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七章 江南子弟多才俊(1 / 1)墨凉人犹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陵城里,一处人家的府上,一位书生伏在书案前写着什么。

一位身着锦衣的妇人走进了房间,将打包好的行囊放在桌上,看着正在给红颜写信的儿子,眼里泛出点点泪光。

这书生名叫王誉,刚过弱冠,平日里读书之暇也曾习些剑术。

转身看到眼含泪光的母亲,王誉放好笔,扶助母亲的肩膀。

“娘,莫要担心,有着江南侯和小侯爷在,江南不会出事的。”

“那姑苏城外有着十数万大军,听说近几日还会有一二十万军队赶来,你要我如何不担心你!”说罢,那妇人终是难忍泪水,两行清泪自眼眶中流出。

“娘可知那还未及孩儿年长小侯爷,已然在耶郎草原上一剑破千骑,一人独战血狼军?”

“那又如何,光靠他一人如何能敌数十万大军?”

“我听街坊说,小侯爷在那姑苏城楼上说过一句话,波契人若是想进姑苏城,须得从他李太白的尸体上踏过去。”

“连一个未及弱冠的王侯子弟都是不惧战死,为国为家而战。我等若是不愿保卫家国,那从前读的圣贤书岂非白费?”

说罢,回到案台前。将书信封好,交给母亲。

“若孩儿一去不归,还请母亲将此信转交给那陈家小姐。”说罢,背上行囊,拎起案台上的剑,走出了家门。

走出十数步,回头看向门口,只见父母和自家姐姐都是站在门槛内望着他。

咬了咬牙,他在街上对着自家门前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转身而去,抬脸看向空中,让泪水不至于流出眼眶。

走到街角,只见那陈家小姐正站在那里等他。陈家小姐一身藕色衣衫,萧瑟的秋风吹乱了她的发丝。

王誉嘴角翘起,用手替那女子缕了缕头发。

“我走了。”

“我等你。”

没有什么别的话,这位江南青年平日里吟诗作赋的才气好似凭空消散了一般。

我走了,我是否还会回来?我又能否回来?

我等你,不论你何时回来,我都等你。

这就是年少的欢喜。

毗邻江南侯府的一处宅院中,一位锦衣华服的公子正奋力挣脱母亲和丫鬟的阻拦。

一位年近半百的男子刚一踏进院子,那青年便是喊了起来:“爹,你跟娘说说,就让我跟大哥一起带着府兵去姑苏吧。”

“混账东西,未及弱冠便想远游,那战场岂是儿戏?侯爷说了,任何年龄不满者皆是不得参军!”

这中年男子是金陵城的知府吴克,大儿子吴艾年近而立,小儿子吴信便是眼前这位因不被允许参军而闷闷不乐的小少爷了。

“凭什么那李太白未及弱冠便可领兵,我却不行。”嘴里嘟囔着。

“混账东西。”听了儿子的话,吴克气得一脚将那小少爷踹翻了过去。、

“小侯爷在耶郎一剑破千骑,是为了保家卫国,不是为了出风头!人家十九便可重伤圣体境强者,轮得到你来说人家够不够资格?”

说罢,又是要一脚踹出。

走到后院的吴艾见状赶忙拉住父亲,“父亲息怒,二弟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为国守土罢了,父亲还请息怒。”

吴克一脸怒容,但终究是没再对吴信动手,对着吴艾问道:“都准备好了?”

吴艾抱拳道:“都准备好了,即刻便可启程。”

“走吧,路上加紧点。”吴克挥了挥手,示意吴艾可以出发了。

“哥,路上小心,上战场也小心啊。”吴信对着走到门口的哥哥喊着。

吴信的脚步顿了顿,但终究是没再回头。只是出了府邸骑上马时,周围的府兵看见这位大少爷紧咬着牙关,脸上有着两道清泪。

“老爷,此番,当真是要死战吗?”知府夫人看着远行而去的大儿子,两只手紧紧地抓着吴克的袖袍。

“老侯爷连自家儿子的性命都愿意仍进去,我将我儿子扔进去又有何妨?”

甩开夫人的手,这名年近半百的男子气呼呼地走进了后院的厢房。

这世上没有谁想死。也没有谁想让自己的儿子去死。

李太白不想死,李煜也不想李太白死。

但这世上有些东西,有的人愿意为之而死,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去守护。

“爹,娘,俺走咧。”一位身穿布衣,带着把劣质钢刀的男人向着父母辞别。他在笑,笑得很开心,就像京城里的王大牛去参军时对着父母笑得那样。

金陵城的一座剑馆内,馆主看着身前数十名徒弟,朗声说道:“年过弱冠者向前一步!”

数十人中除了几名孩童皆是向前跨出一步。

“愿为江南死者向前一步!”

所有人,包括那些孩童,皆是向前跨出一步。

白发馆主视线扫过身前这些年轻人的面庞,将两名年轻人向后推去。

“你们修为不够,不要去战场。”

“师傅!”两名年轻人皆是有些不服,但是被师傅抬手制止。

馆长对自己的每一位弟子的年龄修为都有着清楚的认知,被他推出去的两名年轻人并非是修为不够,只是太年轻了些。

“江南须得留些年轻的火种,死一个李太白已经是足够了。”馆主看着那两名年轻人说道。

两人有些不甘,但终究是面带失望地退下了。

师命不可违,这是每个进剑馆习剑的弟子最先背下的条规。

“沐剑堂弟子,拔剑!”老人一声令下,整齐的剑鸣声响彻剑馆。

“我沐剑堂三十五人,对剑起誓,愿于姑苏城外为保卫江南死战到底!”老人振聋发聩的声音响彻每一位弟子的脑海。

“弟子,愿随师傅死战!”三十四名弟子的声音整齐嘹亮。

老人看了看这些徒弟们,笑得很欣慰。今日后,他沐剑堂便是多了三十四名剑客。

带着徒弟们出来时,又看见了其他一些剑馆馆主带的队伍。

江南侯府以剑闻名于世,江南郡内的剑馆也是天下最多的。

即便是平日里有些冲突的剑馆此时也会相互行一礼,这是剑客间的尊重和礼数,因为他们不日起就将披上同一种战甲,为同一片土地而战。

姑苏城里的富商们也开始捐米捐粮,有些平日里为了一贯铜钱要跟人费半天唇舌的老财主,此时却是一车车的好酒好肉往军中送。

有些富商更是一箱箱的金银往军中送,亏得李煜从不曾克扣江南私兵的饷银,否则这些士兵乍看见这么多金银怕是要直接下手去抢。

士子们日夜作出檄文歌颂江南侯父子和守城的军士,李太白在耶郎的战事也被传得神乎其神,从一剑破千骑直接成了一剑斩灭数万大军。

无数修习些拳脚的江南士子们皆是投笔从戎,每日募兵处的人手都是不够。

有些人说,江南人的傲骨已然被烟雨打磨得软了;还有些人说,诗文里浸着的江南人只会些嘴皮功夫。

现在看来,此种言论皆是有失偏颇。

君不见李太白于草原之上,一人敌万人;君不见王誉之流投笔从戎,不畏生死;君不见满城金陵剑客负剑东行,为国而战。

江南子弟多才俊,可于小桥流水之上吟诗,亦可于万军丛中死战不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