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朱尤简坐在首。
他的下首两侧各坐着一个人。
左边是个老者,已经年逾六旬。
右边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这二人就是朱尤简急切想见的两个人。
那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徐光启。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不仅在天文学、数学、农学颇有研究,而且在军事领域也有建树,特别注重武器制造,尤其是火炮的制造。
天启四年,徐光启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等职,当时魏忠贤专权,他不肯就任,次年他便遭谗劾去职。
退隐之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增订、批改以前所辑《农书》,经过勤奋钻研,日夜笔耕,终于在天启七年完成了《农政全书》的初稿。
这次,蒙新君召见,心情激动,恰好他和自己的弟子孙元化在一起,于是二人星夜兼程,赶赴京师。
到了京师,顾不休息,就进见皇。
右边那中年人便是他的得意门生孙元化。
孙元化师从徐光启,是西洋火炮专家,由孙承宗举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
他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六万大军号称二十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置有十一门大炮,威力惊人,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七个月后病死,史称宁远大捷。事实证明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
由于魏忠贤专权,袁崇焕被迫引退,孙元化也被罢官回乡。
恰好之前他去探望师父,结果与师父一起奉旨进京。
对于二人的才能,朱尤简自然很清楚。
强国必须强兵,强兵必须强火器!
实际,在这个时代,明代的火器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已经落后于欧洲,当然差距不是太大。
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冷兵器和热兵器共用,正是一个过渡阶段。
因为火器才开始崭露头角,威力还不显著,所以,它在军队中的位置还偏弱。在明军的编制中,火器只占了10%的比例。
当然,神机营是个例外,它是全火器部队。
明军的火器很杂,主要分为步兵使用的火枪,也就是鸟铳、火铳、三眼铳之类的,还有就是炮兵使用的火炮。
就火枪很言,有些明显的缺陷,一是,射程太短,最多能打到一百米,在一百米的时候基本没什么杀伤力。
在五十米的时候效果很好,在三十米能击穿后金的骑兵铠甲。
二是,操作复杂,射速低。
火枪都是前置装弹,还要点燃火绳,如果一个人操作,差不多一分钟只能击发一次。而面对后金骑兵,从敌人冲锋到冲到跟前,火枪兵也就能击发一次。
三是,受天气影响严重。
刮风天,下雨天,火枪就没法使用。
鉴于以三个原因,在辽东与装备精良的后金骑兵相比,明军的火器都没有什么优势。
说实话,一qun火枪兵还不如一qun弓箭手。
再说火炮。
火炮的种类也很杂,有士兵可以手持的虎蹲炮,也有重达几百几千斤的重炮。
火炮的威力自然超过火枪,最远可以打到五百米。
但那时的炮弹是实心弹,威力可比不了后世的炮弹。
另外,由于技术问题,火枪和火炮都容易炸膛,精度也很差。
加火炮笨重,所以,火炮只能守城,没法野战。
在明军的火炮中,最先进的还是从西洋买来的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确实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三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两吨以。
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发挥巨大威力,重创了后金。
而红夷大炮正是由徐光启引荐的,由孙元化指挥的。
问了一下二人目前的状况之后,朱尤简话题一转,就提到了火器。
“朕听闻二位对西洋火器很有研究,朕这次让你们进京,就是希望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改进火器,增加军力。二位以为如何?”
因为商城的东西都比较贵,特别是火器类,所以,靠国运值兑换不现实,朱尤简只能兑换图纸和样本,让工匠生产。
徐光启有一种见到知音的感觉,马站起来说道:“皇如此重视火器,正是臣之所望,臣一定尽心尽力。”
孙元化站起来说道:“皇,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朕恕你无罪!”
“皇,臣与老师当初是受到朝臣排挤才罢官回乡,臣担心——”
朱尤简马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们俩个是受到魏忠贤的排挤才辞了官,现在魏忠贤还在,他们有所顾忌。
他直接说道:“你指的是魏忠贤吧?放心,朕可不是先皇,魏忠贤在朕的眼里也并无特殊,他要是敢坏朕的大事,朕让他人头不保!
朕会授你们特权,专心研究火器,不用担心任何问题。明天你们随大臣朝,朕有交待。”
孙元化感激涕零的说道:“皇如此器重我们,我们唯肝脑涂地,以死相报!”
孙光启说道:“皇,说起火器,臣想起一人,此人擅长火枪,也可以让他发挥所长!”
“谁?”
“毕懋康。”
朱尤简愣了一下,马想到了此人。
毕懋康可是明末的武器专家,著有《军器图说》,在里面首次介绍了‘自生火统’,也就是西洋人称的‘燧发枪’。
燧发枪将鸟枪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
燧发枪在发火装置安置燧石发射时,由射手扣动扳机,安置于扳机的龙头下击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装药室中,使火药燃烧,产生气体推力,将弹丸射出。
这种枪只要连续扣动枪机,摩击燧石,便可发射,因而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燧发枪的制成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
可以说,毕懋康的创新跟欧洲是同一时期,具体时间是1635年,也就是几年后而已。
只可惜在另个时空,明朝并没有及时推广。
“哈哈,你提醒朕了,朕差点忘了此人。”
朱尤简兴奋的说道。
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尤其是与西方技术接轨的人才。
“朕会召他进宫,你俩负责研究火炮,他负责研究火枪。”
“圣英明!”
“你们旅途劳累,先回去休息,明日朝。”
“喏!”
二人离开没多久,内臣来传。
魏忠贤求见。
(求收藏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