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议论声不断,一个个惊叹于郑尘的好诗好词。这么好的诗词,已经完全超出了众人的想象,太厉害了。
柳青更是十分激动的看着郑尘,眼睛里面还冒着光。
郑尘看看了看四周那些激动得不得了的考官,又看了看对面感觉要把自己衣服扒光一样的柳青,郑尘连忙道:“柳兄,在下就先告辞了。”
说罢,郑尘脚下一动,一溜烟跑没影儿。
看着没了影儿的郑尘,柳青才回过神来,他口中喃喃道:“想不到郑兄如此厉害,就他这两手诗词,已经完全称得上我们金陵的第一大才子了,太厉害了。”
郑尘刚走,他并没有注意到,这甲榜榜单下面不远处,素儿正一脸惊讶的站在那里。
……
……
郑尘跑出去很远,他才停下了脚步,他可不想再发生像上次那样的事情。
这第二场,一切都在郑尘的意料之中,要是他拿不到解试第二场的第一名,那他才觉得奇怪了。
得知自己的成绩,郑尘就直接回去了,接下来,就等明天第三场考完,就彻底解放了。
……
……
金陵知府官邸。
素儿正在念郑尘这次解试所作的那两首诗词,叶伊雪听得眉目闪烁着异彩。
等素儿念完之后,叶伊雪激动的问道:“素儿,这真是郑公子所作的诗词?”
素儿点点头道:“千真万确,郑公子这文采实在是了得。”
叶伊雪兴奋的说道:“是啊,他还真是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带来惊喜啊!”
“嗯嗯!”
素儿应了一声道:“郑公子连续两场第一名,考中举人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叶伊雪道:“嗯!就看他能够获得第几名了。”
素儿笑道:“小姐,郑公子前两场都考了个第一,说不定这三场也能考个第一。”
叶伊雪十分认同的说道:“不出意外的话,解元应该是他了。”
“嗯!”
……
……
月十五日。
这一天乃是宁国最传统的中秋节,也是解试的第三场开考的日子。
第三场考得是策论,这策论可以说这个是郑尘最大的短板,但是如果论治世,后世有无数的经典案例可以供他参考。
而且,这第三场考试,可是历朝历代科举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
无论你前面两场考得有多好,但是这第三场要是考得不好,无疑会把自己的成绩拉下来很多。
今日,郑尘和往日一样,准备好考篮。又做了一些吃食带着,他就出发了。
走在前往贡院的路上,这秦淮河两岸,多了很多贩卖中秋佳节用品的小摊贩。
今日,虽然是考生解试考最后一场的日子,这街道上的人却比往日还要多。
郑尘提着东西来到贡院大门口。经过第二轮考试,第三场考策论的人只剩下最后一千名。而这第三场考试中,更是只取前两百名举人,参加来年开春的京师临安城的省试。
经过两轮考试,还在贡院大门口的人,已经少了很多。
一切如常,排队,搜身拿考号。今天柳青排在郑尘前面很远的地方,郑尘也就没和他打招呼了。
拿到号码牌之后,郑尘走进了贡院,然后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号舍!
郑尘坐了下来,他依旧习惯性的把考篮里面的笔墨和砚台放在书桌上,然后开始磨墨,等待考试时间的到来。
负责郑尘这片区域的考官来了,郑尘看了看,还是前两次那个考官。
范海龙特意多看了郑尘几眼,他没想到这考的前两场第一名,一直都在他负责的这片区域里。而且,这位考生,居然还做出了能够流传千古的诗词。
范海龙走到郑尘的号舍前面,他看了看郑尘,还朝郑尘比出了一个大拇指。
郑尘礼貌的朝范海龙笑了笑,没有多言其他。
而这时,第三场考试开始的锣鼓声响起,范海龙也就走开了。
郑尘等了没过多久,就有差役拿着考卷,发了下来。
郑尘拿到考卷看了看,这一场策论只有一道题:论当前农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古代重农抑商,其实农业本就属于第一产业,在任何年代都是无法被其他行业取代的。
策论,郑尘认为,它其实和自己前世毕业时候写的论文差不多。不过古人要求的是写古文,什么之乎者也之类的文章。
如果要求郑尘来写古文,就算时间给他加长几倍都不一定写得出来。前世虽然也学习古文,零散的记忆中也有古文的影子。
但是,郑尘根本就不擅长啊!
郑尘在那沉思了片刻,他并在犹豫,直接提笔用白话文来写。
前世生长在农村,见到的东西不少,结合前世和这个世界的农业发展现状,也能写出很多特别新的东西来。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根据自己的后世经验,郑尘提出了第一点:开垦更多的田地,按需分发农户租种。
第二点:降低农户赋税,鼓励农户种植生产。
第三点:加强农田管理,研发新型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收入。
郑尘左思右想,也就只能写出这三点来。而这三点,都是经过前世实践而得出的好办法。如果要是国家能够采用,那对整个国家农业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郑尘所写的虽然白话文,但是他写得特别细,特别认真,直到郑尘肚子咕咕叫了,他才写了一半。
这时,郑尘赶紧拿出自己的食盒,飞快的把饭菜吃了,继续在那写了起来。今天这策论可不同于头两轮考试了,他还可以在那慢慢的享受美食。
古代考这个策论,那是真的深不得,浅不得,要是写太过了,说不定要不到明天就到衙门里面去吃官家饭了。
所以郑尘在写的时候,还是规避了一些隐晦的东西,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要是得罪了朝廷,就有自己的苦日子过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郑尘奋笔疾书,想到好的就把它写在考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