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东京汴梁。
高俅站在新建成的太尉府内,面对着忙碌不已的家仆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
作为一名21世纪史学系的大学生,他做梦也没想到,一觉醒来,竟穿越到北宋,成为了口碑极差的高俅。
之所以情绪两极分化,着实怪不得他。
宋朝,算是历史第一个市民社会,百姓生活极其开放、自由,不仅取消了唐朝的宵禁,吃、喝、玩、乐,各行各业皆进入鼎盛时期。
然而,自宋徽宗继位起,扬文抑武,各项错误决策,朝臣腐败,宦官掌权,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逐渐没落成软柿子,谁都能欺负欺负,常年战乱不断。
但是,他并不是很确信,历史进程会如史书记载那般发展。
因为这个世界与历史的北宋,稍有差别。
比如他高俅,在正史里,高俅算不重要人物,关于他的记录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都来自于一本叫做水浒传的,虚构成分较多。
而且,此时的他与赵佶年龄相当,无老下无小,孤身寡人一个。
另一个差别,要从数年前说起。
那时,高俅还是苏轼的小史。
因苏轼被贬至惠阳,于是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晋卿。
王晋卿堂堂驸马,丹青书法好手,故与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来往密切。
一次,王晋卿要高俅去给赵佶送玉器,巧逢赵佶正在蹴鞠,于是露了一手鸳鸯拐。
赵佶见他技艺高超,便留他做亲随,时常一起蹴鞠,一来二去,倒成了玩伴。
自此,历史发展还算正常。
没想到,元符三年正月,哲宗驾崩。由于哲宗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眼疾的赵佖后,在向太后和曾布的拥立下,赵佶登基。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历史出现了偏差。
赵佶登基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蹴鞠玩伴高俅。
但高俅文无名,武无功,实在无法给予官职。
于是,将他派至边关将领刘仲武手下,以谋战功。
不曾想,战功竟接踵而至。
短短数月,他跟随刘仲武,先是平叛吐蕃赵怀德叛宋事变,而后成功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
要知道,在正史中,平叛赵怀德是发生在1104年,而收复积石军更是在1108年,提前了如此之久。
因此,他有些怀疑,这个世界只是与宋朝相差无几的平行世界。
胜利归朝时,恰逢向太后还政,赵佶正式接手朝纲。
大手一挥,直接提拔他为殿前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另封开府仪同三司太尉之名,直接远远超出了将领刘仲武的封赏。
其实,太尉之名并无实权,只是代表地位。真正让他人眼红的,是殿前司都指挥使这个职位。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名籍,总管其统制、训练、轮番扈卫皇帝、戍守、迁补、罚赏等政令。
说白了,就是与侍卫司分统禁军,护卫皇城,可见赵佶多么信任他。
文武百官瞠目结舌,流言四起。
但赵佶初掌皇位,铁了心烧几把火,谏言者不是被流放就是被罢免,一时间谁也不敢再提出抗议。
至此,大宋开国以来最年轻的殿前司都指挥使诞生。
赵佶更是赏下府宅,称太尉府。在大宋,能被皇帝赏宅子的,一般都坐过相位。
高俅从回忆中抽离,穿过大院。
途中,家仆纷纷躬身行礼,称呼五花八门,有叫主子的,有叫东家的,他皆一一点头回应。
回到古色古香的卧房,坐于床榻之,开始考虑之后的打算。
他想起穿越前看的,大都主角一穿越,要么造反,要么扩充版图,毁天,下灭地,中间怼空气,毫无逻辑可言。
在古代想占地称王,精兵良将缺一不可,同时还得有一个精通治国的班子。否则,前脚点亮的地图,后脚就被灭了。
高俅对之后的规划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无非两个选择,要么顺其自然,游戏人间。要么努力改变北宋的命运。
当然,对于目前孤身一人的他,考虑这些,言之尚早。
这时,腹中传出咕咕的响声。
他饿了。
穿越古代,吃是一个大问题。但宋朝绝对是个例外,五花八门的吃食,不比21世纪差。
唤来家仆,吩咐其准备饭菜。
家仆贴心询问他想吃什么。
他说不出什么名头,随口吐出两个字,随便。
家仆若有所思的离去,许久之后,恭恭敬敬的禀报,饭菜已备齐。
到饭厅一看,着实吓了一跳。
十二盏菜,有冷有热,甜点、水果、鱼肉、家畜、菜羹一应俱全,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桌边还摆着一壶酒,隐隐散发着醇香。
饭桌旁站立着两名年纪不大,亭亭玉立的丫鬟,随时准备侍候他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