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整个京城都已陷入了沉睡。
四周漆黑,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在上。
真王府闻涛苑正屋耳房内。
宋翊蜷缩在床角,屋内没有点灯,只有从牖窗贴纸中透过的月光,冷冷得撒在了屋内的地上。
她一动不动,像一个雕塑,没有了白日的活泼和生动。
此刻,她将脸埋在了膝盖里,呈自我保护姿势,没有人知道她此刻在想着什么。
这是最近的常态了,不需要她值夜班的时候,她都是如此。在房内,这样一呆就是一夜。
那夜差点遇害的事情,宋翊不敢到处声张。她不想让其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只有工作能让她暂时忘记烦恼。
她照常,每日起床劳动,甚至更加勤奋和认真。
其他人都以为她“改邪归正”,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只有宋翊自己知道,她只是在强打精神而已。
劳动似乎真的有让人忘却的能力,但那也只是假象。
当一个人时,宋翊内心里的害怕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一样,将她整个人网在了里面。
她害怕,不敢像正常人一样,平躺着睡在床上。
她总感觉有一只手从她的脚底慢慢抚摸着,然后全身,然后是脸。
这从那天发生后,每晚都是如此。
最后,她会坐在床上最边角,背倚着墙壁,一坐就是一整夜。
她不是为了那一张膜差点失去而难过,而是为了命不由自己的无助而害怕。
在这样一个时代,她的生死,恐怕没有谁会关心。
她以为自己是坚强的,打不倒的,但那天,一个陌生丫头,一个陌生男人,就能打得她措手不及,差点万劫不复。
她过去那种强大的自信,完全被现实打破了。
想到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傍晚,真王告诉她。
被抓住的男人全部招供了。
他说他只是京城大街一个无赖。说是有人花了10两银子,让他对侮辱一个丫头。那夜,也是有人从王府后门放他进来的。而他根本只是傀儡,与宋翊并不相识。
宋翊起先听到时,愤怒万分!
她不知道,谁会如此歹毒,不只是想毁了她的清白,更想让她死啊?
还有那个男人,为了区区10两,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毁了别人的人生吗?
10两?呵,她宋翊只值10两银子?
生气过后,宋翊只剩下了悲哀。
在这人命比草芥更低贱的时代,宋翊又能怎么办?
过去的种种,她引以为傲的知识、科学、理智、法律、尊严,在这里都一文不值。她活得就像是一个随时准备被拉去屠宰的牲口,只要主子的一句话,她就是案板上的那块肉,任人宰割。
这种无助,让她突然呼吸不过来。更让她万念俱灰!
不难猜测,那个号称是通政司参议卢大人家的丫头,身份也并不是真的。当晚邀请的客人名单中,根本就不会有通政司参议这种小官吏。
宋翊心灰意懒,以为事情就这样成了无头公案,不了了之。
可最后,还是真王给了她一个惊喜。
他并不是一无所获。运用了某些手段,还是追查到一些蛛丝马迹。
原来当晚放人进入王府的是王疏桐的丫头湘绣。
当宋翊听见其中有王疏桐的身影时,根本不能相信。
她与王疏桐见面不过两次,除了事发那晚她驳了对方一回面子,自己根本就没有得罪过她。
宋翊不知道,一个看起来如此高贵的小姐,会这样睚眦必报、心狠手辣?
宋翊想不通,难道在这些小姐、公子眼里,下人的性命真的就如此不值钱吗?
宋翊穿越后,头一次有了真正的恐惧。
这种恐惧吞噬着她的信心和勇气,她害怕极了。
她可以死,但却不想如此不明不白、悄无声息地消失。
但宋翊却无能为力,更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在这吃人的世界保存自己。
宋翊埋着头,闭着眼睛,陷入了沉思。
她这些天对真王极其奉承,一方面的确是出于对王爷的感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认清自己命贱如草,目前,唯一可以依附的强大靠山只有王爷了。
她要活下去,只能依靠真王朱熹。
这是她的真实想法,而她也是如此行动的。
宋翊的想法,朱熹岂能不知道?
那天,当他告诉宋翊调查的结果时。
小丫头的表情依然时常出现在他的眼前。
先是愤怒,然后是仇恨,最后是无助,悲哀。
那悲凉,从她小小的身体里散发出来,让他恨不得将她拥入怀中,给予她安慰。
但朱熹当时并没有这样做。
他只问了一句“你想怎么做?”
而小丫头的回答,他清楚地记得,往后多少年也不曾忘记“我能怎么做?我又能做什么?我的一条命在那些人眼里,连路边的蚂蚁都不如。人家一只手指都碾死我。”
“那你就认命了?”朱熹不相信这是宋翊的心声,这与他对她的了解不相符。
“认命?不,我命由我不由天!兔子惹急了都有三分脾气,真要惹急了我,大不了鱼死网破,我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宋翊恶狠狠地说出那番话,当时那股气势还是让朱熹十分满意的。
他心里有种冲动,想看看她到底要怎样去做?
因为他有过亲生经历,从小经历的暗杀、毒害、背叛和阴谋诡计,让他已经“百毒不侵”,但也失去了对人的温度和信任。
她只有经历这些,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朱熹并没有将自己的心声告诉宋翊。
两个年轻人,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但却同样的痛苦着。两颗受伤的心灵似乎又近了一步。
在宋翊独自舔舐着伤口,强打着精神的时候,另一边,还未就寝的朱熹,放下了手上的文章,抬头看向了桌上的烛台。
烛光婆娑,深冬的夜,虽然寒冷,却并没有多少寂寥。
朱熹感觉现在的自己已经足够强大,早已经习惯了孤独,但最近躁动的心,仿佛提醒着他,他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喜欢孤独。
而他要寻找的人会是谁呢?那个坚强、独立到可以与他一同承担风雨的女人又在哪里呢?
朱熹脑海中不自觉出现了那日午后的书房内,仰着头,坚定无比地对自己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女人。
那样意气风发、铿锵有力,像一个重锤,锤在了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