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易经历了汉武帝的一生,对于这两位,他无比熟悉,他不想拍出来的成片有瑕疵!
而卫青本就对汉武帝允许霍去病参战有怨念,在四路大军同时进发的时候,强行将霍去病截留在身边,不让他参战!
所以这里不该是面无表情!
刘导觉得陈易说的有道理,但这点瑕疵,其实不影响什么,只是一几秒钟的片段,而且对整部片子影响不大。
迟疑着,刘导决定按陈易说的试试:“行,按照你说的再拍一次!”
拍摄再次开始,剧组气氛变得有些古怪。
刘导是导演,刘导如果不满意要重拍,那他们屁话都不会说。
但陈易一个演员,拍出来的他不满意他都要指手画脚?
而且刘导还听从了,那剧组这么多人,一个人说一次不满意,这电影还不映了?
演员这边和陈易关系不错,知道陈易人很好,也没有异议,按照陈易的要求再次拍摄起来。
卫青扮演者也是个老戏骨,在听到传令官喊出霍去病名字的时候,眼底多了一丝复杂,板着脸,大步向前。
胡戈扮演的很稳妥,跟着前。
刘导看到这一幕,眼前一亮。
本来这一幕就是为了霍去病而拍的,之前只是在剧情设计。
但卫青和霍去病有了互动之后,整一幕都升华了!
刘导拍手道:“好!”
周围演员也走了过来,对比着两幕,都能看到明显的区别。
“这互动一下子就出来了,对比之下,之前那一幕的霍去病显得矫情了!”有人说道。
胡戈也在旁边看着,深有同感的点点头:“其实在看到卫青脸表情的时候,我才有成就感,露出那样笑容才更顺畅!”
摄制组的人也看了过来,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但也能看出明显的区别。
后面再拍的这一幕明显更加的生动。
再想到刚刚腹议陈易多管闲事,此刻脸都露出愧疚表情。
刘导笑呵呵道:“行了行了,都准备准备,第二幕了!”
第二幕是陈易要到场,这一幕陈易只有一句台词,那就是平身。
接下来漠北之战的情况都让旁白来说。
在电影中安排旁白,也是危险操作。
因为容易显得不和谐,突兀,让人出戏。
但只要能控制好旁白,反而能为电影增添色彩!
旁白需要和画面相辅相成,无声的画面需要演员功底!
陈易坐在椅子,五位将军你单膝跪地,参见陛下。
陈易扬手:“平身!”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没了台词,演戏也要加快节奏。
刘导有些紧张,旁白原本是剧本中没有的,但见过陈易的演技,他觉得陈易驾驭的住这场景,所以决定加旁白。
但这要求实在是高,在没有看到成片之前,他心中没底。
如果陈易演不好,那就只能按照原本的剧情拍摄,多加几组镜头。
陈易站起身,封卫青为统帅,博望侯张謇为参军,赵信为前锋,苏健,李广霍去病诸将各率所部,由定襄出发,进击匈奴大单于!
想要一举击破匈奴!
陈易身气势极盛,嘴唇动弹间,帝王之气也遂即释放,下方将士依次躬身。
这一幕只有短短十秒,但这十秒有承启下的作用。
之前一切都是准备,几十年的准备,迎来了这一刻的高峰。
“卡!”刘导看着画面,仔细的看了好几遍,他想找瑕疵。
这么难演的一幕,居然这么完美,一次就能达到让他满意的地步!
刘导心中也震撼,陈易这太稳了!
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刘导抬头望向陈易,用力点点头:“成了!”
陈易笑了起来,又是一次过!
接下来一天,陈易就没戏了,坐在一边椅子,看着霍去病和卫青拍戏。
接下来拍的是霍去病的转折。
霍去病被卫青留在身边,其他将士都出去打仗,他心有不甘,找卫青要战机。
卫青对于舅侄儿也没啥办法,下令让他带八百骑兵抓几个舌头回来!
就连卫青都没想到霍去病的战绩,自带导航绕路进攻王庭腹地,杀了大单于祖父,俘虏大单于叔父和国相。
而霍去病是汉武帝的徒弟!
霍去病是闪电战的鼻祖,后续还使用大迂回战略,只靠着八百骑兵,在草原搅得人心惶惶。
陈易看着胡戈演绎出的霍去病,眼中闪过一抹可惜,霍去病死得太早了!
安晓走到陈易身旁:“我帮你敷药!”
陈易主动脱去鞋子,脚踝处的肿块已经消了些,安晓轻轻在伤处搓揉:“陈总刚刚打电话过来问你拍摄的情况了!”
“你怎么说的?”
“照实说的!”安晓说道。
陈易笑了,安晓故意不全说,显然是想让他因为好奇继续去问。
但偏偏陈易并不好奇,身正不怕影子斜,他的表现绝对没有给陈到明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