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你如今并未想明白,所以才会一意孤行,老衲要你放下,你才会觉得痛苦。”
“人这一生的苦,都是自己加给自己的。所以,你此时的悲痛,也唯有自己能解。你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了。”
悟静沉默了许久,喃喃道“贫僧多谢师父教诲。”
他也伏从法教,慧律却无奈地摇了摇头,从此以后,他在不可能参透佛法。
“静悟,你自幼便在老衲身边长大,从未离开过寺中。今日,你便下山去吧,老衲不能解下你的袈裟,但你能去红尘看看。”也许,就能放下了。
静悟是他从山下捡到的弃婴,第一次见他,便知此子佛缘很深,尘缘未了。他以为,将他关在这寺中,便能了断尘缘,不曾想……
“是。”
罢了,让他去吧。
待到有一刹那,妄念俱灭,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静悟退身离开,慧律继续盘坐在团蒲上,粗粝的手划过手上的佛珠。
或许是手上的老茧太厚,至少比当年厚太多,他再也不能感知到佛珠传来的热意。
眼也盲了,恐怕此生,不能再见当日佛光。
“佛语:诸苦以爱为本。得爱则喜。犯爱则怒。失爱则悲。伤爱则恨。爱尽苦灭,得安乐处……”若大的大殿唯他一人,声音悠扬悠扬,绵长绵长。
从此,一盏青灯伴古佛,半为修行半入魔;红尘看破此生愿,长伴青灯古寺佛!青灯古佛伴一生,不负如来不负……负卿。
“悟静大师,这便下山了?”
悟静迷茫,还需带何物?只一颗生相随之心便够了。
“是。”悟静道过别,乘着淡去的雾,下山了。
禅坐的慧律睁开眼,双眼没有焦距地看着前方“此番入世,不知何如。”
去还了那因果吧。
……
“小姐,怎么了?”
倾颜站在山脚下,向山中看去,却无异样“无碍,回去吧。”
她上了马车,跪坐在几案旁。
“驾!”
马车慢慢行驶起来,带起车厢后的帘纱,此时,只要她回头看,就能看见,有一人,身着袈裟,绝尘。浅色双眸,情深。
可惜没有如果,她没有回头,他们没有后来的生死相随。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人道“若无缘,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惟独与汝相见?”
悟静垂眸,心中有冥冥的感应“阿弥陀佛,小施主,贫僧……生了执念。”
且,心甘情愿。
说罢,他亦转身,朝安阳城内走去。
向来感应精准的他却并没有感知到,在他转身的那一刹那,马车上的人回过了头。
落入眼中的只有青色远山,以及风扬起的云雾。
以为有缘,却不知“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白发,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
……
初入安阳城,悟静就因一身僧人打扮被许多人拉扯着要进自己门。
大燕的佛教盛行,他一直便知,如今却有些措手不及。
“阿弥陀佛,几位施主不必因贫僧争执,贫僧已有去处。”
悟静进了一家黑白装饰的家宅之中。
“阿弥陀佛,不知您上门造访所谓何事?”门仆问道。
“阿弥陀佛。”悟静回道“贫僧法号悟静,路经此处,见此处正发丧事,特此登门,希望能为你家主人超度亡魂。”
门仆顿了顿,退身一步,施以一礼“静悟大师请在此稍等片刻,待小人前去禀报我家主人在做定论。”
“阿弥陀佛,多谢。”
不久,门仆便又回来了,恭敬地站在一旁,做出请的动作“静悟大师请随小人来,家中主人有请。”
静悟随门仆进入大厅,见过主人后便被安顿了下来。
他一路顺风顺水,即便对于这个复杂的尘世,他是显得那样的不谙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