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息传到岭南,李承乾都忍不住称赞李方晨料事如神。
李方晨却毫不在意,反而将心思放在那二十个土缸上,或许在他看来,番薯能否种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李承乾想起当初的秦王策,问李方晨,如今高句丽强盛,可有对付他的办法?
李方晨头都没抬一下,“他有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
父皇还有十几个儿子呢,又怎么了?
等等,李承乾脑中灵光一闪,顿时醒悟,“二弟,你难道不怕渊盖苏文那三个儿子也如我们一样?”
李方晨回给他一个鄙夷的目光,“你查过了吗?不查怎么知道不行?”
倒也是这么个道理,李承乾立刻书信一封送回大唐。
李方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其实十分简单,如今渊盖苏文如今也是一国君主,其麾下土地已经有了三分之一个大唐的大小了。
渊盖苏文有三个儿子,渊男生、渊男建、渊男产。
长子在长安城中做为使者,次子帮高句丽拿下了室韦,三子听闻也是一名俊才,在国中辅佐渊盖苏文朝政之事。
一个高高在上的王位摆在三人面前,如何能够不动心?
只要有了对策,剩下的事情,让李世民来做就好。
扶一个、拉一个、压一个,离心计用好了,渊盖苏文也没有阻止的办法。
你哪怕再是雄才伟略又如何?
我大唐往前推上几百年,中原人夺嫡的经验,足以玩死你!
李承乾很高兴,李泰却一点都不高兴。
如今不能出海,平白少了许多乐趣,每天都得守着秦昌这个小丫头,他怎么能高兴地起来?
“二哥,要不我们再去那岛上玩几天吧?”
李方晨一心照顾番薯,根本懒得搭理他。
见劝不了李方晨,李泰又将目光放在了李承乾身上,毕竟太子可从没出过海。
李承乾很快被说动了,他也想知道大海究竟是什么模样。
李方晨只能安排人将两人照顾好,不允许出海太远,每次出海绝不允许超过五个时辰。
种种规矩之下,李泰终于又有了出海的机会。
李承乾也终于知道,原来出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
又见晕船,海面上航行,根本没有平衡可言。
李承乾晕船十分严重,甚至有些脱水,李泰只好命人快速返航。
有了这么一次经历,李承乾彻底打消了出海的想法,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别人更好一点。
李泰彻底闲了下来,实在待不住,就去陪李方晨研究番薯。
听着李方晨口中振振有词,李泰经常怀疑,李方晨被这些“破草”迷了心智。
成天晃在李方晨眼前,实在让人看的眼烦。
“我说青雀,你没病吧?”
“二哥你有病才对!我看你是被那破草迷失了心智,整日守着那些个大缸,难道里面能长出黄金不成?”
李方晨立刻反驳道:“你还别说,这玩意要真长出来,足以抵得上黄金。”
李泰压根不信,“就算他能长出来黄金,那也需要些时间才对,你成天看着,又有什么用?”
李泰还真就提醒了李方晨,如今这么急切也没什么用,最少也得五个月,自己成天这么守着也不算一回事。
“行,我知道了,等这批红薯发苗之后,我带你做点大事去!”
“什么大事?海岛探险吗?”燃文
经过上一次,李泰对于出海探险的事情十分上心,这种让人心跳加速的“游戏”,玩一次根本不过瘾。
“真正的大事!”
李方晨带着李泰返回房间中,从床下取出一个上锁的盒子。
“我写了三年,若能成,定会开创先河!”
李泰听后,急忙鼓喧李方晨将盒子打开,这其中用牛皮包裹着一摞白纸。
早在秦王庄时,李方晨就开始这方面的计划。
后来离开长安,李方晨也没有选择将心中计划埋葬,反而趁着每日空余时间,将这计划不断补充。
这个计划的名称叫做,百家之城!
如今大唐蒙学之所各州各道皆有,将近万座,每年可以培养出六七十万的读书人。
而在这之上,并没有继续给他们延伸学业、拓展视野的高等学府。
国子监、太学院,那可都是勋贵子弟才能去的地方,贫家子实在是太难了。
李方晨本打算建大学,可后来又想到了一个名词,“大学城”!
一个大学,哪里比得上一个大学城?
随后在不断地思考中,他又将大学城的概念继续延伸,从而臆想出了百家之城这个概念。
融汇百家,路择万千。
不再是求儒得儒,而是笼统概念上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李泰看的咋舌,刚看完一页,二话不说就往外跑。
李方晨并未阻止,据他猜测,李泰闹肚子的可能性很大。
可惜,猜错了。
不多时,看见李泰拉着李承乾跑了回来。
额头汗水未褪,口中喘息不停。
指着李方晨拿出来放在一旁的“计划书”,对李承乾说道:“看到没,我就说二哥不可能老老实实窝在一个小渔村里,这就是明证!”
李方晨脸顿时就白了,李胖子?李青雀?你是要闹哪样?
李承乾心中很清楚,二弟肯定又写出了什么惊天之论,这才使得李泰慌神,给他抓来。
三兄弟席地而坐,手中一叠白纸,李承乾和李泰很快就被纸上内容所吸引。
“二弟,此事可成,你定会青史留名!”
不得不说,对于李方晨的聪慧,李承乾是无比佩服的。
都是一个娘生的,为什么我弟比我聪明这么多?
当初李承乾还有些不习惯,时间长了之后也就无所谓了。
什么?你说我二弟比我聪慧?这难道不正常吗?
听着李方晨不断讲述脑中的想法,以及看着他写下的长篇大论。
李泰忍不住叹道:“二哥,此事不好办啊!”
看了十几张,他就感觉到了这其中的难度究竟有多高。
百家之城,顾名思义,当有百家坐镇才是。
从李方晨手书来看,这百家不分大只以学识论高低。
说句实话,在如今这个儒家为尊的时代,根本就是难于上青天。
李方晨却笑道:“三年、五年或许不够,但若是三十年、五十年呢?”
李承乾面露严峻之色,“难道你要做一辈子?”
李方晨却很平静,“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