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厂的投入,让不少老百姓都拍手称赞,再加杨信用高出市场一倍的价格收购面粉,更是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有了钱的老百姓,第一件事就是翻盖房子,尤其是家里有儿子,都想着盖几间新房,然后给他娶媳妇,添丁进口。
也有的,想要改善家里的居住条件,购置了锅碗瓢盆,家具等等,一时间整个龙头镇经济十分的繁荣,不少行商闻风赶来。
对于这些商人的到来,杨信十分的欢迎,并且免税,更是得到商人们的称赞。
目前杨信的地盘太小了,商人能带来的税收实在是太少了,可以说微不足道,一年能有几千大洋都算横征暴敛了。
再说这点钱也改变不了什么,还不如剿匪来得快,所以也就没在意,等以后地盘大了,肯定会征收商税。
领地经济繁荣起来,杨信又为电力发愁。
此时,电力的曙光已经照耀整个世界,在西方,电力已经逐步的走入千家万户之中。
而这个时代的华夏,也拥有电力,几十年前的魔都就已经有了霓虹灯,从此也为魔都带来了繁荣的夜生活。
当然跟后世相比,这个时代直流电依旧是时代的主流,虽然交流电早已经发明出来,但面对直流电的既得利益者爱迪生,交流电的推广很苦难,甚至还被打压威胁。
此时的泰斯拉还活着,不过年龄也不小了,日子过得也很清苦,杨信皱着眉头,如果有可能将这个倔强老头请到领地来,教学生绰绰有余的。
现如今,整个华夏,已经落后这个时代很多,尤其是科技发展,全面落后于世界。
说个简单,重工业几乎没有,仅有的还是前朝留下来的,都用了几十年,产量更是稀少,火炮全靠进口。
杨信从后世而来,明白很多科技的发展方向,但薄弱的华夏,连最基础的科技都无法研究,完全需要从国外引进。
而察哈尔没有水利之便,所以无法用水力发电,只能靠火力发电,而火力则需要大量的煤炭,好在这附近最不缺的就是煤炭,目前发电厂一年最大发电量也就五万千瓦,这已经是最大发电量了。
再提高只能提升科技等级,不过那需要很久。
好在五万千瓦发电量,足够供应整个多伦县,但如果工业形成规模,一座发电厂远远不够。
后续杨信会大规模的建造工厂,而且还会从国外购买机器回来建厂,光靠系统给予的工厂,想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不可能的。
“头疼啊,还要培训大量的工人啊。”杨信挠了挠头,无奈的说道。
此时的华夏文盲率达到97%,识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基本都是富家子弟,或者是地主阶级才有财力供养读书。
好在后世的种种经验,给杨信带来很大的信心,扫盲班,争取一个月内,让领地的百姓都识字,不求有多么高深的学问,至少会写自己的名字。
这一举措,让杨信的声望在多伦县蹭蹭的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传承了几千年,在老百姓的脑子里跟深蒂固,如果不是家里穷,谁愿意让孩子一辈子种田,都知道读书才有出息。
迫于生计,半大的孩子都要承担农活,识字更是奢望。
现在有了扫盲班,让许多老百姓都十分高兴,有些人更是痛哭流泪。
正是这批扫盲班,为后面杨信的招工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些人只能干一些初级工人的活,但也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的发展速度。
一连半个月,杨信忙的是晕头转向,好在大部分的政务都被他交给关键杨松。
不得不说,杨松这个管家十分的称职,大事方面询问杨信,小事都自己解决,这让杨信轻松了许多。
“这才一个县,就这么累,这要是一个省,不得累死了。”躺在椅子,杨信叹了一口气说道。
“少爷,我们要招募一批人才,现在处置政务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各个方面都缺人。”杨松拿着一份报告,无奈的说道。
“我也知道,你先都挑着吧,等找到合适的人再说吧。”一边说着,杨信一边揉着脑袋,思索着该怎么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突然他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办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