我就必须逼着出,要不然肯定没钱。”
“谁说不是呀!善财难舍,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别的投资项目也就算了,这下西洋……太不靠谱。”
“就是!听说海外都是毒龙猛兽,各种经典巨浪,十个人出去,五双都活不成!投资这下西洋的项目,就是把钱往水里扔!”
“呵呵,不信咱们打赌,这要是有人投资这个,我把宝船都吃了!。”
“哈哈……”
四个书吏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对李景隆的办法表示鄙视,甚至觉得自己比李景隆更适合当丞相。
李景隆多少亮眼的表现,全都被这一次弄得英明尽丧了。
“请问,这里是丞相大人说要投资的收款地方吗?”
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
四个书吏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个白发老者,浑身脏脏破破的,眼神却还很亮。
“老丈,你这是?”
书吏问道。
“我,我来投资!”
老丈说着,从怀中掏出了十三文钱,递到桌子,哭着道。
“几位大人要是见到丞相,帮我老汉带一句话。”
“我谢谢丞相让我一家九口在大水下活下来了,我们有吃的,有地种,饿不死。”
“只有这十三个钱了,请丞相一定要收下,这是我们一片心呀!”
朴实的语言,最有感染力,四个书吏顿时感动了。
“老丈放心,一定。”
书记答应道,开始登记钱数,开具凭证给老汉。
“没想到,真的有人来。”
书吏们默然一笑,带着自愧也带着一种理所当然。
李丞相对百姓好,百姓当然感恩,或许这一次……
真的会有更多人来投资吧!
刚想到这里,只见水西门涌来数百号人,全都是百姓。
“我投资一百贯钱,给丞相的!”
“我有二十贯钱,本来打算当棺材本的,现在都给丞相!我信丞相。”
“这是我带了半辈子的玉佩,价值四两银子,也给丞相!”
“叔叔,我只有五个红薯,给丞相大人用吧!”
书吏看着眼前高举红薯的小女孩,只有七八岁大,一身都脏,头发乱糟糟的。
“孩子,你,你留着吃吧,你们家怕是也不富裕。”
书吏都不忍心了。
谁知道小女孩坚定的摇摇头。
“我爹娘都死了,就剩下我和姐姐两个人,吃不了多少。”
“而且姐姐说了,丞相是真那我们百姓当人的大好人。”
“他有需要,饿死了我们自己都要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