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月看着这温情的一幕,心里百感交集,把妈妈和妹妹带来县城生活是对的,尽管李荣芳还是没享受到多少,但在村里,她天天被人戳着脊梁骨骂,至少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过上了好日子,看到了生活的曙光,身边也围绕了一些真心实意对待她的朋友们。
想到娘亲走得太早,万月默默转头,忍住想哭的冲动。
做人要知足,能碰到这些贵人也是她的造化。
“万月啊,你要是能坐司家的媳妇,嫁给萧肃就好了。”
司母遗憾说道,她是真的喜欢幺妹,把幺妹当成了亲人,也真的想和万月成为一家人,这么好的姑娘,谁家能娶到都是福气,只怪他们家儿子没有这个命。
“现在说这不合适,别让万月和顾爷为难。”
司父忙帮万月解围,自己儿子不争气,怪不了谁。
万月开玩笑说:“幺妹就和你们女儿似的,要不你们也认我做女儿,这样大家还是一家人,我这一声娘也喊得合适。”
司母忧伤转为喜悦,“这个好,有你这种女儿,睡觉都笑醒了。”
“不好,认了干女儿,咱们家儿子才是真的没希望,哪里有当女儿还能当儿媳妇的。”
平日里看似好脾气和温和的司父脑子才是最灵光的,司母一听连忙点头,女儿虽然好,但还是儿媳妇亲啊!
。。。。。。。。。。。。。。。。。。。。。。。。。。。。。。。。。。。。。。。。
月轩居另外一条街,有家做糖人的小屋,平日是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糖人的屋子旁是一间书屋。
周素雅刚从糖人的小屋出来,想挑些女孩子喜欢的玩意,又进了书局。
她想着去恭喜万月,必经是同乡,而且她还是万月的师傅,送钱嘛不知道送多少合适,送少了怕被误会,两人现在这种关系,万月以后很可能是自己儿媳妇,送银子也不合适。
她也想过提些吃的,但转念一想,如今万家也不是穷家,且各个都会下厨,厨艺也不错,本来就是开吃的营生,再送些吃的没什么意思,就转到书局。
她在书局里挑了基本适合女子看的女书妇策转眼一看,又几个小丫鬟来买才子佳人的话本,现在的纨绔子弟以及千金小姐们都喜欢读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万月年纪轻轻,说不定也喜欢。
书店隔壁还有一间书店,这书店不卖书只租书,专门租给那些不够买书的人,一个铜板就可以租两本书,可以看一个月多,店家在本子上记下借书人的姓名。
周素雅曾经就没收过顾柔柔的话本,现在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杜喜欢看这些男欢女爱。
周素雅走进租书店,想看看现在最热门的话本是哪些,提前知晓后才好去隔壁书局买,正挑花了眼,忽然看见一男一女从外头走过。
那不是万心如么?
另外一个男的看起来就是社会人士,年纪可不小了,心如跟社会人员混在一起干什么。
毕竟是村里的孩子,再加上周素雅心善,于是赶紧放下手中书跟上去,她不能让村里的姑娘受伤害。
万心如是来跟阿牛要钱的。
上次拿到手的银两用来支付给大夫,还有买药买补品已经花得七七八八,万宝强太虚弱,大夫道现在条例不好,以后是要落下病根的。
王桂红去市场买一根排骨,往往是分两份,大份的给万宝强,小份给万心如,自己喝汤渣配白米饭,就是这么拮据钱也用得很快。
昨天房东第三次上门催缴房租,正好撞见她和王桂红从外头回来,这几天为了躲避房东,两人都是早出晚归,没想到还是撞上了。
房东可是下了最后通牒,要是今天再缴纳不上房租,明日可就来收房了,三人没了房子根本就无处可去,王桂红知道女儿有本事借到钱,就打发人出来想办法、
周素雅远远跟着,看见那个男人的手臂时不时故意摩擦万心如的手臂,觉得有些不对劲。
两人神秘兮兮的拐进了一个院子,一前一后的进了僻静的小院。
周素雅跟上的时候已经看不见人了。
她在周围几间院子溜达,不知道万心如和那个男人进了那间院落。
有人开门,喝她,“找的是谁。”
周素雅问有没有见一男一女走进这其中的院子里,来人摇头,语气不善道这里都是些做粗活人住的地方,没事别来乱晃。
那人上下打量了周素雅一眼,吐出一句,“莫不是来抓自家男人的,上窑子里抓去,这里都是做粗活的,请不起窑姐。”
周素雅觉得奇怪,万心如怎么会和做粗活的走这么近,两人究竟进了那间屋子,在屋子里干什么
。。。。。。。。。。。。。。。。。。。。。。。。。。。。。。。。。。。。。。。。。。
她从小巷子出来后绕到月轩居,正好快晚饭,月轩居如今已经成为几条街的热门饭庄,一到吃饭的时候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去晚了还没东西吃。
万月很快就发现周素雅。
周素雅身上有一股知大家闺秀的气质,头发始终梳得整整齐齐,簪子也以素雅大方为主,总是穿素色的服装,身材保持得也很好,举手投足都很有魅力,难怪会生出相貌不俗的三兄妹。
村长虽然五官好看,但只在乡下,平日里管的都是家长里短,人难免沾了乡间之气,显得人格局小不落落大方。
“周师傅。”她招呼对方进来,即便她很快就要到云崖州去,但对周素雅依旧是很热情的
“恭喜你取得好成绩。”周素雅笑着把手上的书递过去,“书局里的书不少,我也不知道你爱看什么,就循着那些小丫头的喜好买了。”
“谢谢。”万月收下沉甸甸的书,看得出来是精心挑选,下方还有几个栩栩如生的糖人,虽然她这个年纪不喜欢这些,但能看得出来周素雅的心意
“周师傅,请到雅间去坐。”
看出周素雅想开口又犹豫的神情,万月主动问到。
“本想和你说说话,但现在人多,多停留也耽误你做生意。”
周素雅看了看满座的四桌。
“没事,如今店里人手多,就是少了我也不碍事的。”
万月跟厨房说了一声,现在厨房里有万欣,张萌萌,李修海,外面有秦素芬,张晓有山和一个请的阿姨,虽然忙碌,但人手充足。
万月看惊天的雅座全部有了人,就和周素雅出了门。
太阳刚好落山,四周空气很清新,还有微微的凉风,两人沿着小巷随意的散步。
“未来可是做好打算了。”
“要去云崖的如意坊。”
“如意坊是好,但多是富家千金去的地方,你从小生活在盘龙村,恐去了之后习惯不了那些小姐们的脾气,到时候把自己气着了。”
虽然相信万月,但周素雅担心一到西苑高中,人家千金小姐都是有丫鬟跟着的,万月单独一人,又是从乡下来的,怕她心里有疙瘩。。
“周师傅您且放心,我知自己出身不好,却没打算与人攀比家世,只是进去学习手艺的。”
周素雅看着那双自信的眼眸,宽慰的笑了笑。
“既然你要去云崖州,那妹妹可就是在这里?你要怎么安排?”
“妹妹留在镇子里照顾店面,且如意坊说会免我学费,家里还使得开。”
“这样很好,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你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散步,没有意识到居然走到了顾清丞的家。
周素雅像是想到好玩的事,“清丞这孩子,你看他似乎对什么事都不上心,其实脾气跟驴似的,比如买这宅子,死活不安置下人,也不愿意让别人住这里,从购买到布置全是他一人的主意,也不知忽然发的是什么疯。”
万月好奇心被勾起来,不安置下人,难道是怕屋子里有什么重要的朝廷文书?
周素雅说:“那孩子说,未来娘子还没住过,怎么能让别人沾染了气息,还说以后成亲后不请小厮,就与未来娘子两人经营这小小宅子,你可在这里住过?”
万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没认识多久就被顾清丞拐到家里住了一晚上。
周素雅了然,笑道:“那没跑了,你必当是顾家的儿媳妇。”
万月心里想到,她不仅住过,现在还有这户家的钥匙呢。
周素雅心情忽然有些低落,“如今他有出息了,可是我这当娘的却心慌意乱的,生怕他带兵去打仗,战场上无情,谁管你是个将军还是兵,有时我听他的消息都会害怕,生怕是个坏消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我宁愿他没出息。”
“我很庆清丞哥哥是个有能力的人,朝廷需要他,在他的庇护下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相信这也是清丞哥自己选的路”
“话是这么说没错。”周素雅看向万月,“以后你们成亲后,他可能时常不能在你身边,说句不好听的,恐怕你怀着身孕,他还得在边疆打仗,这些你可受得了?孩子,生活是财米油盐,可不是儿戏。”
万月笑得开怀,“周姨,您这事承认我和清丞哥了?”
周素雅脸上滑过一丝躲闪,叹气,“我并不是承认你,而是爱着我的儿子,所以也爱着他的选择。”
“可是清丞哥的爷爷奶奶,还有村长都不同意。”
“你要明白我也只是顾家的儿媳妇,有些事做不了主。”
万月展颜一笑。
“有您的支持,若是以后清丞哥不在我身边,相信你这好婆婆也会照料好我的?
再说了我打小就在乡野里跑,身体比那些千金小姐好,哪怕是怀着娃娃都能干货呢,我会在这里守护着我们的家,让清丞哥无后顾之忧。”
周素雅温情的看着万月。
“清丞和清阳不一样,因是第一胎,公公从清丞会说话后将带走了他,平日就在军营里生活,与那些将领一起,学成了一身男子气概,生了清阳后,我们两夫妻怜惜孩子年纪小,不想再让他受清丞的苦,所以强硬把人留再身边。
。
因此我总是后悔,当初应该强硬一点,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子,当然是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是他的娘,如果坚持将他留再身边,那孩子也不会养成这种独立的性格,是我欠他太多”
周素雅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的说起顾清丞小时后的事。
那时候顾清丞是顾家第一个男孩,顾鹰霸早就动了要把孙子带在身边亲子教养的念头。
做人儿媳妇的,就算舍不得那又有什么办法,顾鹰霸第一次带只有四岁的顾清丞离开云秀村的时候,周素雅偷偷躲着哭,连续好几天都在做梦,要不就是梦见顾清丞踢被子着凉了,要不就是担心顾鹰霸操之过急,把儿子训练得伤痕累累。
这些心事憋在心里,周素雅一直找不到人述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越说越多,甚至开始吐槽顾老太平时多不讲理,顾鹰霸又泰霸道唯我独尊,而村长每次都不帮她,有什么事总是无条件的站在长辈那,让她包容和退让。
“你是不知道,在那种家里做人儿媳妇,只是表面风光,婆婆那种性格你也知道,平日在家里什么事都要管,要是不按照她的意思做,难免要被数落一通,可是有些事是做不得,不好做,她也不管,只一股脑的让你听,丈夫要是不听当娘的,就是不孝,干脆就不管不问,要不就委屈我,只一味的顾着孝。。”
周素雅一想到丈夫这么多年总是站在婆婆那边心里就有气。。
万月答道:“但是顾家几兄妹都很好,很有主见。”
除去顾清阳那个渣男,万月心里腹诽。
“其实有时候我反而希望他们几个守着家产这一辈子普普通通的,这也是个好归宿。”
这些话周素雅不敢和家里人说,传到顾鹰霸耳朵里去,公公会说她没出息。
两人聊了一会,周素雅忽然想到在书店外的一瞥,问:“你现在和心如已经不来往?”
万月点头,“并不常见面,只知道她娘已经出狱,现在干什么营生不知道。”
周素雅道:“心如那孩子还算懂事,可今日我见她与一个男人独处走进了一处院落里,她年纪还小,可别时被人给骗了。”
万月心里一震,周素雅看到的一定是阿牛,他和万心如的关系被发现了?
周素雅看着万月,“心如平日作风如何,与谁来往密切,你可知道?”
“不清楚,您也知道我们两家关系并不好,只不过有听说万叔有个来往密切的,平日一起干活,是个叫阿牛的年轻人。”
“我想今日见到的就是那叫阿牛的了。”周素雅回想今日所见,虽然对方衣裳还算整洁,但看起来就是个做粗活的,是穿什么都掩盖不过去的。
周素雅皱眉,“心如也太掉以轻心,她可是姑娘家,怎么能单独虞男子在一起,要是被人拿者大做文章,清白可就毁了?”
万月心里冷笑,万心如才不会出事,两人你情我愿的把事都已经办了。
为了避免周素雅追究这件事,万月装出恍然大悟到道:“对了,心如的爹最近生病,似乎是阿牛慷慨解囊,估计万心如是代替爹娘去谢恩人的。”
周素雅稍微释怀,此时她关心万心如,不仅仅是因为看着这孩子长大,还是一个母亲,如果万心如真的和建筑工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那么是不可能进顾家的门,更不能嫁给顾清阳。
周素雅是个传统的女人,虽然不介意万心如家境比不上顾家,但有些原则绝对不动摇,比如女子的第一次一定是丈夫的,不然就是不贞洁,希望真的是那样,万心如只是为了去道谢。
。。。。。。。。。。。。。。。。。。。。。。。。。。。。。。。。。。。。。。。。。。。。。。。。。。。。。。。
小院子里,阿牛正是年轻力壮,像个不知疲倦的狼狗似的。
万心如心里是满满的厌恶,可是已经和阿牛弹好了价钱,娘还在家里等着钱缴房租呢。
她有些委屈,顾清阳如今也是向家里伸手的,不然她也不至于要落在这田地。
服务完阿牛后,她简单收拾一下立刻离开,本来心情很糟糕,但是一想到怀里沉甸甸的银子钱,心情又好了些。
她去了趟房东家把房租付了,然后自己留了一部分,剩下的才带回去交给王桂红。
。。。。。。。。。。。。。。。。。。。。。。。。。。。。。。。。。。。。。。。。。。。。。。。。。。
次日,金夫人带着万月去见那个有内幕消息,知道巨人山要开矿的熟人。
对方住在另一个村里,轿子去不了,两人雇了马车去。
顾清丞曾送给万月一辆小巧的马车,设计精巧,里面一应俱全,车轮也很稳当,万月用得不多。
两人一路上边聊天,金夫人说那个熟人在朝廷里有认识的人,以前是某个大官的手下,可有不少独到的消息,跟着他做生意总没错的。。
马车行驶了一路,直到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里才停了下来
进了村子还要经过一个水塘,路过玉米地和甘蔗地,金夫人指着种了一大片夹竹桃的房子说:“就在这里。”
金夫人隔着院门喊:“王守成!”
开门的却是吉德,看到万月他还愣了下,问:“万月,可是来找我的?”
金夫人:“是老相识?”
吉德把院子里两条狗栓到别出去,一边说:“凤阳楼金夫人,久仰大名。”
在镇子上,凤阳楼名气还是很大的。
金夫人本来就是豪爽的人,与吉德相谈甚欢,两三句话后两人就有了交情。
“守成是我堂姐夫。”吉德对着里屋喊了声,“哥,金家来人了。”
王守成是个精明的中年男人,长相富态,两手不停的盘着两颗光滑的核桃。
“金夫人,你是在与我说笑?”
这还只是个未出嫁的小姑娘吧,就算家中殷实,爹娘又是否肯出钱。
吉德惊讶的看着万月没说话,正好一只狗没拴紧冲了进来,朝着万月狂吠。
“小黑!”
吉德拍了拍狗头,拽着狗走出去。
“进屋子里说吧。”
王守成把两人迎进里面的屋子,屋内摆设简陋,可看得出一些字画虞古董是好货色,窗外栽种着胡桃夹子以及大片的竹子,倒是阴凉
“家中只有粗茶”王守成看向万月,后者笑笑:“在此美景,粗茶也喝得,再说我也只是粗野姑娘。”
上了水,万月抿了口,开门见山道:“王大哥想开发巨人山。”
王守成点头,“这可是好差事,要是让别人知了去,几日内就能收集好款项,可是我不想让太多人参与,那些商人各个都跟狼似的,我可斗不过。”
万月也不卖关子,把盘龙村有多少户人家,大家都是怎么分配山里资源的事简单说了说。
“我从小在盘龙村长大,记事时那巨人山就是盘龙村各家各户所有,那山种不了东西,所以平日村民也用不上,那些村民早就想卖,我想办成此事并不是不可嫩。”
王守成静静听着,喃喃道:“好不容易拿到了采铜的文书,要是好好开发,这么大的山可是要挣不少身家的。”
万月问:“王先生对这行有经验,像那种山头,你准备花多少钱买?”
王守成道:“钱不是大问题,最首要的问题是能不能和村民谈拢,一千多户的村民不好谈。”
吉德一直站在门口听,王守成找他入股,说是盘龙村后面的巨人山有煤矿,投资出铜后卖给朝廷,可以挣一大笔。
他本来一直犹豫不决,但是今天看到金夫人和万月后忽然信心大增,现在也听得格外认真,开口说:“万月聪明,又是盘龙村的人,哥你让她好好给咱们出主意。”
王守成捞出把蒲扇摇了摇,“一千户,每一户五两,你看怎么样。”
每户五两,一千户也要五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