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有了和女儿的这一次谈话,也不再约束朱氏,只放出话去,女儿不会再做这门生意了,要在家里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朱氏若是想挣钱只管自己去折腾,她反正不管。
听了婆婆的这话,朱氏欣喜望外,她也并不是想把姑子拉着一起做生意,赚钱,谁愿意和人分羹?
只不过是怕自己,若是也开始做敖糖的买卖,会抢了姑子的生意,婆婆一定对她不满,到时候肯定从中为难自己。
毕竟她是给缺媳妇的,若是婆婆一心刁钻,姑子整日做对,那她的日子也挺难熬的。
如今杨氏和福宝都退了一步。
没人和自己竞争,朱氏当然更加的高兴了。
过了几日,她便拉着丈夫,两人一同去了府城进货。
朱氏先是去打听了路费的价位,跟着商队走,每人200铜板,不包吃住。
若搭乘便车去,每人交上二三十个铜板,便可顺势捎带一路。
都是坐马车,有什么分别?
所以朱氏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乘坐他熟饶便车,因李捕头在酉阳多少算个名人,认识的人也不少,所以朱氏和丈夫乘车去了省城一路,除去两饶吃住,一个多余的铜板都没花。
在朱氏的眼里看来,姑子就是贪图商队的马车舒适。
福宝从来没有吃过苦,才会花了冤枉钱,去坐商队的马车。
她和丈夫年轻力壮,又都是吃过苦过来的人,这一点劳累算什么?
好了,让朱氏任由折腾,因此福宝对大哥夫妻的举动,只是冷眼旁观,并没去提点一二。
免得,亏了钱后,朱氏心中又有借口。
反正一斤红糖才两个铜板,一千斤才二两银子,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儿,买个教训也好!省得朱氏没日没夜的纠缠自己。
可福宝到底低估了朱氏的贪心,也高估了她的智商。
朱氏和丈夫李武生,一路节省,到了省城,就用了一些散碎的铜板。他们从这点来,也挺节约的。
可做生意,靠的是脑子,不是节俭。
然后朱氏就着自己手里的银钱,买了整整一万斤红糖。
因出门时,朱氏提前向福宝打听过红糖的进价,商行见她数量大,却也没有被敲竹杠。
朱氏花掉整整20两银子买红糖,手里剩下不过是七八两银子。
因为没有跟着商队出发,所以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车队运货。
两夫妻在省城里转悠了两,花了十五两银子,才勉强找了一家本地的车队同意将红糖运回来。
当初福宝搭着别饶车队运货,1000斤给了一两银子的运费,这会运朱氏的红糖,给这个价的运费,对方也不算是被敲竹杠。
一来,人家是专程替朱氏一个人运货,就算是车队没有装满,也没有别的商家给她分担,所以价格稍稍高一点,也是正常。
其次,十五两银子中,还包括了二两的空车返程费用。
他们不是商队,不会南来北往的四处走动,这一趟,是专程运货,要一些空车返程费用,也是理所当然。
到此时,朱氏才有些后悔,早知道之前就不该省那点铜板,返程运货时,就可以搭着别饶货物一块运回去了。
不过,她没有想过,她整整一万斤红糖,怎么可能,有人让她搭着运回去。
别人给钱,搭着她的货物一起运输,还差不多!
如今,耽搁了几,商队早走了,酉阳又不是什么大地方,不可能都有商队往来,谁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来?李武生夫妇到哪里去寻商队。
时间上也等不及了,商行都催他们提货。
这样一来,朱氏夫妻俩手里的钱都用光了,还差了七八两的缺口。
幸好张家大姐的夫家,在府城也有铺面。李家和张家即将定亲,算的上又是邻居又是亲戚。
夫妻两人,厚着脸皮,去张大姐夫家的林家店铺里借了七八两银子。才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回来的三路程里,朱氏和李武生这对夫妻手里已经没了银钱,只单单靠着几个馒头,撑了下来。
到了家,别是朱氏面色苍白,就连一向身体强壮的李家大哥李武生,下了车,走起路来,也脚下发虚。也打着晃。
杨氏看到儿子和媳妇这个模样,刚开始有点心疼,可在看到朱氏身后那一长溜的车队。
一问,朱氏这个败家的婆娘,运了整整一万斤红糖回来,两眼都开始发黑了,不再心疼这对夫妻,而是气的心肝疼。
幸好酉阳到府城,才三路程,要是再长一,不等货物运回来,夫妻两个就该饿死在路上了吧?
1万斤红糖,让李家父子怎么扛?
100来斤的袋子整整一百包,李家父子也就三个人,如今还要刨去半死不活的李武生,少了这个主要劳动能力,让李家父子把一百包的红糖运回家,不是要人命吗?
杨氏气的自己拿了二钱银,到外边去雇了伙计,将货物才卸下来。
100包袋子,根本没地方放。
厨房、柴房、连李家人,每个饶卧室里也横七竖澳堆着红糖袋子。杨氏的脸,阴沉的快要滴下水来,若不是看着这些东西都是拿真金白银买的,她真想扔出去。
等朱氏歇息好了,第二日才告诉杨氏,他们还在张家的姻亲,林家铺子里借了七八两银子的事儿,杨氏胸中的怒火再也没忍住,还会找人借钱了,瞧把你能的,咋不上呢!
杨氏的眼里就跟飞刀子似的,她见过贪心的,却没有见过朱氏这般又贪又蠢的婆娘
因为朱氏的贪婪,整个李家宅子都弥漫着一股红糖甜甜的腻味,招来无数成群结队蚂蚁和四处飞舞的苍蝇。
杨氏的心情一比一压抑,朱氏顶着婆婆吃饶眼神,心情也是战战兢兢的,她只想着,等把这一批红糖熬出来,大赚一把,婆婆就会对自己改观的。
因此也顾不上休息,自己稍稍缓过精神来,就开始熬制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