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9章 ;八仙过海(1 / 1)黄金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九章八仙过海

太和殿西偏殿,是文武大臣上朝前的,聚会之地。

今日虽不是初一,十五的大朝,却也来的人不少。

若是仔细查看,五姓七家的人,来的尤其整齐。

三三两两的,这里几个哪里一堆,窃窃私语,武将们也是各自扎堆,不知在说些什么。

“诸位,都联系的如何了。”

卢继善小声问着旁边的几个。

“卢兄放心,只等今日上朝,就先将那长安县令,办下来,治他个管理松懈,失察之罪。”

王廷信心满满的说道。

“崔老弟,你说这……崔老弟?”

卢继善,看崔正还在神游天外,连着叫了两声。

“哦,好,什么?诸位说的何事。”

崔正在几人的连声呼唤下,方才回过神来。

卢继善看他有些不太正常,心中一紧,已猜到了事情的由来,便随口问道

“崔兄,不知你家三郎,伤势如何?可曾回复一些?”

“唉……走了,昨天夜里就走了,那金钗插入头颅甚深,自从拉回去,就没睁开过眼。

半夜里,下人来通报我,走了,走了,唉……”

听了这话,几人都沉默了起来,不知该说些什么。

要说安慰的话吧,都也清楚,那几个做过什么事儿,又不是沙场上马革裹尸,提起来也光彩。

如此丑闻,还不如都不说话更好。

崔潘科,看自己家兄长,心情失落,只能将话题引开

“兄长,平日里,朝会早就开始了,为何今日,迟迟没有动静,兄长可知道为何。”

“某家也不知晓,或许是陛下,龙体抱恙,又或许是今日起的晚了吧。”

众人正要继续说话,就听见传话的内侍,出来亮了嗓子,通传大家上朝。

文武官员便都结束了一切,朝太和殿走去。

“臣等拜见陛下!”

“诸位爱卿免礼。”

“谢陛下。”

“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钱得海甩开公鸭嗓子,例行着只属于他的公事每日一喊。

李世民脸色平静的看着下头的群臣。

哼,还都装的挺像。

“诸位爱卿,若是今日无事可奏,那便退朝,朕这几日,也有些困乏,不如都回府歇息去吧。”

世家群里,众人互相看着对方,都不言语。

王廷是个急脾气,这都说好的事,还推脱个什么,心里骂着一群老狐狸,就自己站出了班。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哦,王爱卿有事,那就当殿奏来。”

王廷有些奇怪,这今天可是非同往日,先是延迟朝会,这会儿又不收奏本,却是何道理?

“启禀陛下,臣要参那长安县令,疏于政务,治理不严,失察之罪。”

“那就说个清楚明白,也好叫文武重臣,听个详细。”

“遵旨,昨日酉时,臣的大儿子,与几位同窗好友,行于闹市,却被歹人,打成重伤。

又当场死去一个奴仆,吏部郎中崔正家的崔三郎,也是重伤昏迷,昨夜归去,同行一十九人,两死,其余皆为重伤。

长安县令,作为地方父母官,治理不严,疏于事务,使治下百姓,遭受重创,且事后久等不至。

是以,臣要参他一本,此人疏忽大意,不理政事,实在是酒囊饭袋,尸餐素位。

食君之禄,却不行忠君之事,按我大唐律法,该当革职查办,另选贤明,还请陛下定夺。”

程咬金与尉迟恭,牛进达三人站的最近,彼此互望了一眼,又与旁边的同僚互相看了看。

都显得莫名其妙,这今天,不是要参奏李家大朗一事?

冤有头债有主,该参李大朗才对啊,怎么扯上了长安县令?

尉迟恭最是着急,他那二十万几乎是是全部家当,府里虽有剩余,可是也不多了。

这还等着李大朗,赶紧酿酒赚钱呢,怎能在此事上纠缠不清。

正要出班,见程咬金摆了摆头,只好又按下脚步退了半步回去。

“哦,长安县令萧统,朕也有所耳闻,听说是,政治清明,公正廉洁,处事也颇为公道,

税收银钱又毫厘不差,怎地爱卿又说他,如此这般怠慢政务?

王爱卿,可有调查清楚了?”

“回陛下,臣将我儿抬回来之后,都不曾见过萧县令出面,查证此事。

相必是,家中事务繁忙,还抽不开身吧。”

王廷这话可够毒了,表面为萧统开脱,实则是引诱人误会。

“陛下,臣虽不是御史台官员,但臣就事论事,

如今两人死去,十几人重伤,那长安县令,却是不闻不问,

即便不追究他治理不严,也至少是失察之罪难以开脱,臣附议。”

崔正刚死了儿子,早就愤怒无比,也失去了以往的耐性,忍不住就出来帮忙。

李世民还没来得及说话,三三两两的,就站出来十几个人。

“臣附议。”

“臣等附议。”

李世民心中冷笑一声,表面不动声色道

“众家爱卿,也不必着急,倘若真是那萧统,治理不严,怎能将长安县,交在他手里,自然是要另选贤能任之。”

“陛下圣明。”

“房中书,”

“陛下,臣在。”

“爱卿,负责综理朝政,又兼职吏部尚书,那长安县令,萧统一事,爱卿有何看法?”

“启禀陛下,若是换个人来,臣自当公平,公道的言论,只是那萧统,乃是臣的入门弟子,

臣于此事之上,不便多言,还请陛下明鉴。”

“陛下,臣添为官吏考核,最有说话的理由,根据历年的考绩来看,长安县县令萧统,每次都是,甲等下,

倘若如此这般的成绩,还要治他个治理不严,又失察之罪,臣不敢苟同。”

“哦,李员外,你所说的可是事实。”

“启禀陛下,臣与那萧统,非亲非故,何必自找麻烦,

臣说的都是实话,陛下可叫人去吏部,查询真伪立时就知。”

吏部员外郎李孝,主持官员审查,谁好谁歹,他心里可最是清楚明白。

且李孝此人,生性耿直,从不胡乱说话,更不冤枉一人,可信度还是有的。

“启禀陛下,不论,有无过失,这么多朝臣质疑,也非是空穴来风,

依照微臣之见,不如,先停其县令一职,待大理寺查清事实,若是无过,再使继续留任,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卢继善也憋不住了,好在他还算清醒,没有被儿子的伤势,冲昏头脑,说话也留了三四分余地。

反正今日,真正的目的,是将那萧统先挤兑走,也好方便下一步行动,至于以后,只要将李钰弄死,他继续做他的县令就是。

李世民摆出一副亲和的面孔,微笑道

“卢爱卿所说,也不无道理,只是,这长安县又不比别处,治地又在长安城闹市,倘若将萧统停职,各种事务,又如何进行?”

卢继善见皇帝有些松口,赶紧看了郑史良一眼。

郑史良会意,出班奏道

“启禀陛下,长安县自是不能有一日缺少主官,不过我大唐英才济济,

选一个暂时代理县令的官员,也不是难事,且并非是要一棒子打死。

可先将萧统停职,再使大理寺查清楚来龙去脉,倘若其人,清正廉明,再还他个公道就是。

若是真有徇私枉法,治理不严,又有疏忽大意之处,路出了马脚,也正好收拾一场吏治,请陛下定夺。”

“那依爱卿所想,这暂代的县令,可由何人担当才好?”

郑史良颇有些安耐不住高兴的心理,今日之事,看来还不用费什么功夫,就能达到目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

“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妥,”

官吏部另一个员外郎,梁仪,站出了班,打断了正要推荐官员的郑史良。

这梁仪心里自有一杆秤,自己在官吏部,也做了几年了,如今还是个六品上的员外郎。

虽说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可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从来不敢懈怠,可是看情形,想要熬出头,恐怕是难如登天啊。

今日一大早,自己按照惯例,向吏部尚书房相,问安之时,却得到了尚书的夸奖,非但如此,还松了些口风,指了一点点的迷津。

梁仪大喜,既然房相指点出来了,自己也确实该仔细斟酌一下,

以往总想在长安城里混出个名堂,

奈何,能力终究是有限,背后也无有靠山,支撑。

想要起来实在是太难了,若是继续执着下去,再有十年,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不如,就听从房尚书的指点,下去地方上,做个地方官也是不错的选择。

何况尚书言外之意,的那个地方,还真是刚空缺出来一个职位,还是个实权要职……

得了尚书如此大的人情,又点醒了沉睡沙滩的自己,这该如何报答一番呢?

还有那空缺出来的地方官职位,也不可能无人竞争,就等着自己去占据吧,找谁来运做此事,为好呢?

正在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百官较真儿,忽然灵光一现,那萧统既然是尚书的弟子,这今日……

尚书刚与自自己亲厚一番,这会儿,就立马就冒出来这些个事,会不会是房尚书,早有所料,越想梁仪越觉得怀疑。

“哦梁员外,你觉得何处不妥,且当面说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