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她是老子,你是儿子,别说是打你闺女,打你全家,你都的受着。
她还真不怕儿子的警告,因此不客气的讥讽道:
“就算不指望她顾念叔伯们,没见你闺女把福气旺旺我这老婆子,这算哪门子狗屁福气?”
福宝心想:“真不要脸,需不需我惠及苍生呢?就你们这样的卑劣品行,只怕是菩萨也不愿意度你们吧。”
年夜饭没有吃多少,李捕头一家憋了一肚子气。
每年都是如此,不来还不行,一年总有那么三、四次,送钱送礼,还要受气。
福宝只觉得老爹可怜极了,平日在外边还要可以耍混,翻脸。而面对这些亲人,送礼送钱,还落的一身埋怨,却的确是无奈之极。
没有守岁,李捕头带着妻子和儿女率先告罪离去,他懒得陪着杨老太爷和老太太瞎扯,聆听了他们偏心的教诲,
不管李家老两口的埋怨,李捕头闷着头,黑着脸带着妻儿,逃离似的回了自家门。
回到家中,李家人肚子都没有吃饱,每年都如此,杨氏便早有了准备。
烧水下了一些面条,伴着中午预先炒好的肉臊子,一人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肉臊子面,这个除夕夜就算是过了。
第二日,天一亮,李海生便嚷嚷着要出门去放鞭炮。
李捕头待在家,也难得清闲,便挥挥手放了儿子出去撒野,只是让他将小女儿带上。
杨氏则要仔细有些,叮嘱李海生莫要得意忘形,注意不要让妹妹玩鞭炮,谨防炸手。
出了门,李海生就在巷子里面放起鞭炮,鞭炮声惹来了巷子里的许多小孩围观过来。
小孩儿们各自拿着自己鞭炮和玩具出了家门,聚在一起,巷子一下就热闹起来。
福宝看见张家的大门紧闭着,想了想,便上前敲门。
张家姐妹大了,男女有别,按照张家的家教,柳氏是绝对不允许她们出来,和这些巷子里的孩子厮混的。
至于张明锋,柳氏则有一些担心他的身体。
明烽自己却道无妨,张书吏也出来帮腔,认为男孩子,毕竟不能只关在家里。
柳氏无奈,只能将明烽身上的衣服加了一层又一层,让他就在巷子里稍稍玩一下。
两小高高兴兴的拉上手出来,一出门,就见小孩们在巷子里疯跑,到处都是鞭炮声和嬉闹声。
答应照顾妹妹的李海生,更是早就跑的没了人影。
明烽担心福宝年纪小被鞭炮伤了,而福宝又担心明烽身体弱,让其他孩子碰撞了,因此两人并没有参加孩童们的嬉戏,而是坐在巷子的街沿边,看热闹。
两人坐在这里,鞭炮的爆炸时,火光映在两人脸上,脸颊显得红扑扑的。
震耳欲聋的响声此起彼伏,一群小孩在巷子里面开心的打闹,看着欢笑的场面,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在热闹之中。
等李海生将手里的鞭炮都点没了,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妹妹也跟出来了,慌慌张张的寻来。
待等明烽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的鞭炮都给了李海生,李海生又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乐的接过鞭炮,瞬间又没人影。
最后,还是柳氏到底不放心,大半个时辰后,就出来寻人。
福宝知道他体弱不能在外呆很久,这才和明烽挥手告别。
过年的几天,无论是张家,还是李家都有一些亲戚要走。比如说初二张家姑奶奶和曹县丞就要回娘家门,杨氏也要带着一家人回娘家。
因此好多天,福宝和明烽都没有再见过面,知道过了正月十五,一切才算是恢复了正常。
过了年,开了春,杨氏就开始忙碌起来,给大儿子李武生张罗媳妇这件事占据了她的全部心神,是她目前心中一等一的大事。
就连对福宝的管教和关心都少了许多。
李武生是一个比较木讷的性子,他长期在军营或者守着城门,每天面对的都是些糙汉子,女人也没见过几个。
对娶什么样的媳妇这件事情上,他完全没有主见,一切任凭父母张罗。
对此杨氏刚开始觉得孩子挺懂事的,毕竟古人都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后来杨氏又觉得很迷茫,没有标准便是最高的标准,一时间有一些抓瞎,张罗了好几个姑娘,都觉得不成。
性子太泼辣的,杨氏觉得以儿子木讷的性子肯定降不住媳妇,以后成了亲,家里谁做主?
堂堂七尺男儿别受了女人的欺压,才叫笑话。
性子沉稳娴静的,杨氏又觉得媳妇要是和儿子木讷到一块去,两夫妻将来没有人能撑得起门户,是要吃亏的。
富人家的闺女,她怕人家性子骄纵。
穷人家的闺女,杨氏又怕媳妇原生家庭拖累了自家,毕竟李家也刚刚从贫困线上挣扎起来。
一时间,杨氏确实挑花了眼,她自己心里也没有个章程,自然而然也找不到,适合她心目中的媳妇人选。
话说,自从知晓杨氏这边开始给儿子挑选媳妇的事儿,他的二嫂何氏心里也开始着急上火。
她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杨荷花嫁到李家,看着杨氏天天到处张罗着给儿子相亲,她的心能平静下来吗?
整日里七上八下,跟猫抓似的心急火燎。
何氏几次撺掇着,婆婆去请小姑回娘家坐坐,可杨氏又不是傻子,她明知道二嫂何氏和家里人的心思,怎可能上当。
便一味推说自己忙,不肯回杨家。对此何氏干着急,却又无可奈
眼见日子一日过去一日,何氏坐不住了。
你不回来,我便过去找你。
这一日何氏拉着女儿杨荷花来到李家,美其名曰是做客,声称姑嫂,好久不见,要好好叙叙旧。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何氏心里的打算,杨氏又如何能相信嫂子的鬼话,她和二嫂一直不和,能有什么旧好叙?
她清楚的很,嫂子和侄女名义上是来自己家做客,实际上是推销女儿上门,想当李家的媳妇。
可话没有挑明,她总不好将亲戚拒之门外的道理,因此,只有客客气气的将何氏两母女迎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