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日过去,也多亏了董曌的身份在此,除了赵云郭嘉和清和子之外无人敢灌他酒,所以等到酒席结束,董曌并没有喝醉。
借着酒意,董曌从前院缓步走回了后院,然后脚步停在了院子门口,一时间有些踌躇。
宸儿看见了董曌的身影,快步从里面走了出来,站在董曌面前,行礼说道:“少夫人已经等待许久,公子何不快些进去?可是酒醉?奴婢这就去给公子煮些汤。”
“不必了,我并未醉酒。”
董曌无奈的摆了摆手,迈开步子朝着屋子里面走去。
短短的几步路,被他走出了蜀道难的感觉。
就这么迈着沉重的步伐,董曌停在了里屋的门口,缓缓地推开了屋门。
……
翌日。
天色晴朗,董曌迷糊着睁开眼睛,怀里的刘宁跟着挪了挪身子。
董曌小心翼翼的从从床上爬了起来,宸儿和娥儿已经准备就绪,让他换上衣袍,长发束冠。
原本今日应该是他和刘宁去池阳君那里请安,不过刘宁贵为公主,自然无需此等礼节。
董曌刚从府内走了出来,迎面便撞见了骑马回来的赵云。
赵云看见董曌走了出来,连忙的拱手说道:“主公起的这么早?”
“今日要去太学看看,听说已经动工了。”
董曌毫无形象的打了一个哈欠,反问道:“子龙你这大早上出去做什么?”
“下午西园军要出城训练,吕中郎将要拉上云同去,所以云过去做些准备工作。”
赵云看着董曌的状态,轻笑着继续说道:“太傅去太学,可要云陪同?正巧此时无事。”
“也好。”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与赵云一同朝着门口的马车走去,边走边继续说道:“射声校尉一职,可要比西园的事情忙多了。”
“还好,算不上忙。”
赵云轻轻的摇了摇头,与董曌一同坐上马车,然后继续的说道:“原本云以为主公今日要晚些起来呢。”
“此言……”
董曌闻言不由得眉头轻挑,笑着看向了赵云,开口说道:“子龙也学会调笑我了,看来待得子龙成婚……”
“并无此事!”
赵云连忙的摆了摆手,跟着笑着说道:“昨日主公饮酒颇多,是云担忧主公醉酒。”
“哈哈哈!”
董曌被赵云的这个理由说的一愣,不由得笑着继续说道:“这话子龙你说出来自己相信么?”
赵云笑着摇了摇头,扶着车厢说到:“云不信。”
……
太学距离董府并不算远,等待他们的马车停在太学门口时,里面的众人还在忙碌的进行工作。
董曌与赵云从马车上缓步走了下来,看着面前忙碌的景象,不禁点了点头。
一个中年人此时也快步的从里面跑了出来,身上的衣袍有些脏乱,笑着开口说道:“草民见过太傅。”
董曌迈开步子朝着里面走去,一边看着左右的进度,一边开口问道:“半个月的时间,如何了?”
“大体的布置完成了,具体要完工,恐怕还要一个月左右。”
这中年人跟着董曌的脚步,在旁边低声的回答道:“需要做什么提前的准备,已经可以开始了。”
“罢了,再等等吧。”
董曌轻轻的摇了摇头,开始漫无目的的在整个太学中乱逛。
赵云一直跟在董曌身侧,感叹着开口说道:“天下文士汇聚此处,想必定然是一番盛况。”
“你去忙便是,我们二人闲暇四处逛逛罢了。”
董曌转过头让旁边的那个中年人离开,这才回答赵云的继续说道:“天下文士皆有官场纵横、一展抱负的想法,陛下只需要将这种想法把持住,天下也就太平了。”
赵云闻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后低声说道:“原来如此。”
他们二人在整个太学逛了一圈,足足大半个时辰的功夫,方才在愈发刺眼的烈日之下,重新坐上了马车。
董曌过来的主要原因就是视察,这也是他目前为数不多的工作之一,足以可见他的闲暇。
回到董府,赵云便赶着去往皇宫。
董曌则是缓步朝着后院走去,他还有些不清醒,毕竟是起的太早,昨晚的醉意还有一些在酝酿。
转过身走入院子,倒是让董曌吓了一跳,瞬间惊醒了过来。
刘宁此时正坐在院子中间,桌案上放着一幅字,正是蔡琰红给他的。
“夫君!”
刘宁看见董曌进来,连忙的站起身来,搂着董曌坐在了桌案旁,拿起这幅字说道:“这字写的真好,我也练过一段日子,可惜始终写不出这般俊秀。”
“呃……”
董曌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能有些尴尬的嗯啊着。
刘宁则是继续的开口说道:“我听他们说这是夫君你的朋友所写,还是一位女子,可以请她过来也教教我吗?”
董曌看着面前的刘宁,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看着后者一脸单纯的模样,还是点了点头说道:“我与她说说吧。”
“太好了!”
刘宁拿着手中的那幅字,继续的称赞道:“夫君的那位友人定然是一位飒爽的女子,不然这字迹不会如此让人惊艳。”
董曌无奈的叹了口气,继续的说道:“或许吧……”
“还有一件事情。”
刘宁似乎忽然记起来了什么,转过头来看着董曌继续的说道:“听说夫君你收养了一位义妹。”
董曌轻轻打点了点头,肯定道:“不错,确有此事,名叫张筠。”
“可是听他们说你几乎从来都不去找她说说话。”
刘宁有些怪罪的看着董曌,继续的开口说道:“这孩子还小,况且遭受到了那么大的打击,心里一定非常的空虚,正是需要被关心的时候,我方才去了她的院子看她,与她聊了聊,她可高兴了。”
董曌闻言一愣,随即笑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宁儿你说的对,是我疏忽了。”
……
“异道,终异果。话有时再抉何如?择事不广,断无皆重。寒水为冰,复重行,果皆不同,形之多焉应理。置物于台,复行之,果亦不同,所处茫茫,无以所测。以理而择,方天道自然者也。”
——《光复书刘宁传本董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