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侯刘泽清知道所谓上策与下策都只是干扰项而已,他抛出所谓上中下三策只是让洪承畴选择自己给他选定的中策而已。
收回剃发令的上策虽然能理论上能解决问题,但不会被摄政王多尔衮所接受,而下策同样是极好的解决方案,只要闽越相争自相残杀清军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但是现在来回一趟闽中至少两个月,洪承畴需要一个马上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本等不了这么久。
在这种形势下,利用弘光朝的降将降兵似乎就成了洪承畴的唯一正确选择,而刘泽清也给出了让洪承畴满意的答案:“相国说得甚好,我懂得怎么牵制刘贼!”
洪承畴特意用了“牵制”这个词,自然是认为刘泽清在内的江北四镇跟越国公刘永锡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并不指望他们能对付越国公刘永锡的大军,只求他们能够牵制刘永锡就够了。
毕竟清军南下的时候,江北四镇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这种情况下怎么指望刘泽清与刘永锡斗得难分难解,而刘泽清同样不认为自己能对付得了刘永锡的五万大军,但他知道什么才是满洲贵族与洪承畴想要的答案。
他脸上都是狠毒之色:“我虽然在战场对付不了刘小贼,但是刘小贼之所以能折腾到今日是因为有很多奸民支持金华贼,而我刚好知道怎么对付这些奸民,而且在这方面没人比我干得更漂亮”
洪承畴觉得刘泽清的回答近于完美,虽然大清军向来是屠民能手,但是与刘泽清这种真正的屠夫相比他们还是逊色太多:“说得好,说得好,一定要把那些支持伪明的奸贼杀得干干净净,那样金华贼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折腾不起来浪花来”
钱谦益却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他觉得刘泽清所说的“奸民”之中就有他,毕竟他前不久正尝试着跟张皇后、越国公联络,因此他只能挤出笑脸说道:“东平侯的见解确实非同凡响,就是这么处置的话得小心以后的名声”
刘泽清狂笑起来:“只要收拾了刘小贼,我就是朝廷栋梁,名声必然响彻天下”
而洪承畴也笑了起来:“我都走到今天这一步了,还要什么名声何用,东平侯,你放手去招兵买马对付奸民,这件事我准了”
这一刻的洪承畴已经是杀机尽显。
而在他的故乡福建,也有人提到了这位招抚江南提督军务大学士,郑芝龙信心十足地说道:“洪承畴既然到了南京,那么越明得意之势肯定不能长久,别人或许不了解,洪亨九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用兵是行家里手,肯定有对付浙人的办法”
坐在龙椅上的唐王也就是隆武皇帝听到郑芝龙这么说自然是松了一口气:“现在浙人与清人在江上争得你死我活,正是本朝崛起的大好机会,南安侯不要错过机会啊”
在这个问题郑芝龙却显得非常保守:“陛下还是准备出兵北伐?但是广信府已为浙人所有,总不能让我们从背后抄击金华吧?我觉得这件事不如先观望一下,等到浙人与清人打得两败俱伤再出兵也不迟”
郑芝龙这是稳妥之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方案符合郑芝龙这个海商集团的利益,郑芝龙集团的利益几乎都在海上,不管是出兵入浙还是入赣都不符合郑芝龙集团,甚至会把郑芝龙集团的资源榨取干净。
隆武小朝廷虽然是郑芝龙一手建立起来的,但在这个问题上唐王与郑芝龙有着本质冲突,隆武皇帝更希望郑芝龙能把全部本钱都押在自己身上搏一把,但问题在于郑芝龙即使服从隆武皇帝的命令,隆武皇帝也没有适当的回报,毕竟郑芝龙在隆武朝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大人物,北伐成败与他的地位无关。
但是隆武皇帝仍然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师北伐:“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再拖下去的话,两广还有湖广、云贵诸省恐怕都会向浙人靠拢,哪怕是为了造一造声势,现在也应当尽早出兵与建虏一战”
首辅黄道周的看法与隆武皇帝保持一致:“是啊,陛下已经决定亲率十路大兵北伐中原收复南阳故土,南安侯应当全力配合才对,总不能等到浙人收复南京拜祭孝陵我们还没出兵,那样的话西南各省将尽为越人所有”
在另一个时空,隆武朝廷是得到了残明各省的正式承认与支持,而鲁王小朝廷却只能自娱自乐,但是现在的形势却是浙江的金华小朝廷在这方面占据了上风,虽然只有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而且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是金华小朝廷的赫赫战功摆在那里,不管是广东、广西、湖广还是云贵都更倾向于浙江方面。
这也是隆武皇帝迫不及待主张率二十万大军十路北伐的原因,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这二十万大军怎么变出来,毕竟福建省内的兵马最多也就是两三万人而且郑芝龙的主力还是海军,但是隆武皇帝既然下了决心黄道周就全力支持:“如果南安侯不肯出兵,黄某人愿意自告奋勇率兵北征”
郑芝龙没想到黄道周居然准备抛开自己单干,但看到黄道周有恃无恐的样子就知道他得到了隆武皇帝的全力支持,难怪黄道周这段时间时时刻刻都想压过自己:“既然陛下准备十路北伐,那郑某肯定是全力支持,但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怎么跟浙人相处?这件事不解决,北伐就无从谈起”
虽然现在隆武朝廷并没有跟清军正式交锋,但是隆武皇帝与黄道周对于军事形势都是特别乐观:“浙人牵制多铎、博洛皆有大功,不管怎么样都要给他们一个面子,朕已经决定与浙中结成兄妹之国,承认懿安皇后与坤兴公主可以在浙中监临国事”
隆武皇帝是一种非常乐观的语气谈到这件事,在他眼中不管是张皇后还是坤兴公主都是名不正言不顺,以现在的形势他这位唐王才是唯一合适的皇帝人选,能承认懿安皇后与坤兴公主在浙中监临国事已经是闽中最有诚意的让步了。
但是郑芝龙却是暗中冷笑一声,浙人能同多铎、博洛的大军战得难分难解,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的名位根本无须闽中承认,更不要说唐王还幻想搞什么“兄妹之国”凌驾于浙人之上,完全忘记了越国公刘永锡这个浙中小朝廷的真正幕后黑手。
一想到越国公刘永锡,郑芝龙已经下了决心:“就等着金华那边传来好消息,我这就去准备出兵北伐”
郑芝龙并不把“北伐”放在心下,他现在考虑的问题反而是洪承畴与刘永锡这两个人哪一个是最好的选择。
洪承畴跟他一样都是泉州南安人,两个人可以说是同乡,过去也有交情,大清国派洪承畴招抚江南总督军务迟早是会找上他,但是现在的形势发展似乎有点不妙,所以郑芝龙对越国公刘永锡也抱有厚望。
只要能保全福建一省地盘,他对于投效大清国还是越明小朝廷并没有成见,唯一关心的问题就是地盘与其它利益问题,他现在等着洪承畴与刘永锡派来的使者并准备与他们讨价还价。
而隆武皇帝与黄道周在内的文臣也没把郑芝龙这位海贼出身的武夫放在心上,他们之所以热心北伐的最大原因在于浙人北征江上已经连获大捷,闽中如果不打出北伐的旗号恐怕天下人心都倾向于浙中。
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北伐却是完全没有把握,虽然不把郑芝龙这个海贼放在心上,但是又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郑芝龙这个海贼身上。
所谓刻舟求剑不外如是。
而此刻的杭州战场却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转机。
虽然这段时间的厮杀明军与清军都是表现极其拙劣,双方围绕着几个城外据点不断采取添油战术,有些百人级别的据点前后竟然投入十几个营头,但是博洛也被邢胜平一连串的攻势彻底带歪了。
最初投入的清军只是新附军,但很快博洛不但投入新附军而且还投入了老资格的汉军与外藩蒙古兵,最后清军把八旗兵都投入进来并围绕着这几个没有多少战术意义的城外据点反复搏杀。
对于博洛来说,他不但挫败了邢胜平发动的连环攻势而且控制住几乎所有的据点,而且在这一系列的厮杀之中清军的伤亡明显小于明军,明军投入越大损失也会越大,这么打下去胜利必然属于大清兵,所以期望明军能持续发动攻势。
但对于邢胜平来说,这种添油战术对他更为有利。
虽然他的损失大于清军,但是通过这一连串的持续攻势他成功牵制住清军主力,让博洛根本无法分心到其它战场上,而且他的损耗虽然大于清军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更重要的是清军的损失无法弥补,而邢胜平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虽然补充上来的都是不怎么堪用的新兵,但这代表明军将会占据战略主动,而且让邢胜平欣喜若狂的转机正是监国公主正率领上万大军准备渡过钱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