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杨母不急不躁的听女儿说起了京师中的趣事,就连她当初坐马车,结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惊了马,误闯闹市,还好被人救下来,说到指挥救人的是一位年轻公子的时候,杨母就猜测应该是女儿看上人家了,
“闺女啊,那位公子是做什么的?”
“哦,他呀,他是当今……”
陛下二字好悬没有说出口,杨淑娇急忙停住了嘴,是当今陛下?这能说么?说了之后自己还不得被当成傻子?可问题是他的确是当今陛下啊!要是这么说了,会不会被母亲当成是攀高枝儿?
杨淑娇心中十分慌乱,不知道应该怎么跟母亲说这件事儿,况且母亲和父亲也都看见了门口的护卫官军,显然,能护送自己平安回来的可不是什么普通人。
显然,杨母没打算放过这个时机,继续问道,
“他是当今什么?”
“额……就是当今的京师子弟。”
“你说的不是那些整天不务正业、烟花巷柳的王府子弟?”
“也不是啦,娘亲,他比他们高那么一点,而且是有职务的。”
“哦?你这孩子,倒是跟娘好好说说,他到底是做什么的?说话吞吞吐吐,是不是不好意思了?是不是喜欢人家了?”
“哎呀,娘,哪有啊!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就是当今陛下……”
说道最后,杨淑娇这才发现,自己慌乱之中说漏了嘴,
“哗啦……”
正端着茶杯的杨母,听到是当今陛下,愣神之间手中的茶杯都掉到地上,周围的丫鬟们急忙将茶杯碎片打扫干净,母女俩谈话也因此中断了一会儿,可是杨母的疑问非但没有一点消除,相反是越来越重了。
“闺女,你跟娘好好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事儿怎么还牵扯到当今天子了?”
于是,杨淑娇禁不住母亲的吓唬,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听到此时,杨母才发现,自家女儿真的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随即,又垮下脸来,说道,
“闺女,你没有引诱陛下吧?”
“啊?娘,您说什么呢?女儿,女儿怎么会办那种龌龊的腌臜事情?真的是陛下……陛下跟我说的,还说五天以后来咱家……登门拜访。”
前面的都挺清楚了,后面那几个字并没有听清,可是这些话已经足够了,杨母此时已经被这袭来的喜讯惊得头晕目眩了,眼里的喜庆之气拦都拦不住……
一把抓住了女儿,也顾不得其他了,朝着厅堂快速走去,等二人到达的时候,恰好看到杨儒林正捧着一本四书五经新解,读的津津有味,丝毫没有留意到两人的异样。
“老爷,臣妾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您!”
“哦,说罢,咱们女儿是不是有了心上人了?”
这话一出,跟在杨母身后的杨淑娇顿时双颊绯红,感觉自己像是发烧了似的。可是只有低着头,没敢抬头说话,
“嗯嗯,是有了,不过,这个人的身份背景有点特殊。”
“嗨,我杨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只要是正经人家,即使条件稍差些也无妨。你说呢,夫人?”
然而,当杨儒林抬起头的时候,却看见娘俩正一前一后的站在厅堂中,再看自己女儿居然也站在那里,
“嗯,闺女啊,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也不用害羞,毕竟是孔孟之道,人伦之理。待为父……”
“老爷,不是臣妾不让您说,而是,这家的公子,那是当今天下第一,手握雄兵数十万!”
“哦?是个将军?那也不错,我大明男儿……”
“老爷,他还有千万家产。”
“嗯,还是个富家……你刚才说什么?手握雄兵数十万,还有千万家资?”
这个时候杨儒林才反应过来,心想:若不是自己失心疯了想到那个人,要么就是娘俩合起伙来框自己。
“莫不是……”
“咕咚”
咽了口吐沫,杨儒林稍微平复下心情,
“莫不是当今陛下?”
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是当看到妻子很坚定的点了点头的时候,感觉自己瞬间就被一种叫做幸福的东西充满了大脑:今后自己就是国仗,莫说是松江府,就是大明都可以任自己横着走了!
“老爷,是当今那位看上咱家姑娘的,而且说过几天要来登门拜访。”
“什么?过几天就来?这,这屋里屋外的都没收拾,怎么接待啊?快,赶紧的收拾利索了,要进行整体大扫除!”
“哎呀,老爷啊!这大晚上的,让人知道了也不好不是,再说了,大半夜的您搞什么大扫除啊,依臣妾看,当今那位肯定是打算悄声前来,所以,我劝老爷还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好,我们只要做好待客之道,莫惊了陛下的驾,让太多人知晓难免坏了当今那位的好意。”
“可是,咱家……”
“老爷,当今那位跟咱们女儿可说了,就让她安心在家等着,过几天必定上门拜访。这说明当今那位不想以势压人,要不然,只要仪仗往门口一摆,我等还不是都一样的乖乖服软?”
“嗯,你说的也对,是我想的有点多了,还心思……算了,就这样吧,这事儿可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了。等到时候再说。”
不提杨家因为几天后的事情胡思乱想、忙里忙外的拾到,倒是朱桂平在寝宫中看着新送来的一个圆牌,
“嗯,不错,做工精致,雕刻精湛,不愧是我大明的工匠!这奖章是谁设计的?”
“回陛下,是良玉成,祖上乃是山西大同人士,后来随军铸造火炮,跟随大同镇的王将军进京勤王,就一直留在军中,再后来也是随驾南下。”
“嗯,不错,对了,人在哪呢?”
“回陛下,在殿外侯着呢。”
吩咐将人带进来,行过礼后,这才问道,
“这个麦穗和齿轮是你设计的?怎么想到的?”
无怪乎朱桂平这么激动,以为是遇到了一同穿越来的人呢,这种奖章着实有点太眼熟了:圆润的外形,里面是一个天平,下面是齿轮镶嵌其中,最下面是衬托的两支麦穗。在朱桂平看来,这不就是典型的后世国徽图案么?
“回陛下,小的是想,自己一开始是个农民,后来又随军到达京师,现在又在兵工厂做工,于是就将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放到了上面,就是觉得好看,而且寓意也好:百姓、工人还有官府都是一心。”
这话,让朱桂平更是心中一颤,是啊,百姓。工人、官府是一心,一个明代工匠都有如此的想法,后世的某些人,却丝毫不知,贪图享乐、公器私用、凡是都为自己等等怪相,难道不应该反思么?
想到这里,朱桂平又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