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定下主意后,就开始找来相熟的人牙子,为儿子挑选合适的书童人选。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人牙子先后带了来了好几波孩子,大约有二三十个的样子,愣是没有让柳氏挑出自己心中满意的人选。
年纪大的,她担心其不服管教,毕竟这次出门,儿子没有大人在身旁陪同,和新买的书童相处时间又短,谈不上忠心和情谊,若是闹出一个以仆欺主的笑话怎么办?
甚至是谋财害命!
想到这种可能性,柳氏吓得打了一个冷颤,直接把那些成年的人选给划掉了。
可年纪的,柳氏又觉得他们不顶事儿,儿子也年龄,两个孩子在一起,到底谁指望着谁?
别帮忙不成,反成拖累。
木讷的,柳氏嫌弃他不够机灵,怕到时候不能好好的服侍儿子。
灵活的,柳氏又担心他不老实,怕生出别的心思!
就这么挑剔着,一晃十来日,柳氏一个看顺眼的都没选上。
柳氏的嘴角急的起了泡,那牙婆也是心生不满,若不是看在柳氏银钱给足的份上,真心不想伺候这样刁钻的主顾。
明烽觉得柳氏实在是太过虑了,张家书香门第,向来以和善宽厚待的名声,那些仆役们能进张家们自然也是高心。
无缘无故又怎么会做出,背主叛逃之类的蠢事和丑事呢?
世间哪有那么多心怀叵测的坏人,若不是逼到没得办法,有几个生歹毒?
再了,不管柳氏选择什么样的人选作为书童,他总能将起拿捏的住。可惜这些辞,在柳氏那里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明明明烽的很在理,若换做旁的事,她还能理智的进行思量几分,可换做这件事,涉及到自己的金疙瘩、命根子,她已经有一些过度紧张,根本不能理智对待。
见柳氏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明烽也懒得相劝,反正时间一一临近,她总归会选出一个人选来。
到时候,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心思又如何?都不在明烽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是自己的一种附庸品而已,还真能被骑到头上不成?那样,自己还举什么业,不如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若不是怕爹娘担心,明烽一个人也不想带,那么多贫家子弟,不也单独科考吗?
何况,他还是跟着本县学谕一同出行,一路上能提供了不少方便,哪里有张家二老想象的那么困难和纠结。
所以这件事他只甩手不管,平日里看看书,复习一下功课。
空闲的时候,就拉着福宝满大街的乱窜乱逛。
福宝以为明烽是考前心情紧张,需要放松,也就没拒绝,跟随着他到处乱逛乱,只当舒缓情绪,散散心。
明烽却想着,自己这一去一来怕是好个月不能见到她,确实有一些恋恋不舍,很珍惜和福宝在一起的时间。
所以两人尽管想法不一致,却依旧很心有灵犀的行动一致。
福宝为了让缓解明烽的考前紧张情绪,而有心迁就,事事必然不惹他心烦。
而明烽想着,两人日后许久不能见面,心中颇有愧疚,便可劲的宠着女孩,事事以她为先。
两人相互体谅,相互照顾,相处的无比和谐。
因临近科考,时间紧张,仇师傅那里的学武,明烽就没有再去了,只是看书的闲暇时,在家里做一些锻炼的动作,当做舒展筋骨。
这日,明烽走在路上,本想添置一些笔墨纸砚。
却不想被缺街拦下来了,一看却是老熟人,那一个曾经被福宝和自己救助的乞儿。
对于他的出现,明烽只淡淡地看着他。
想他这样做,必是有事,但明烽却不关心到底是何事,也懒得思量。只静静的等待他表露心思。
那乞儿见到明烽,二话没,便直接“噗通”一声的跪下了。
他先是谢过明烽当初对自己兄妹的救助之恩。
明烽很随意的站在那里,打断了他的话“救你兄妹的人,不是我,所以你也不必感谢,给你半柱香的时间,有事儿事儿,无事就让开吧。”
明烽看上去,永远是一副谦谦君子,很温和,容易让人亲近的模样。
实际上,他心里一直都是拒人与千里之外的。
乞儿见状,不敢耽搁,赶紧将自己拦路的缘由一五一十的道来。
原来,因张家冬日里的施粥和福宝的救助,他兄妹俩顺利的熬过了这个寒冬,可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想着妹妹的身体,他不敢保证下一个冬也能这么好运。
之前,想打算将兄妹二人卖身于张家或者李家,可被二人拒绝了。
没办法,开春后,一直在人牙馆附近打转,看是否能幸阅,遇到心善口碑好的买家,给自己和妹妹谋求一个栖身之所。
却不想看见,牙婆这段时间,一直在往张家带人去相看,一打听,才知道张家正在给明烽选书童。
因他和明烽相差不大,自然是觉得赐良机,欣喜过望。
可惜他已经去过牙婆哪里打听和自荐,却被牙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牙婆只是打量他一眼,便将他赶出来了,还言道,自己手下那么多懂规矩,甚至是粗略认识几个字的人,却都被张家主母,那挑剔的柳氏娘子给退了回来。
就他这样一个乞儿,一身脏兮兮,半个大字不识,浑身干扁无肉,有半点福相的模样,送过去,柳氏娘子能瞧的中才怪,只能白白耽误她的功夫。
乞儿几番哀求,那牙婆也不为所动,直接将他撵了出来。
乞儿也是一个机灵的,他知道如果自己贸然去张家,或者直接恳求柳氏,照牙婆的话语里透出的信息,都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可他和明烽还算熟悉,他也曾帮过自己,倒有几分缘故,求到他面前,不得还有几分希望。
所以一直守株待兔,溜达在张家所在的桂花巷巷子口附近,希望有一日能遇上明烽。
好歹皇不负有心人,今总算让他给撞着了。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如玉公子却心硬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