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裳道“嗯,好,把人招来以后,就在城外北面驻扎,过几日我们便北上镇北堡。”
“是!”
三人领命而走。
领了任务的人都走了,韩裳径自去到赵打铁处,问他是否拾辍停当了。
赵打铁已然收拾停当,只待出发。
韩裳先预付了三个月饷银三两银子,叫赵打铁采买。
然后就说自家还有些事儿在办,过几日再行通知。
赵打铁应了。
赵翠芝见着韩裳,想着上次承诺的红头绳还没有兑现,便吵着要。
赵打铁迭声呵斥,韩裳只笑笑,毫不在意。
他十分干脆地给了一两银子,给赵翠芝,让赵翠芝这小娘子自个儿去买。
赵翠芝自打出生以来,何曾一次性得到过这么多银两,她的眼眸中瞬间填满了小星星。
看着赵翠芝迷醉的样子,韩裳暗暗感慨道:“嗯,当这小娘子,倒是漂亮。”
以他往日的作风,是要把赵翠芝推倒的。
不过此时不同往日,赵翠芝是他手下女儿,韩裳的魔爪,还不好乱伸。
又是几日的功夫,杨德胜等人招徕流民的工作,做得相当顺利。
流民遍地都是,是以在招人的时候,这几位还加码了条件,男的要长的帅,女的要长得顺眼。
对于这几位的做派,韩裳也没啥意见,反正任务交给他们,只要不招外星人就行。
如此这般,靖边堡城里的事情,就算料理完了。
韩裳带着墩台旧将们,去孙奎胜那里报了个到,便带着一众人等,在向导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镇北堡。
镇北堡距离靖边堡城三十里,走路去,半日可到。
为了早些赶到镇北堡,天还没亮,韩裳便催着大伙儿出发。
走了几个小时,中午之前,众人开到了镇北堡。
终于来到了的自个儿的地盘,韩裳好不激动,然而等到他看到镇北堡城的样子,他就再也无法激动起来了。
崩坏的城郭,镇北堡城连个大门都没有,街市上到处是垃圾和人畜的粪便。
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大多低矮破旧。
居住在这里的人,就跟生化危机里的丧尸一样,都慢慢悠悠地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钻了出来,木讷地望着刘仁玉等一行人。
韩裳一边走,一边看着,那向导得了韩裳的赏银,看起来兴致颇高。
他也许是知道韩裳对镇北堡的景象,有些意外,便自顾自地解释道:“镇北堡城还是在嘉靖年间,防备北虏的时候修的。”
“在隆庆,万历年间,也还是有军兵镇守,到了当今天子的时候,朝廷发不下来饷银,税赋催逼的又频繁。”
“再加上蒙古人时不时地南下抄掠,这里的守军逃散一空,百姓也逃走十之八。”
“现在留在这里的,都是些实在不愿意远走的人,听说这个地方穷困,连蒙古人都知晓了。”
“每年蒙古人南下,别的地方都遭殃,唯独这里,蒙古人绝不来的。”
“所以,刘大人您在这里屯田,别的不说,至少蒙古人不会来找您的麻烦。”
那向导说完,觉得镇北堡城没有什么好去处,自然就没有待下去的兴致。
他跟韩裳告了一声罪,便拨马往靖边堡城赶去。
三十里路,路上不休息,催迫一下马力,也就是半天的功夫,就可回到靖边堡城。
韩裳也不去管他,带着大伙儿来到镇北堡中心的一处空地上,叫大伙儿先就地休息。
接着他开始分派任务“大家跟着我刘某人到了镇北堡,按照约定,我总会给大家一口吃的,叫大家在这荒年活下去。”
“现在大家首先要自行找到住的地方,堡中的房间大家看一下,如果是空的,就先借住一下,如果没有,就临时搭个窝棚,暂住一下。”
“大家走了一天,路上也颇为劳顿,就先好好休息一下。黄昏的时候,我给大家派饭,大家听到鸣锣的声音,就带着碗筷,出来吃饭就是了。”
大伙儿听完韩裳的吩咐,纷纷以家庭为单位,自行寻找落脚的地方。
韩裳等人则找到原先镇守武官的府邸,先草草住了下来。
韩裳先安排好守卫执勤的工作,接着便让李继业在流民中挑选壮健妇人,支起灶台,熬制稀粥。
按照韩裳的要求,这稀粥必须熬制成果冻状,筷子插在上面不能倒才行。
黄昏时分,所有人吃完饭以后,除了夜晚巡逻的人之外,其他人各自歇息。
韩裳打算让大伙儿养足精神,以便第二日开始布置任务,重建镇北堡。
第二日,韩裳又是早早醒来,看看外面天色尚未大明,他便做了一些锻炼。
一阵运动下来搞下来,天色已经足够明亮。于是他抄起一面大锣,运气吐劲,“哐、哐、哐、哐。”锤个不停。
一时之间,金铁交鸣声,响彻天际,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裳这么一闹,大伙儿如何还能睡得着觉?
自然是各自醒转,穿衣,洗脸,拾辍齐整。
大伙儿忙着的时候,韩裳在大厅中安坐,等着大伙儿来开会。
不多时,人到齐了,刘仁玉开始分派任务。
“昨日到了镇北堡,想必大伙儿有些失望,这个地方残破不堪,堡中居民不足三十人,而且都是饿殍。”
“堡中房舍残破,可住人者十不足一,我们在这里屯田。自然是有些困难的。”
“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能克服的,我们只要努力奋斗,辛勤劳动,定然可以把镇北堡城,建设成我们的美好家园。”
“大伙儿有没有信心。”
韩裳最后问道。
这话问的,就算是没信心,也不会说啊,所以大伙儿的回应是响亮的一声“有信心。”
“很好,我现在开始分派任务。天君。”
韩裳开始点名。
“在!”
马天君应道。
韩裳道“你们读书人不是说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现在我有民政上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办。你看可好?”
作为读书人,谁个不想出将入相,上马治军,下马治民?
马天君虽然科举无望,但是又如何没有一展抱负的思想,是以他一听到韩裳要交给他重要任务,他异常激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