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青看着洛洛一点一点的变好,真心为她高兴。
洛洛突然发现司青盯着自己傻乐,立刻站起身来,插着腰。
“靳司青,你,你不许嘲笑我!我知道我现在看起来就跟刘姥姥逛大观园似的,看什么都新鲜,那你也不许笑我,还笑,真讨厌,讨厌。”
和洛洛打闹着,小镇的集市也因为这两个外乡人而热闹起来,这里的人都很友善,非常热情的告诉洛洛每一种蔬菜叫什么,哪种蘑菇最美味,卖鱼的大婶还非常热情的送了两只青木瓜给她,告诉她,每天早上的鲤鱼都是新鲜打捞的,只有配上青木瓜和当地的辣椒面烧出来才是最大理的味道。
司青笨拙的烧着鲤鱼,时不时的看着烹饪笔记,司青烧当地菜的手艺都是隔壁王奶奶教的,他每次都认真的做笔记,回来有模有样的烧给楚洛洛吃,楚洛洛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地灶做饭,她用锅盖帮司青挡着随意飞溅的油花。
鲤鱼下锅,淋上调配好的汤汁,撒上辣椒面,将切好的青木瓜去籽撒进去,盖上盖子焖煮。
“你尝,木瓜,特意给你留了一片生吃。”司青将薄薄的一片木瓜塞进洛洛嘴里。
“啊,好酸啊,酸死了!”楚洛洛直接蹦起来,眼泪直往外窜,司青再也憋不住了,哈哈大笑。
“靳司青,你最坏了!”
这样的生活给了楚洛洛弥足珍贵的记忆,也给了她重新生活的勇气,这个男人,重新点亮了心里的那支火柴,让我不再害怕,不再伤心,如果有来生,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爱上你,靳司青,我愿意为你付出所有,甚至生命。
洛洛的自愈能力非常强。已经和周围的邻居熟悉起来,人也逐渐开朗,为了不打扰现在的生活,洛洛和司青都换了手机卡,不再与熟悉的人联系,也都默契的没有继续以前的工作,司青有一些积蓄,他让洛洛不要为生活担心,就安心的努力适应靳太太这个新角色。
司青到镇上的音乐教室教吉他,重新回到这里,也勾起了他的创作欲望,看着洱海边发呆的洛洛,看着大雨过后彩虹倾泻而出的海面,这些都给了司青无限的灵感,他将作品发给一些小公司,用了笔名,所以就连经纪人也不会找到自己。洛洛安定下来后反而有些闲不住,她和邻居大婶学习晒蔬菜干,腌制腊肉,学习炒当地特色菜。也会烤一炉点心分给邻居吃,隔壁的阿姨鼓励她开个店,司青怕她辛苦,但又不想打击她对生活的积极热情,最后妥协,每天只做半天的量,供给镇上的饼店售卖。
晚上,两个人一起炒菜,聊天,计划着将来的生活。
楚洛洛最喜欢吃爆炒牛肝菌,她简直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两个人都喜欢眼前的那片海,生活虽然清苦了一些,但是这种平静却是别人羡慕的时光。
城市的另一端,楚妈妈的生活就相对简单了很多。老公不用自己24小时看护了,她没那么辛苦了,别人问起洛洛那个丫头怎么好久都没见到,对外她都说女儿旅行结婚去了,虽然楚志北有些怀疑,但还是感到欣喜,果然司青还是带着姐姐远离了是非地。
志北确实晕倒了,是因为熏药的时候体力不支,但他的实力让所有人都认可,敬佩,他的精湛医技有目共睹。面对何远抛出来的橄榄枝,他决定主动申请加入何远的课题组。妈妈很为他高兴。
同样怀疑的还有钟嘉沐,因为自己的大表哥已经好几天没有出家门了,也没有去公司上班,不知道闭关在干嘛。还有洛洛和司青,一声不吭的就跑了,去哪儿了不知道,也联系不上,简直太奇怪了。
郝一不想让她有困扰,又要遵守对楚洛洛的承诺,只得说是因为洛洛和心上人私奔了,他伤心欲绝。
郝一一直觉得楚洛洛的三观很正。她深爱着司青,会和异性朋友保持远一点的距离,尤其是上一次“夜不归宿”事件之后,因为她会在乎司青的想法,没有任何一个男人会大方的去让女朋友和异性接触,公开、专一、不聊骚,这是楚洛洛对待爱人的方式,她对爱情的态度也间接影响了曾经玩世不恭的钟嘉沐,天生爱玩就没有必要拥有爱情,爱情本就是自私的,必须互相尊重才能配有好的爱情,自己也很庆幸有钟嘉沐这样一个三观很正的女朋友!
相比于所有人的快乐、平淡来说,钟嘉楠整个人颓废不堪。
当郝一找到他时,他整个人都是呆滞的,郝一愣了愣,虽然还是想揍他一顿,但忍住了,他叫来阿姨,把家里彻底的清扫了一遍,又让装修公司重新定制安装了玻璃。
硬拖着钟嘉楠,塞进浴室,要挟他如果不把自己打理干净,就喊他妈过来!钟嘉楠推开他,独自走向浴室。
几日来的颓废终于被清爽的感觉浇灭,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头发,胡茬,自己何曾这样邋遢过?一拳捶在玻璃上。
郝一赶忙冲了进来,拿毛巾裹住他流血的手,钟嘉楠想挣脱,奈何自己真的很虚弱,只得任由郝一拖出浴室。
从角落里翻出药箱,帮他包扎好,嘴里忍不住碎碎叨叨。
“我说大表哥,你可真不让人省心!本来,我是看热闹来的,好几天不见,别死在别墅里都没人知道,还好只是颓废点,人没过去,我是真想再抽你一顿的,不过看你这样也着实可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出去!”钟嘉楠虚弱的指着门。
“哎,你这就不识好人心了,要不是我及时出现,你们都不是现在的你们了,那得闹得多难看,你得考虑你的身份,你可是钟家的核心,种子选手,绝对的一号!”
“咳。”郝一及时收住了自己的瞎说八道,因为钟嘉楠脸色很不好看。
“我以哥们的角度还是得劝劝你,他要想开点,要会放弃,要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