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6 星期三
因为昨天去了解ngo也无实质推进,想着静静的处境、我的处境,导致了情绪低迷。我开始怀疑朝晖的意义,其实大多数时候,个体都是被环境推着走,主动和被动,了解和无知,最后有区别吗?
我开始懒惰,不想起床了,想想静静,再怎么苦,好歹3年坚持完,50%的概率,完成学术关,就可以评副教授,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这几年辛苦,是有奔头的。而我呢,1%不到的成功率,然后更加辛苦的实施阶段。虽然这条路是我主动选择的,但是每个节点的困难,还不是外界给的,还不是被一步一步推着走。
赖床起来,早饭都不想做,吃桃子和芝麻糊。可是试想一下,朝晖做好了,有10个用户到这里来问问题,一个都没人理,然后尝试自己解决,最后直接就放弃了,这是什么破场景。我现在就在这样做。失败不可怕,无非就是时间的花费,人一辈子,就是来经历的,只要每天不是浑浑噩噩,毫无知觉,就是有意义的。
成不成不应该是唯一的定义,过程中,我需要改掉懒散、情绪化的毛病。不管之后,成为朝晖的创始人,还是去找一份新工作,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情绪管理都是必须的,这些永不可逃脱,也切勿放弃。
给自己打足了气,勉强整理好了另一家孵化器的BP,但是并不满意,那家孵化器的入驻机构全是偏IT的,我改的这份为了使劲往上靠,反而有点四不像。现在很需要进一步与人沟通,向前辈取点经验,怎么投其所好的修改,又维持原有的精华。很多时候,我为了投其所好,会把自有逻辑弄得相当凌乱。
然后实在看不下去自己的成果,出门看书去了。算是听老公的话,强迫自己一定干点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白白在家里浪费时间。随便翻的书是武志红的《你就是答案》,可能是本好书,但是我下午感冒,所以看不进去。《从0到1》肯定是本好书,但是我也没看下去。
我喜欢《你就是答案》是因为封面上的两句话,我们是更好的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朝晖的原则就是这样的,我之所以会坚持做朝晖,也是因为姐姐第一次听我说要辞职做这件事的时候,她不觉得这事有多靠谱,但是觉得我终于在做自己了。是的,我之前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在压抑自己的天性,努力适应主流,在学校就是为了拿奖学金交学费,后来就是为了生活去工作。事事都是向生活妥协。现在不能说,完全顺着自己去活,但是我尽力了。
朝晖的特色是争论,理不辩不明。我和老公最喜欢的一个设定就是Battle。Battle确实无处不在,恰好最近看的两本书观点就相反,《定位》在讲一定要考虑用户的感受,《你就是答案》中为了论述人人都是宇宙中心这个论点,举例宫崎骏拍片时从不考虑观众,只忠于自身。
武志红在序言里提到,欧美人很自恋,但是教育后辈却充分谦逊,让后辈找自己的路,尊重自己的感觉。而我们国人却是做自己时压抑,然而好为人师,喜欢告诉后辈如何通向成功。最近看的《原则》又告诉我,这里一定有一条隐蔽的中间之路,可以让后辈真正找到自我,并且能仿效成功人事的因果模式。这就是针对自身基因改造出成功之路,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