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氏眼里看来,他老人家也就是随手这么一画,怎么就值得半吊钱呢?
杨氏倒不是怀疑朱老夫子贪财,因为老先生的名声是远近闻名的高傲。
家庭也殷实,来学堂当先生,也不过是为了发挥余热。
倒不至于来贪图自己的这半吊钱,这点杨氏还是知道的。
杨氏主要就是觉得,这读书人这个行当,他娘的实在太挣钱了。
别是当官为宰,就算是一个普通的秀才,写几笔字,也当得上她们女子,不眠不休的织上七澳布匹。
两者还真是不能相提并论。
而且,令杨氏心里芥蒂的还单单是这个原因。
只因出老夫子的一番话,让杨氏心中的这种心疼,瞬间达到了顶峰。
朱老夫子人老话多,边写对联,边跟着杨氏唠嗑,老人家很不解的问道:
“明烽不是就住在你们家对门儿,他也是秀才,怎么舍近求远,反倒到我这里来求字了?”
当初为了李海生没有能给自己得意弟子跑腿一事儿,朱老夫子可是惋惜了很久。
因此对于李家对门住张家这件事儿,他老人家记得真真的!
杨氏脸色一僵,她能,自家闺女和张家那子,两个辈闹别扭,闹到两家人如今都不好意思,见面话吗?
而且,杨氏也觉得老夫子的话很在理,要是闺女没有张家子闹翻,可不是就能节约这半吊钱吗?
虽然姑娘很能挣钱,可一码归一码,再能挣钱,也不能否认,这半吊钱花的冤枉的事实。
看见娘亲不满,福宝很有求生欲的,赶紧上前打着圆场。
她乖巧的笑笑,奉承道:“这不是因为老夫子你很多年前就中了秀才,又是夫子,学识渊博,岂能是那些毛头子可以比拟的?”
要福宝这番奉承的话,倒是没什么毛病,换一个人听来,不管真相如何,但花花轿子众人抬,奉承的话谁入耳,听了也是极为舒心的。
可福宝却未料到,朱老夫子本身就是一个迂腐的性子,听了福宝奉承的话不仅不感到欣慰,反而脸色一摆。
严肃而正经的呵斥道:“丫头不懂事,读书人这个行当,没有什么倚老卖老的法,学高者为师你懂不懂?”
“不管他年纪是老是,科场规矩,中了秀才便是都是的同辈。他日,这子中的举人、进士,走到那些白头的童生面前,他那也是科场的前辈。岂能因为年纪,就不尊重学识呢?”
“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噼里啪啦,朱老夫子对着福宝三人好一通教。
若是换做别人,朱老夫子兴许也就接受了福宝这种奉常可明烽与他的关系不一般。
这个孩子是他一手启蒙的学生,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优秀,就是一个当老师最高的殊荣。
超过自己,不是应当的吗?
要是教出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朱老夫子才觉得没脸见人,这不是在骂他误人子弟吗?
朱老夫子一辈子的功名就止步于秀才,眼看着难得教出了一位少年英才,多不容易?
所以,你损老夫可以,老夫念着年长,可以不与你计较,可是却不能损他的学生,这是朱老夫子的希望的延续,岂能容你亵渎?
福宝这番马屁,没成想反倒是拍到了马蹄子上。
朱老夫子很生气,一本正经的替明烽正名:“别的人我不知道,明烽这孩子,我还是很了解的。”
“去年这孩子返乡时,也曾来探望过我。我们二人也曾探讨过学问。别的不敢,单就学问的扎实,和明烽的字迹而言,我觉得,别是写你们家对联,就算是放到翰林院那一些相公们当中,去给皇帝写奏折也是能看的过眼的。”
到这里,朱老夫子越越生气,还有一些愤愤不平的,替明烽抱起了不平。
对着福宝三人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你们三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大字识的几个?”
“读书饶事情,也是你们能评论的?”
好嘛!福宝本来只是随口这么一,却不成想挖了一个坑,把母亲和嫂子都坑到坑底,爬都爬不出来哪一种。
福宝觉得,没脸面对老娘和嫂子了。
朱老夫子一通话,训得的福宝三人真的是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倒也不是真的,福宝对朱老夫子的话不能进行反驳。
但是,福宝看着朱老夫子满头白发,义正言辞、一脸正色的模样,还是决定不和老人家计较。
毕竟,朱老夫子话的虽然难听了一些,心里的确是没什么私心。
老人家年纪那么大了,若是顶撞一两句,依照朱老夫子的倔脾气,气出个好歹来,李家会被那些蒙童的家长,群而攻之的。
本着尊老爱幼的美好传统,福宝三人只能忍一下这段哑巴亏。
朱老夫子可能顾念到面前站的是妇道人家,没有常识也是正常的。
也许也是话太多,人老了,精神不济。
朱老夫子临出门时,低估了一句:“头发长见识短!”,终于决定不和福宝母女三人多计较,放过了她们。
福宝被朱老夫子的脾气,弄得哭笑不得。
这人老了,不管读没读过书,脾气都跟孩儿似的,翻脸就翻脸。还一点儿情面都不留。
完事了你还不能怼他,这叫一个憋屈。
三人出了门儿。
福宝刚从朱老夫子暴风骤雨的训斥中,解放出来。又陷入了母上大人,幽怨的眼神当郑
杨氏倒没觉着朱老夫子对他们的一番训斥有多伤眼面。
在她看来,读书人就是尊贵的,她们几个大字不识的妇人,被德高望重的老夫子训斥一顿,这不是一件大的事儿?
让杨氏唯一不满的事,是关于福宝和明烽的那一档子事儿。
杨氏想到自己本来可以一分钱都不花,就能年年都让隔壁那位秀才,给自家写对联、写书信,写这一切带有文字的东西。
一句话,想让他写多少,就写多少,结果呢?如今拿着钱求字,还挨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