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林像往常一样刷了柚子的社交平台,她总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印证自己的怀疑推测没有错,看到近二月他有跟别的女粉丝互动,有画画的女生,有在校的女大学生,也有学吉他的女生,她被生气、惶恐、难过这些情绪困惑着。
这种如此在意一个人到情绪失控的感觉另自己觉得非常陌生,可是又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如此在意柚子的初衷到底是不是爱?害怕再一次看见柚子与别人的那些并不重要的普通互动信息。于是再一次卸载了该软件,或许这样就可以戒掉这种着魔变态似的过度关注,也将他的二个电话号码再次列入黑名单,把他们两个共同使用的软件也设置了对他的屏蔽。
虽然这样做毫无意义,但至少减轻了她在情绪上的一些压抑。
一夜未眠,她觉得自己应该睡一个觉,睡觉无论是在难过还是开心或者疲惫的时候,都是她觉得最有效的逃避方式之一。这睡眠的时间,就可以减少主动去关注或接触他的时间,认为有必要提前让自己淡出他的世界,又或者是让他逐渐淡出她的世界。
醒来是下午六七点,帮咨询的客户订了一款女士挎包,然后起床,浑身软绵无力,去厨房蒸了1个包子,煮了一碗煎蛋蔬菜汤,洗漱后吃饭,烧开水泡了一杯菊花红枣茶和一杯奶茶放进保温杯。
做完这一切后,打开电视看之前的辩论赛其它辩题。看的这一期是对预知自己生命的时间是否是一件好事?这个主题的辩手都各持己见,辩论的内容都很有趣,她若有所思,自己为什么会无法激起对生命的热爱?
这个答案找了十几年依然没有正确的答案,在这期间,她想过30岁就让自己死亡,过了30岁,想着35岁死亡,这五年时间要怎么活?没有为继续活着做任何准备,正是因为为自己设定了死亡时间,紫林才会透支自己的生命,例如每天作息时间日夜颠倒,每天饮用咖啡、大量抽烟、食用垃圾食物或者每天只勉强的吃一顿餐、不锻炼等等做法。
反正都已经设定了死亡时间,也没有重新燃起对生命的热情,做无谓的抵抗有什么意义呢?
大概是在去年的夏季,偶然的机会转发了一条佛教寺院某方丈的一条人生哲学资讯。色达五明佛学院一个在校弟子多吉加了她的微信,经常会分享一些佛学院上课的信息给她。也会经常问候。去年冬天,向她买冬天的衣服,她没有收钱。当做是自己为别人所坚持的“信仰”做出的认可。
多吉进入佛学院4年左右,修行人在信仰方面的理解肯定要强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到有他有问候,大多数时候是处于礼貌回复信息,也有时候不回复。突然面对自己的对于生命的认知困惑,而无法向别人提及。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失去了兴趣、爱好、责任,以及对生命的不热情,应该怎么调节?近几月尤其明显,很困惑。”
“为什么呢?你自己一个人在成都工作吗?“多吉回复。
“有家人和朋友,但我从小跟家人有隔阂,甚至恐慌跟他们接触。与朋友也极少见面,在日常基本上是独处状态。”
“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啊。”多吉似乎并没有理解到她想要个答案的心情。真正信徒的答案不一定会改变她的思想,但她认为至少可以多一个选择。
“谢谢,你没有给出我任何答案,我知道了,就这样吧。我看看电视还要工作。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紫林不再向他索要答案,而是主动结束了这场谈话。
晚上8点25分,柚子发来信息问是否是那句话说错了,为什么又屏蔽了他。
“我自己情绪低落。思考人生阶段,我不好,嬗变,减少跟你接触的时间淡出你的视线,你也会轻松很多啊。不是吗?”。紫林回复。
“你这个情绪有点儿不太稳定啊,咋整啊,要不过两天我去一趟?你最近怎么三天两头的闹别扭?”
“我没有跟你闹别扭啊,偶尔的自我反思不算是坏事吧?爱你都嫌不够,何来的主动制造别扭一说?你对我太不了解了。”
“什么时候补考科二?”
“好了,别多心了,我没事,我们之间也没有事。”
又过了一会儿,紫林又发了一条信息:“柚子,你觉得我爱你吗?”
一个小时过去了,柚子回复“爱”。其实她知道答案的,他以前也曾多次询问紫林为什么对他这么好。她都没有给与一个确定的答案。
“如果你真的能强烈的感受到,就不会有很多时候去质疑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的初衷从未变过。希望你也少一些猜疑加入一些细微的维护,不然我的很多试探性融入了解,在你看来是强行的。那样我不仅不会使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好,只会让我因为在意你的感受而主动拉开距离。好了,我要说的就这么多。早点休息,晚安好梦。”
当自己都看得见自己的立场和位置的时候,对方的答案就不再重要了。在这场情感困惑中与自己对话了几个月,直到以情书中的“遗书”方式用几万字逐步了解自我和塑造自我。
这是一种“重生”的感觉,当然,这个重生在这里所指的意思,仅仅只代表对男女情感的颠覆性的认知。
昨晚她跟闺蜜之间聊天,闺蜜说想直接简单谈恋爱。紫林的观点是相反的,认为一段感情的开始是需要先从暧昧过程开始培养的,而闺蜜是不喜欢这个培养感情可能还存在猜疑的过程。
闺蜜说道这是原生家庭导致的,成长路上缺乏父爱,需要刨析自己。紫林依然站在对立角度。
她摘录了一段黑塞著作的《悉达多》其中一段哲理。“一切经历都是探险嘛,在这探险过程中去积极打破自身局限,扩展边界,这样一想就觉得都挺有意思。”
紫林说:“类似的哲理在读过的每本哲学书中都能阅读到,但真正想要在现实中找到自我还是很困难。情感这个东西还好变通,无所谓。但是对自我的深度探索不是短时间就能被理解的。至少我现在不敢说很了解自己”。
“思考太少”。
“思考太多,就是羁绊。”
“对自我的独立思考太少”。
“越思考越觉得人生在世七情六欲是最没有意义的东西,你慢慢思考,我先废着。”
“黑塞说了:知识可以授教,智慧是不能相传的,语言更不能传递思想,所有的思想说出来味道都变了。”
“克里希那穆提也说了:”自我认识只有过程,没有结尾。“
其实紫林只是想对闺蜜论证一个事实,从古至今,男人在江山美色面前是容易失去理智的一种“高级生物”,经不起所谓的她那翻所谓简单的恋爱的观点和认知。中国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内容是《我要的是葫芦》,我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任何只要最直接的结果,而忽视播种以及试错的过程,都像是一桩交易,我要什么物品,你便马上给我什么物品。
这种买卖行为也是一种催生做法,只会增多现实情感之间的那份泡沫。就如她一开始就对柚子迫切的想要一个结果的做法是一样的。
表象的迷幻就如同嗑药似的看不清楚眼前的真实场景,但凡有点欲望,就利用药性扩大我们眼前的幻觉和心中的猖狂,那一刻是刹不住车的。撕开表象,血淋淋的事实总会令人无法接受,于是就有一千种不合适的理由来拒绝它的存在。
紫林觉得要重回用信徒大爱的“无我”意识去对待情感关系,并非真的内心可以达到如此伟大和博爱的境界,只是这样有利于减少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所有的困惑或经历挣扎的痛苦,大家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爱里面的一种“自私”和“自卫”的思想。
爱,可以成就一个人。
爱,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如果柚子那天看见了她几万字对他们情感的自述”日记“,也许她不在人间了,这就是留给自己和他最后最长的一封信。对这份感情她是深沉的、执着的,扭曲的,也是问心无愧的。
你可以去质疑一个活着的健康的人所讲的话,但是一个将死之人并不会选择用谎言去包裹自己未寒的尸骨,作为最后告别人生的。这是人类对自己最后的尊严!
太多闪着阴暗光芒的“魔鬼”正在宣战。她现在依然无法找到一个排除万难彼此倾慕也可以帮她摘下“死神”的面具的人,鼓励她重新站起来的一个人。
不得不继续面对真实现状的自己,没有多余的选择。
她希望柚子那个人是柚子,然而,他在这场感情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不问世事的理智的“聪明聋哑人”。其实我向来讨厌这类型的人,能接受他的这种处事性格,仅仅因为他是柚子,自己爱的男人。他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结伴而行”这个概念的,他是“猛兽”,习惯独行。
柚子,我可能需要长时间的休息一段时间了,你先保重好自己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