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五章 见性明心(1 / 1)陆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所求到底为何物?李见心在自己内心思索着。是横绝天下的武力嘛?倒也不是,自己追求武力好像并没有像以前那般热衷,自身的武力不过是为了匡扶正义的必须品罢了。那莫不成是追逐滔天权势?李见心想着便是摇了摇头,他上一辈及这一辈子对权势都是没有太多的眷念。

那我到底在追寻什么呢?李见心在心中问着自己。

只是他想了许久却也没有想清楚个所以然来。算了算了莫要想了,李见心摇了摇头,便是决定自己琢磨自己的内心还是不如先去琢磨一下这般若禅创功者的想法。

般若禅在修炼的时候需要默念心经作为辅助,而这心经却是出自大乘佛教的典籍,有着“经中之经”的美名,更是有着千般智慧理念在其中。心经意在开启智慧,减少五感所带来的幻痛,达到般若菩提之境。也就是说这般若禅既然立足于心经之中也是为了为了达到般若菩提的境界,以求得绝对的自由。

思索一番之后,李见心心中便是了然,在他脑海之中尘封许久的佛家典籍一一被翻开,无数的佛教禅理在他的脑海之中起伏。

金刚经、迦蓝经、地藏王本愿经等等,这些典籍一一翻开,里面的的一句句话浮现在李见心的脑海中,他虽然并无向佛之心,但是现在以一种相对理性的角度看来,这佛经之中的哲理倒也许多。

于是乎,疑问便是出现了,这“佛”是什么境界?

以前的李见心并不懂,他转生之后对于照善禅师的佛经只是当**汤或者神话故事来听,对于其中的道理都是含糊而过,现如今他再次看着照善禅师教过的佛经,心中便是生出了许多感悟。

其中感悟最深的便是佛家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织盛”这八种苦难。

“生老病死”说的是生命无常人生际遇,生而为人便是有着不童的境遇,但都是逃不过这生老病死,这是红尘众生相,也是世人皆苦的原因。

而其后,这“怨憎会”便是隐隐透出一种“他人即地狱”的感觉,因为他人的行为或者自己的偏激想法而导致的心里痛苦。

这“爱别离”便是人之大欲上的离别悲欢之苦。

“求不得”则是人生而有欲,既有**但又因种种缘由求而不得,便是一苦。

这“五蕴织盛”则是说人因为受自身的“耳舌鼻身触”这五感的原因而导致的痛苦。

李见心心中总结着这佛家八苦,心中闪过一丝灵光,口中喃喃自语着“五蕴织盛五蕴五蕴,是了”李见心说着便是感觉自己脑海之中一阵清明,似乎有所得有所悟,又似乎无所得无所悟。

既然佛教追求六根清净的境界,那为何密宗所传的“无上瑜伽术”却是要通过对六识的开发,而让自己变得更加通明?

人生来既不全知也不全能,所见多有偏颇,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便是要摒弃六识,这样才能求得内心的安宁,这便是众比丘比丘尼的修行。

而对于经历红尘茫茫又脱身而出的人来说,心中本是苦的,再苦一些又有何妨,不如以此苦中苦,求得无上超脱之境,也就是“佛”的境界。

这“佛”的境界既然要超脱“人”的束缚,那么必然是要追逐全知全能的,这也是说,对于“佛”的修行便是要开启对世界新的认知。

所以“佛”不全然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种生命进化的目标,是通过对六识的强化来重新认识世界。李见心想到这里,心中便是一阵了然,这“佛”的境界只是一种更高维的视角罢了,也就是类似于道家所说的“道”。

心经之中本就是传达着劝红尘之人达到“五蕴皆空”的境界,这并非是说要割舍不净的六根,而是要明晰自己为何是“苦中苦”,只有这样才能求在红尘的蒙昧之中求得般若智慧。这样才不会被自己的“色香味触法”所蒙蔽那一颗“佛心”。

是极是极,便是这般了,李见心在自己的脑海之中笑着,他已经明晰了自己所要追逐的道路了。

“李见心啊李见心,你所追逐的路不就是一直在自己的名字之中嘛?见心见心,见性明心,你莫不是忘了自己当初给自己取名的时候所想的是什么嘛?”李见心说着便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所求者,不过是遵循自己内心罢了,李见心如是想着。他的意识空间之中的人宇宙便是盘膝而坐,双目睁开了,口中道:“善。”

意识空间之中李见心看着自己的人宇宙这般,便是笑了笑,道:“多谢了,真我。”

“你是表我,我是真我,昨日红尘非真我,今日才知我是我。”那人宇宙开口说道。

“既然我是我,那我们又分什么真我表我?”李见心笑着答道。

“善。”真我空间之中的人宇宙口中称善,便是结了一个印法,好似拈花微笑,正是明王诀之中最后的几个印法之中的佛问珈蓝印。

李见心见得人宇宙这般结印,也是口中称善,这人宇宙便是化作一道金光没入到了李见心的意识之中了,李见心的识海之中便是一阵震荡,表我空间和真我空间相互融合,便是又有着无数的地火水风的幻像生了出来,李见心的识海便是陷入到了一阵混沌之中。

李见心在这一片混沌之中悬浮着,倒是倒挂着,又好似站立着、又好似侧躺着,只是这混沌之中并无上下也无左右东西之分。

李见心的意识闭着眼睛,他那些佛家典籍都是化作一道道金莲对着李见心流了过去,不断地促进着李见心真我和表我的融合。

阵阵梵音在这意识空间之中响起,良久,李见心才睁开双目,道:“倒是时候追逐超我之境了。”李见心说着,这混沌一般的意识空间便是停止了地火水风的涌动,整个空间都是被停止了。

李见心盘膝而坐,然后参悟起了这太阴真身法。

太阴真身法,是一门道家典籍,也是一门修炼肉身的神功。李见心同样因为之前的肉身底子太过夯实,便也是很快修成了,直到突破了天人化生境界才将这太阴真身法臻至了圆满。受限于眼界,李见心之前也是对着太阴真身法的感悟颇为有限,这一次倒是真的开始细细琢磨起来这太阴真身法的要领了。

李见心将这太阴真身法的纲领默诵了一遍,便是又想起自己之前看过的一些道教典籍。

“道”这个字承载了太多的道理学问,李见心也不愿琢磨许多,便是转而由这“太阴”二字入手。在道家之中,对于阴的重视要比阳的重视更多一些。尤其是“玄之又玄,众牝之门”这里的“牝”便是阴的代表。

只是道家吸收了阴阳家的阴阳鱼之后,便是讲究起了阴阳交汇,阴阳共生的平衡之境了。

李见心琢磨了一二,便是想道了,这太阴二字的关键了。肉身需要生长,这是属于阳的表现之一,而人力又穷,“孤阳不长”。

阴阳难以调和,这肉身强化到一定程度便是难以继续强化了,也就是欲要进行阴阳调和,达到“阴阳共生,生生不息”的状态,于是乎这太阴真身法才有机会演化出那一道生命之力。

李见心想通了这太阴真身法的创功理念之后,便是心中了然。随后便是陷入到了对道的纠结上。

他前世也是偶尔翻过道德经的,这一世又是听金巽风讲过这本道德经的内容。不过他主要记住的几点便是这几句话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善若水”、“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几句话了。

其中上辈子他也是对着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着些许偏见的,不过这一世他倒是有些理解这句话的涵义了。

在他看来,这一句话便是说“道”没有善恶之分,因此对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

李见心思索了一番之后,便是觉得自己的理解太过肤浅,思维便是发散了起来。这一发散可不好,他的想法倒是往那虚无主义的方向去发展去了。

既然道无分善恶,那么又何须一视同仁,那么何有善恶,何有高下之分,又和有强弱之分,既然这些都是混沌的,那么又何有你我之分

李见心如是想着,整个人的意识便是剧烈地抖动了起来,原本盘膝而坐的那一尊意识化身不由得吐出了一口金色的鲜血出来,这鲜血倒不是真的鲜血,只是他心神受到震荡,整个人的应激反应罢了。

这一口鲜血吐出来之后,李见心看起来难免有些萎靡了许多,便是擦去了嘴角的鲜血,细细思考着自己刚刚陷入到的诡异状态之中,他在刚刚整个人都是陷入到了一种被虚无吞噬的状态之中,差点就要和那虚无合二为一了。

还好他及时止住了内心的想法,这才避免了被虚无吞噬,不过饶是这样他也是心神激荡,精神意志受了不小的伤。

李见心摇了摇头,运起洗髓经将伤势平复了下去,便是思索起“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句话,这句话倒是颇为浅显,天地重在均衡,而人则是追逐壮美人生,但人力有穷,便是会将他人的资源进行掠夺,来填补自身的**,达到人上人的境界。

那么武道是这样的嘛?李见心想了想,便是笑了起来,武道不也是这样?只要不甘于籍籍无名,那么必然有着纷争,而这纷争产生必然会有着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局面罢,这是人之道,也是人的本性决定的。

武道本就是人之道,人之道便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随后便是“上善若水”了,这里的“善”和后来的“善”有着不同嘛?李见心思索着,便是下了肯定的想法。

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道德观的不同,每个人的“善恶”都是不同的,而这“水”应该值得便是承载善恶的内心罢了。

“上善若水”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形而上的道德观念都是由本心决定的呢?心中所想的善恶观念并不一定与外在的善恶所同,这才是善恶之分。李见心想着,他的精神意志化身也是不由得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出来。

既然“善恶”由心而定,那么我的善在其他人看来便是恶了,所以才有“上善若水”的说法,水中有着泥沙有着小鱼又有许多水草,看似清册又浑浊不堪,好似一眼望去水至清无鱼,细细看来又是波光粼粼映出了众生相。

每个人都是透过自己带有偏见的眼光来看待世界,那么善恶皆有心定,所以道是虚无也不是虚无。李见心想着便是豁然开朗,他渐渐的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而不陷入虚无的状态之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是虚无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呢?李见心在心中想着,他那贫瘠而匮乏的头脑想要去堪破这世界的本来面貌。

虚无的阴影将他的身形笼罩着,好似虽是要将他吞噬掉了,只是李见心浑然不觉,他正处于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之中。

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李见心现在的状态就是类似于“薛定谔的猫”的感觉,之前他仍有一个观测者在他的意识空间之中也就是他的真我,而现在他的真我和本我合二为一,他现在便是少了一个观测者。

他的精神意识一部分向着虚无靠拢,一部分又在现实之中游离着,好似融于虚无状态之中又好似存在现实世界里。这种境界近乎于“道”境也。既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么是否虚无真的重要嘛?是否存在真的重要嘛?

盘坐着的李见心,他的意识化身好似开始出现了一片片的龟裂,就像是冰裂纹一般的瓷器一般,很是让人担心他下一秒会不会完全碎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