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晕轮导向,便是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基本趋势,这一点王洋很清楚,以前这玩意全部掌握在士大夫读书人手里,现在王洋需要将他拿到自己手中。
盛宣怀推荐了的人正是郑观应,李鸿章退下之后,他便是被带了来。
“草民郑观应参见皇。”一袭长衫,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并没有显得太过紧张。
郑观应石典型的时代产物,既有那种传统读书人的风骨傲气,同样的也有接触了西洋事务开眼看世界之后的精明桀骜。
此人早年在澳门洋学堂求学,之后经商同西洋人接触频繁,属于早期的资本家,中年便是推出商界,写出了鼎鼎大名的《盛世危言》。
“郑观应,朕读过你的书,很有想法,而且不光光是有想法,很多东西你是做过实践的,不仅仅是说自己看到的,还提出了解决之方法,这是其他支撑口舌之快的人无法比拟的。”
王洋看着他,直接提到。
这个人不仅仅是看到了弊端,积极提出改革,想到了不少的办法,比如他就提出不仅仅要购买机器设备,还要大力发展国内机器制造工业以免受制于人。
甚至提前提出了引进外资,控股合作企业,让洋人经营,国内学习,洋人为利,国内以加快实业建设的措施,这样的眼光,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想到的。
“草民惶恐,这不过是一些末流的想法,若有诽谤朝廷,对皇不利之处,还请皇开恩恕罪。”
郑观应此时微微低下头道,王洋看了也不由觉得好笑,人才是一个人才,未来出入内阁不在话下,只不过还需历练。
“你写的那些书不错,朕也深受启发,何罪之有,都看了,而朕这里有些想法,想和你谈一谈。”
“请皇明示。”
郑观应听到这些话,心中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很快他便是发现自己错了。
一套后世的理论有展现在他的面前,从国内外局势,政治改革,官场革新,到国家的建设,民生的保障,滔滔不绝,条理清晰,
随着交谈的深入,郑观应眼中的王洋越来越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可以用天纵英才,天生隆重来形容,要不然这么小的身躯如何能装下这么多东西。
而且有些理论和想法根本是自己闻所未闻的,但是细细想来却是切实可行只不过是自己孤陋寡闻罢了。
“你一门心思想要发展洋务,只是你可曾想过,洋人对我国虎视眈眈,只想着肆意切割,如何会放任我们强大起来吗?又如何利用洋人之间的矛盾,为我国球的发展至间隙?”
“而那么多宗室贵族,八旗子弟,还有满族汉族的地主,官吏,他们都是这个时代背景的利益获得者,有些人并不是看不到弊政的所在,确实不想有所行动,失去了自己的利益。”
“而我们的百姓多少人甚至连洋人都不知道哪里来的,更不了解世界,不知道国家的顽疾。”
然而话锋一转,王洋却是直接灵魂三拷问。
“这……”郑观应一时不由语塞,原本越来越兴奋的神色也冷静下来。
”好了,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一一去破开,但是朕这里又重要的事情交代你去做,做好了这件事,你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
王洋这时再次一笑道,服软了就好,就怕你只会傲气,不做实事。
“请皇明示,草民必定尽心竭力。”郑观应低下了头,似乎是认命被抓壮丁了。
”报纸你知道吧?朕就是让你去做这件事!“王洋拿出了一份样板,直接丢在他面前。
“报纸?”郑观应完全没想到,所谓的大事是这样。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朕准备办一个报馆,由你作总办。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去,也可以把别人的想法写去。”
“朕可以给你特旨,不以言获罪,位的就是让整个国家的子民睁眼看世界,看看这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国家又是怎么样的。“
”但是畅所欲言无罪,必须符合事实。大清的那些弊病,你可以全部写出来,但是须有掌握一个度,必须是为国为军为民,而不仅仅是哗众取宠,博取民众的分开和支持,更不能分裂国家……”
王洋虽然知道郑观应历史属于改良派,但是也必须敲打一番。
郑观应很快便是想明白,着报纸可是比著书立说更加的立竿见影,而且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因为是官办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是,这个总办可是从四品,知府也不过是正五品,他干了那么多年幕僚充其量算个吏,连官都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