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南声音不大却能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听进去,眉梢透着澈澈的明亮,答:“连环杀手本就不多见,连环灭门杀手在国内也是初次,全世界都没有多少案例可供分析,幸存者海潮出现后,调查中的人都明白她不是凶手,但是她出现在现场活着无伤却让她扣上了凶手的帽子,虽然她有动机,可就以作案手法细节上看,她一个20岁的女孩怎么徒手伤到13人置人于死地?”
主座位置旁边的一个男人说:“或许是用了某种药剂使死者无法抵抗呢?”
关于这个问题方思远回答他:“13名死者体内药检毒检都没有任何的异物,除了幸存者海潮体内检测出安眠药。”
“连环杀手的每次作案动机方式都不会相差过大,而引起他们的杀人动机的往往都是一样的事,或许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气味就能让凶手引起杀机。
而其中在本案的死者之间我们对比发现,死者的社会风评出入大,一起案件就是一个家庭被屠杀,上到80下到3岁孩童无一幸免,而这所有死去的人在生前可以说都是作恶多端之人,这也是凶手挑选目标的其中一个要求,死者首先要能入得了凶手的眼,凶手对于挑选目标有非常目地的严谨性,盯上的人绝对不会让他活着。”
前面主座的人都低声议论纷纷,他们都在向最中间位置的人低声谈论着什么。
而主座的那个男人听了易南的汇报,脸上眼里不由的出现赞赏。
他若无其事的喝了口茶,才慢悠悠开口,“关于凶手你们了解多少?”
易南看向黄秋文,黄秋文示意让他说。
随后易南打开了手里的文件,“推测凶手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手法残忍变态并且现场无可用线索痕迹,这绝不是凶手第一次作案,作案时间较长,手法的娴熟踩点了解也需要大量时间,这说明凶手执着且比常人更冷静,愿意花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在研究杀人,犯案的周期不短不长一个月,所以有可能现在他正在摸索下一个目标。
而现场的痕迹鉴证凶手只有一个人,这符合连环杀手的特征,自信、狂傲,案发现场就像他的一副完美无缺精心制作的艺术,他完全相信警方找不到他,而时间拖得越久,凶手的心理就越得意。
其次案发现场都是在高档社区别墅,出入严谨周围不仅有监控还有保安巡逻,属于无风险区,凶手偏偏喜欢挑选这些无风险高挑战的地方,恰恰也在说明了他的自信心在随着犯案逐步提高,现实中他不是我们能想象的那种胆怯没有自信不爱说话之人,相反他的自身魅力和自信能让他光彩夺目。
还有一点,案发时间都在雨夜,现在的5、6月正好是多雨天气,全省的降雨量比去年高出一倍,雨夜也可以作为是凶手犯案的特征之一。”
说完他抿了一下嘴,说得那么多口有些干。
前座的几人眼神间都流露出赞赏,特别人主座的男人,那双满是风霜皱纹的双眼,透露出的是羡慕、向往。
蒋安总算松了口气,有交代就好。
接着主座男人问:“接下来你们刑侦准备怎么调查后续的工作?”
他不多说废话,了解了案情后就是要了解后续调查。
黄秋文就后续工作进行叙述:“唯一的幸存者那边已经没有了继续审讯的价值,所以我们准备从死者更扩大的周围进行排查,凶手需要长时间观察目标,踏雪留痕,哪怕只是一个头发丝也要找到。”
接着其他的物证痕迹专家都一一发表自己对案件的了解看法,何瑜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只是案件陷入僵持状态既没有新发现又没有新线索,所以大家说的都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散会后,易南手机收到小玲发来的地址,跟何瑜之低声说了几句话后便驱车离开。
蒋安和黄秋文还在跟几位领导谈话,结束谈话后都往何瑜之这边走。
“易南呢?”
“他有事要调查,让我跟蒋局和师父说一句,他先走了。”何瑜之心里没谱,他大概能猜到易南去调查什么了。
听闻两人都没多言,蒋安嘱咐了黄秋文后就自己坐车离开。
何瑜之和黄秋文坐在车上,天气闷热得出奇,打开窗户透风,“易南去调查海潮了吧?”黄秋文早已猜到。
车里只有两人,何瑜之在师父面前也不隐瞒,反正他都已经看出来了,“好像是的,昨天没有查完。”
车辆行驶在大路中间,阳光直辣辣的照射在原本就闷热的车厢,迎面的风能丝丝解热,前面看去一片炸白刺眼。
黄秋文:“易南在会议上没有把话说完,他在隐瞒一些事,一些关于海潮的事。”
何瑜之手握方向盘,他刚才也有这样的感觉,易南在隐瞒一些事情,问:“隐瞒?他有什么好隐瞒的?现在不是已经确定没有必要再从海潮身上着手调查了吗?”
“易南那个人你还不了解,没有证据没有把握的事他不会轻易提出来,他那么确信海潮不是凶手,可是现在又围着海潮转,或许是发现了什么要去证明。”
刚才易南就是这样跟何瑜之说的,他要去求证一些事情。
何瑜之扶额,蹙眉无笑脸。
回到局里,何瑜之奉命调查起全省未结的相似案件。
黄秋文下命令让其他同僚继续扩大案发现场周边的排查,一个都不能放过。
……
易南开车上了高速过了四五个收费站才终于到达目的地,祝溪县派出所。
祝溪县属于Q市,靠澳屯市有段距离,其中祝溪县可以算是个小县,地方虽然小但是盛产草莓,一路开车过来尽看到大片大片的草莓棚子,地方小人却很多,随着草莓的盛产这些年渐渐的盖起很多高楼住宅,祝溪县的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都不过在澳屯市买一卫生间,盛产草莓也仅供省内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