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左季玉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他接触的洋人的事务也不少,为何极力主张对高卢人开战,你难道分不清高卢人和西域小国和东瀛高丽的区别吗?”
伍廷芳此事刚刚被李鸿章看重,自然希望表现一番。
而且他并不认为自己所想的东西是错的,从小在香江和大不列颠长大的他,自然是对于西方列强的强大深有体会,甚至可以说有所畏惧。
在他看来,帝国如此陈旧的政治体制和刚刚起步不久的工业,是没办法和西方列强比拼的,对方即便是拼弹药的消耗也足以将脆弱的帝国民族工业给拖垮。
“好了,此事我等也不必过于纠结,在朝廷那一边只需全力反对左季玉一派便可,至于高卢人那里,文爵你去一趟,告诉他们在安南怎么闹都可以,若是敢窥视我朝之土地,那十万淮军将士,即便是全部战死,也会和他们高卢人战到最后一刻。”
李鸿章点了点头,听到这些他已经收敛了刚刚有些得意的神色,似乎勾起了某些伤心之事……
伍廷芳点点头,很快便是朝总理衙门去了,而张佩纶也被安排赶往胡健,那里的水师,需要敲打一番。
此时的王阳则是紧紧的盯着电报房的动静,手中的浓茶更是一杯接着一杯。
每一个穿越剧的主人公似乎都能按照自己了解的历史反手位云覆手为雨,只是王洋并不这么认为。
历史并非一层不变,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也许便能引起数万公里外的一场海啸,这便是所谓的蝴蝶效应,所能用的往往是大势,而并非小小的史事。
只有重组而且详尽的情报才能给他足够的资料去参考,从而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一封封的奏折从他的手里划过,他努力的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力争让这个国家早一点摆脱如今的贫弱局面。
至少这个时代的人不缺风骨这种东西,少有拿着公费留学的家伙去了国外一去不复返的。
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都其实被他们的老子乾隆给带坏了,好大喜功的,从不勤勉,作者天朝国大梦,抑或是自暴自弃,要是都和雍正一般,这个国家哪怕是科技落后一些,也未必会在战争中败的如此之惨。
哪怕是做了如此多的准备,王洋回过头看看,其实也是身心俱疲,要击败高卢人并没有那么简单,双方的国立差距巨大。
无论是现代化的海陆军力,还是工业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规模,双方都是差距巨大,甚至对方还凝聚一心,自己这边为战为和相持不下。
自己这边的优势或许便是在于兵力还有就近的补给线了,或许还要仰仗对方的轻敌以及难以承受异常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决心……
历史,为何帝国不败而败,高卢人不胜而胜。其实原因也很明朗,双方国力差距巨大,哪怕是镇南关、临洮大捷,但是依然无法改变整体战局的劣势。
高卢人赢得了海战,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兵以及骚扰帝国的东南沿海。
而远超帝国的工业体系,支撑得起弹药的消耗,那时候高卢人依然可以卷土重来,而这个国家却已经打光了弹药,无以为继。
最主要的是安南并非本土,顶着的是个名不副实的属国虚名,真的丢了,也并非有切肤之痛。
真的要打仗了,如今的王洋还不能完全去触碰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需要小心翼翼的权衡各方利益,逐步的推进改革。
等到自己通过胜利,通过改善民生,带来足够的威望的时候,才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当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证明自己的伟大,将自己的威望推进到神的边缘的时候,当自己掌握足以面对一切国内风浪的军事力量的时候,才可以无所顾忌的进行改变。
到了那时候,就是这个国家各种腐朽与落后力量的末日了……
不同于购置军舰,兴办工商教育,这种已经看去十分明朗的措施,朝廷里都会吵得不可开交,是否对高卢人宣战这玩意,整个朝廷的所有大院几乎都参与了争论。
一个个脸色脖子组,就差直接撸袖子打架了。
左宗棠和彭玉麟力主对开战,奕忻和李鸿章则主张加强守卫,放弃那一片不毛之地,顽固派虽然也参与其中,但是大多又冷眼旁观的意思,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掌握军队,或者说也知道自己的手下都是废物,能打的也就那些楚军淮军,用到最多的便是那些立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了。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再傻的顽固派,其实也清楚,大刀长矛是干不过洋枪洋炮的,话语权不在他们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