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李文能(1 / 1)大渡河阿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53年7月29日。

富林镇今天热闹非凡,人群熙来攘往,锣鼓喧天,鞭炮震耳欲聋,整得比过年还闹热。

原来是因为人们都听说朝鲜战事已罢,中国人民又一次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兴奋之余,便自发走上街头,繁弦急管,载歌载舞。

据说汉源历史上最长寿的一位张姓老人,当时已经103岁高龄,在闻听此事后不顾儿孙强烈反对,本已倒床的她硬是坚持起床,在家人搀扶下拄着双拐上街去观看盛况。

“我经历了好几个朝代,但如此国之幸事,国之盛会,我如果此次不去,以后怕是没机会了,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这确是她的原话。在次日凌晨时分,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在欢闹的人群中,有不少人流下了喜悦和激动的泪水。而他们在高兴的同时,深深地松了口气。也只有像他们这种有识之人,才最为明白这场战役的胜利对新中国、对中国人民真正意味着什么!

刘术清咋天晚上连夜将他唯一的一套看上去稍好些的衣裤洗净,又花了好几个钟头才烤干。

几乎一夜未睡,他早上仍精神焕发。

因为镇上通知,县里中午要搞文艺演出,让海螺中心小学师生代表大树镇表演一个节目。他早早便和李老根、李文定和黄万荣等人,帮着赵雪和叶露将孩子们送过河去。

此时正值夏季,河水波涛汹涌,在人们揪心的目光中,孩子们全都安全过了河,刘术清等人心里的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随后他们也过了河,一行人大大小小七十号,浩浩荡荡向县城走去。

路上,刘术清问赵雪:

“赵老师,孩子们今天表演什么节目?”

“合唱一首歌,”赵雪回答道:“歌名叫《歌唱祖国。”

她看看表,说道:“时间还早,”又看着叶露建议道:

“要不让孩子们路上练习两遍?我担心时间上有些仓促,他们歌词记得不那么熟练。”

叶露点点头,说:“行。”走到最前方,拍拍手掌说道:“所有人都听我说,我们再练习两遍。牙子,你是领唱,记住到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势,其它要点在课堂上我已经给大家讲过,都记在心里了吗?”

“记住了。”孩子们大声回答道。

“好!”她看着牙子拍着手说道:“一、二、三,开始。”

“五星红旗随风飘扬,胜利歌声多少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上繁荣富强……”

“…………”

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宛如天籁之音,刘术清等人在后面听得津津有味,就连正匆忙赶往县城的路人也纷纷放缓步子,注目视侧耳听。

李老根今天很高兴,因为牙子今天可算露脸了,听说要在上万人面前表演节目。他想:一定是老李家祖坟冒青烟了!就是不知道这孩子在那么多人面前,会不会露怯?

李文定也很兴奋,听说二楞子快回来了。俗话说长兄为父,长女为母。自从父母去世后,他就担起了照顾二楞子的责任,兄弟俩的感情一直很好。如今战事已结束,二楞子能安全归来,便是最大的幸事。

“清子,这首歌听着真带劲!”黄万荣笑着赞叹不已。

刘术清点点头没有说话,用眼神示意他别出声。

待一行人走进县城时,已近中午。

刚走进县城,所有人都被着实震憾了一把。只见敲锣的,打鼓的,舞龙灯耍狮子的……四处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古老的街巷间,所有的店辅都将门关上,平日里走衔穿巷的货郎也放下了货担,“磨剪子哟,镪菜刀”,“看一看,瞧一瞧了……”

“……”

四起彼伏的吆喝声已不可闻。

赵雪和叶露领着孩子们径直向西园走去,刘术清等人则分散将他们紧紧护住,以防人多走失。对于从末离开过山旮旯的山里娃来说,他们对城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稀罕,到处东瞧西瞧,充满好奇。

县政府西面有一个较宽的坪子,以前是川军某部平日里训练的地方,因为当时其周围用篱笆围成一个园子的形状,当地老百姓便称它为西园。

旧时,这里是军事禁区,别说人,就是流浪狗无意间经过,也被那些人一锅炖了。

前两天,四处的篱笆已被政府下令全部除除,当作今天文艺演出的场地,还临时搭建了一个简陋的会台。台子的角落里用竹竿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会台正中还悬挂着一道横幅:上书‘扬我国威,扬眉吐气’个大字。

此刻会台前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就连周周屋舍的阳台上,窗户前,晒楼上,以及周周的山坡,树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

这时,两个主持人模样的青年男女走上台去,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扩音器,在简单的开场白后,女的说道:

“下面,让我们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汉源县人民政府罗强同志为大家讲话,有请罗县长,大家欢迎。”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罗县长走上前去。

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罗县长接过括音器,大声说道:

“汉源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好!为了庆祝我们灾难深重的祖国涅槃重生,劳苦大众苦尽甘来,以及我们的新中国、新生政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无数英烈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的努力下再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汉源县委特意举办了这次文艺汇演,以示庆贺。这次文艺汇演,也是汉源历史上首次,意义非凡。好了,话不多说,请大家欣赏精采节目。”

在又一次响雷般的掌声中,罗县长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后走下台去。

“下面,请欣赏九襄初中的同学们带来的歌曲《游击队之歌,请大家欢迎!”主持人报完幕后,也走下台去。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雄浑的歌声响彻云霄,似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年月。

“下面请欣赏大田乡老年秧歌队带来的精采表演……”

“下面……”

“……”

刘术清等人有些着急。李老根不停问:“怎么还不到海螺小学?”

“……”

终于,在刘术清等人热切的期盼中,叶露领着孩子们走上台去,在向台下鞠躬致敬后,叶露转身扬起了手。

牙子往前一站,稚嫩的童音响了起来:

“五星红旗陋习风飘扬……”

孩子们的歌声纯真,清亮,尽皆一脸肃穆,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似在翩翩起舞。

一曲唱罢,人们报以雷鸣般激烈的掌声,经久不衰。

这一幕,很多年后还让人记忆犹新。

牙子也在不惑之年谈到此事,曾为当年条件差末能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而感到遗憾。

……

时光荏苒,不觉距离这场全县轰动的文艺演出过去了近三个月。

这天早晨,李文定和黄秀兰急匆匆走向渡口。镇上传来消息,说是李文能等人已经复员,今天便可回到汉源。性急的二人也没问他们什么时候到,刚听到消息转身便向渡口走去。

一直等到晌午,他俩看见张老大的船从河对岸缓缓驶来。船上模糊的人影渐渐清晰起来,李文定定睛一看,见是李文能和晒经乡的两名年轻人,陪他们来的人是宋德波。

船至江心,黄秀兰便兴奋地边挥手边大声喊:“愣子!愣子!”

李文能也看见了他俩,便向岸边挥挥手。

刚下船,李文定两口子便迎了上去。

两年多不见,李文能变了许多。只见他一身戎装,目光坚定,神情坚毅,往日的浮燥已然不见。

“哥,嫂子。”他露出一丝微笑喊道。

“愣子,快让嫂子看看瘦了没有?”

黄秀兰快步跨过去,一把将他的双手抓住。

蓦地,她的脸上露出惊骇的神情,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消失。

“愣子,你的左手……?”黄秀兰右手抓着李文能空荡荡的袖口惊骇欲绝问道。

“被炮弹炸断了。”李文能却显得很平静。

李文定呆呆看着他的袖口,半晌说不出话来,黄秀兰却用手捂住嘴,伤心地啜泣起来。

“嫂子,我没事,断只手而已。”李文能笑着安慰她道。

宋德波走了过来,神情沉重说道:

“李文能同志在战场上表现很英勇,还荣获了三等功。但就因为他负了伤,才提前从部队复员。县里考虑到他的这种情况,打算将他安排在县武装部工作。但他不愿去,说不愿给国家增加负担。我和罗县长最后商议,将他安置到大树镇治安室工作。”

李文定这时回过神来,定定看着李文能说到:

“愣子,能回来就好。缺只手算什么?没事,哥养你一辈子。我和你嫂子有口吃的,便不能饿着你。”说到后来,他的声音哽咽了起来。

“我真没事,”李文能叹了一口气说道:

“比起那些牺牲在异国它乡的战友,我算幸运的了。”

“对!对!能捡条命回来,算是万幸了。”想起柱子,李文定连连感叹说道。

……

李文定家。

李文能将喜子放在腿上,二人亲昵地说着话。

“喜子,二年多没看见二爸,想我没有哇?”

喜子仰着小脸,说道:

“当然想。不过,你这只手怎么不见了?”

李文定的脸沉了下来:“小孩子家瞎打听啥?”

“没事,哥,别吓着孩子,”李文能又笑着对喜子说道:“二爸这只手是为了保家卫国掉的,不可惜。”

“保家卫国?”喜子似懂非懂,天真问道。

“对,保家卫国,你长大就明白了。”

“愣子,咋不见黄元龙回来?”黄秀兰开口问道。

“他还没有复员。”

“对了,听宋连长说,县里安排你到武装部工作,你为何不去?这镇上的治安室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想来肯定不如县城里。”黄秀兰声音里有一丝责备,埋怨说道。

李文定也有同感,不解地看着李文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