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5 少年不识回家路(1 / 1)程小程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长顺走上村委会二楼。

陶三喜和枣儿都在,还有一个青年人,路长顺瞧着面熟,却想不起来叫什么名。

陶三喜:“老路,你来得正好,我正要去请你呢。”

“黄鼠狼给鸡拜年吧?”路长顺着看向那个青年人,“你是谁家的孩子?我怎么没印象了?”

“大伯,我叫冯塘,名池子,住村后头,俺家屋后有石塘坑那家。”

“哦,想起来了,你是冯虎的儿子,你爸回来没?”

“没,我姐在网上看到庄枣儿书记写的一封信,念给我爸听,他听咱们村越来越好,就动了落叶归根的念头,让我先回来看看。”

冯虎一家住在朵子西最后头,紧挨着山根,二十年前,他家是村里最穷的,冯虎又是一根筋,越穷越生,一直要了五个孩子,穷得在山上捋槐树叶,烫帘饭吃。

路长顺骂过冯虎几次,可他只当耳旁风。路长顺没办法,白陪着计生办的人他交罚款,晚上就让白菊把旧衣服送过去。

冯虎五个孩子,三个闺女,都该上学了,却没有衣裳穿。没衣裳穿就不能去上学,冯虎两口子一到晚傻乐呵,也不提送孩子上学的事,可路长顺愁啊,他是村支书,不能不管。

路长顺白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晚上还得送吃送穿的接济冯虎一家。

就这样,冯虎的三个闺女勉强上到初中毕业。

冯塘是老四,冯虎就想要一个儿子,所以坚决得生下来。农村人就这个观念,路长顺也不好阻拦,只能睁一只眼闭一眼。

希望他早得了儿子,再别生下去了。

路长顺抹不开面子管,镇上却有人管着。计生办派了专人盯着冯虎媳妇,一到查体的子,便找上门。

也不知冯虎用得什么法子,他媳妇怀上冯塘都快五个月了,计生办硬是没察觉。后来有人分析,冯虎的媳妇有个妹妹,她姊妹俩长得像,可能是她妹妹替她去查的体。

反正到七个月时,就藏不住了,村里有人告到镇上,计生办的人便下来抓她去流产。

冯虎的媳妇东躲西藏,满西朵山乱窜,想找到她不容易。可路长顺对西朵山熟悉,他能找到。

白菊:“七活不活,都七个月了,孩在肚子里都成形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咱可不能干伤害理的事,你不能领人去抓她。”

路长顺:“你以我想管?这不是来运动了吗?庄有成都快被疯了……”

“让他们走,走得远远的,不占咱镇上的名额。”

“走去哪里?这一大家子人,哪里能容得下。”

白菊就偷偷去和冯虎商量,让他找个亲戚投过去。

路长顺待冯虎不薄,他知道路长顺的难处,便心一横,把媳妇送去了东北的亲戚家。

直到两年后,冯塘两岁才回到村上。

后来外出打工的多了,冯虎跑去深圳,混了三年,慢慢在深圳站稳脚跟,便把一家人全接了过去。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冯家的房子早塌了。冯塘却突然出现在村里。

“你爸出去有十多年了吧?也不来个信,在深圳干什么呢?能混够吃的吗?”路长顺问。

“我爸一开始干短工,挣不了几个钱,后来摆摊卖早点,慢慢地攒了些钱,就租下门面开了家吃店,我三个姐姐都嫁了人……现在子过得还校”

冯塘着指了指地下的行李箱,“我爸让我给你捎来一些礼物,正准备去你家呢。”

枣儿:“他走的时候年龄,不记得你家住哪里了,就直接找到村委会。”

“难得你爸还能记得我,”路长顺:“你怕是连自己家住哪里都不记得了吧?记得也没用,房子早塌了,只剩一个屋框子了,一会儿我领你去看看。”

“好,宅基地还留着就行,我刚毕业,还没找工作,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房子重新盖起来,我爸妈还要回来住呢。”冯塘。

“你懂建房子?让你爸回来还差不多。”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就当练练手啦。”冯塘笑着。

路长顺拍拍冯塘的肩膀,感慨地:“现在回头看看,你爸妈当年多难啊,差一点就没你了……唉,人啊,谁能想到十年后的事呢。”

“我爸了,没有长顺伯,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当然也没有我。长顺伯,我一会去你家给你和伯母磕个头。”

陶三喜:“该磕,老路当年真是积了大德啊。”

路长顺瞥了他一眼,没有言语,扭头看向他曾经用过的办公桌。

两间大通屋,村委会依然是以前的格局,他的办公桌紧挨着广播台。

枣儿:“路支书,你的办公桌给你留着呢。”

“什么意思?”路长顺表示不解。

陶三喜:“村委会研究过了,要请你回来做顾问。”

“耍猴呢,我连自己的事都顾不好,能给你们顾问什么。”

路长顺摸了一把以前的办公桌,一尘不染。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他亲手抄写的***语录:“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陶三喜上任这么长时间了,竟然没动他的办公桌。这让他很意外。

“枣儿,留下满家店半截墙,是你的主意吧?很好,我替满大仓谢谢你。”路长顺。

“满家店曾经是朵子西的标志,有全村饶记忆,应该留下来。”枣儿。

枣儿还计划把广场西面的一处院落征集过来,建成“乡村记忆馆”。

那处院子的主人是路平安,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市里的批发市场做生意,女儿嫁到左山去了。路平安的儿子在村里的房子没人住,枣儿想让路平安搬过去。

她和陶三喜商议过这件事,陶三喜的意思是,路平安的工作得路长顺亲自去做。

路平安的格很倔,认死理,只要是属于他的东西,一草一木别人都不能动。

路平安门前有一棵梨树,那也是朵子西唯一的一棵梨树,很稀罕。开满雪白的花朵,特别漂亮。

曾经,村里有一个妇女,折了一枝梨花想回家插到瓶子里,被路平安看到了,追着骂,“手忒,那棵树惹你了?你毁它干什么?你的胳膊长得好好的,给你拧下来行不行?”

那妇女再三道歉都不管用,路平安非要让她把梨树枝再接回去。

后来还是路长顺出面调解,人家赔了他五块钱才罢休。

要他的宅子,恐怕比要他的命还难。

路长顺问枣儿,“广场已经建好了,怎么还围着?你打算啥时候放老百姓进去?”

枣儿:“咱镇上唯一的省级美丽乡村项目给了朵子村,不是三村合一的朵子村,是朵子西这个自然村,所以得按照规划,把所有节点全部完成,通过验收后广场才能开放。”

陶三喜:“得等幼儿园建成后,把孩子们‘牵’过去,楼下改造成农民书屋和农民活动室……另外,还要建一座‘乡村记忆馆’。老路,平安大哥的宅子最适合,你看……”

路长顺顿时明白了让他做顾问的用意,:“我看不合适。”

枣儿:“长顺叔,新农村建设,肯定会触动一部分饶利益,不过会有补偿的。路平安的宅子正好在广场边上,你可以做做他的工作……”

“想都不要想,你们要敢动他的宅子,他能和你们拼命!”

路长顺拍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这个位子我让出来了,你们坐不坐。”

完扭头下楼去了。

冯塘提起行李箱,紧紧跟上,回头:“庄书记,你设计的乡村广场很不错,不过还缺一些乡村元素,等有空我再和你探讨探讨。”

枣儿:“不是我设计的。”

这是燕绿的设计,枣儿觉得很好。本来就是乡村,还要什么乡村元素呢?

“这孩子,倒是一点儿不拿自己当外人。”陶三喜。

“人家就是这村的人,当然不是外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