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了师妹几眼,说要给小女孩送个礼物,可当他把白色女裤这个装备拿出来的时候,顿时啥了眼!
小丫头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既然看不到,那就抓不着,可怎么穿?
无论如何,她总是个13岁的女孩了,我总不能扑上去,在她的大腿上捏呀揉的,给她穿裤子吧!
那她不翻脸才怪,不认为我有毛病才怪
此事只好作罢。
第二天,两人又开始在大山中蜿蜒而行,一直到第三天的时候,才在天边看到了几缕淡淡的炊烟。这宣告着,终于走出了无人区,到达了万族的地盘。
传说中的万族,有很多鹰面人、猫脸人,狗头人这样的稀有品种,许多人有着与生俱来特殊属性。
但是据说,他们甚至还没有魔族那么凶恶,甚至许多地方的民风,是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
尤其近百年来,圣山在这里广收门徒,搞的风生水起,道家也在这里讲述吐气养生之道,练剑修行之术,渐渐有了些根基。
文圣一脉素来主张有教无类,更是在士族中广施教化,宣传人族的那一套礼义廉耻,处世之道和男女樊篱,诸子百家慢慢在此遍地开花。
可就是有一样事一直做不好,那就是,统一。
万族万族,顾名思义,就是种族很多,各有祖宗成法,风俗迴异,谁也不服谁。这就难免强食弱肉,打个不休。何况,许多地方与许多事务,总有圣山,魔宗,道门,文庙的背影在那里搞三搞四,波诡云谲。
所以,南部澹州比较乱,教派如牛毛,大小的散修门派数都数不过来。可偏偏这里出产丰饶,什么灵石,解玉砂,红宝石蓝宝石等等,多啊,令人垂涎。
这样的地方,难免藏龙卧虎,赵小白板起脸儿对小师妹教导了一番,又亲自给她念了三遍修仙三字经,看到小丫头柔顺的样子,才慢慢放下心来。
刚刚走出山口,眼前豁然开朗。
可山边树丛中突然一条小小的人影飞起,恍惚间看到的竟是那脸多像老鹰啊。
眼睛追寻着这影子的踪迹,直到没入丛林深处,总算看清楚了,那是个大约八九岁的小男孩。
小女孩的眼睛顿时滴溜溜乱转,说道:“都说万族有猫脸人,鹰面人什么的,原来是真的的啊。”
“那当然,书上都这么说的,你几时见过书上说的话骗过人了?”赵小白说道。
前面好像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矮矮的黄白色土墙,圆圆的茅草屋顶,看起来就像原始部落的居住地那样。
赵小白突然勒住了缰绳,对师妹说道:“你就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去察看一下情况,这里人生地不熟,切不可大意!”
小姑娘刚刚说声“好嘞!”,就发现师兄的身影已消失在土中,不过片刻之间,远处小小村落边的树丛有个人影闪了闪,似乎又闪进了大树中。
她心里想道:我师兄的遁法,那是越来越高明了。
赵小白在靠近小村庄的树丛中钻出,又闪进一棵合抱粗的榆钱树,耳中就传来“嘭嘭嘭”的声音,还夹杂着劣质金属武器碰撞的闷响。
仔细一看,顿时惊讶不已。只见前面不远的空地上,就在一些圆圆房子的边上,一些鹰面的男女在那里操练。空地上有数块巨大的石头,估摸都在一吨以上,然后,许多铁质的刀叉,长枪,大刀双截棍都有。
有全身肌肉鼓鼓的汉子,双手抱了大石头,“嗨”地一声就举过头顶,闲庭信步似的在空地上走来走去。
边上还有小孩子拿着竹刀朝他比划,作势欲砍,可这汉子,百八十斤的重量,躲避起来竟是翩若惊鸿!
好家伙!真是大力士啊,这样的石头,我当然也举得起来,可我是什么人,他们是什么人啦。
他们一个个看起来,可连炼气士都不是啊,寻常的武士竟然也有这样的力量?
还有个年轻的女子,似乎用地趟刀法在向一个络腮胡男子疯狂进攻,滚的那是尘土四起,明晃晃的刀光唰唰唰地,毫不留情。
唔,不远处池塘边,有几个少男少女在吐息,那方法么,应该是先天之气的吐纳方法,错不了,这是在练习传说中的内功。
瞧着她们气息沉稳的样子,先天内功倒也象是小有所成。不过,修仙之人一旦进入炼气期,那就是先天转后天了,威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鹰族,这里是鹰族的地盘。
听说鹰族力大,与生俱来就能飞跃纵跳,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可他们人少,常年受外族欺侮,常常流离失所。
如此说来,他们隐居深山,常年练武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像这样经常受欺负有种族,多半戒备心重,最好别招惹他们,还是绕道走吧。
想到这里,赵小白迅速地退了回来。简单地对小师妹说了所见所闻,二人顺着山边的一条小河道,缓缓出山。
微微山风,遥遥送来朗朗的读书声:“城阙辅三秦,峰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童音稚稚,一股篷勃的朝气扑面而来。
赵小白听得呆了一呆,心里想道:一个如此重视培育下一代的种族,必然有崛起的一天。
第二日,眼前地势越来越平坦,路上行人也三三两两,南部澹州果然不愧是万族,小姑娘终于饱览了百样的人物。
不过半天的功夫,传说中的那些种族就差不多一一粉墨登场了,小姑娘大叹世界果然很奇妙,这一回真的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
在经过一处村庄的时候,竟然发现:一株老槐树下,有三五个孩子嬉戏,孩子们清脆的童声在夕阳下飘荡。
侧耳听来似乎是: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烧毛铁。
毛铁烧了二斤半,大人娃儿都来看。站开些!火乱溅,烧个黑疤儿不好看
赵小白听得暗暗点头:看起来,南部澹州,也并不是一片十分蛮荒的土地啊,就连孩子们的日常的嬉戏,都饶有趣味,古色古香的!
没有长久的文化氛围耳濡目染,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含蓄意味儿的,想来这大半都是,文庙的那些满腹文章的夫子们,数百上千年来孜孜不倦的教化之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