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的速度算不上快,不过好在董曌他们出门的早,故而到达太学门口时,时辰尚早。
已经有许多人在太学门口等待,今日是执金吾派遣的三百士卒负责把持,为首的人还是位熟悉的面孔。
董曌走下马车,这人便快步的走了过来,拱手说道:“主公。”
“文远,看来今日是你过来了。”
董曌笑着上前两步,看着张辽的身体,关心着开口问道:“你的身体如何了。”
“承蒙主公福泽,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张辽连忙的拱了拱手,开口回答道:“听闻今日是太学之试,我便领兵过来了。”
“没事了就好啊。”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紧跟着继续的开口说道:“对了,后日我们准备出城踏青,你也带上妻子与我们同行。”
“啊?”
张辽显然一愣,连忙的摆摆手,开口说道:“我还要守城,事务繁杂,恐怕脱不开身啊。”
董曌闻言无奈的叹了口气,继续的追问道:“便是这一日罢了,当真脱不了闲暇?”
张辽则是眉头轻皱,回答道:“抽出一日空闲也未尝不可,我等会便向执金吾请求。”
“如此甚好。”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外面这一群文士,已经近乎于把太学门口的这条路给堵住了。
“有人半个时辰前就过来了,一直在这里等待。”
张辽顺着董曌的目光朝着身后看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听太学门口的守卒说,他们有的人甚至彻夜就在附近的地方躲着呆了一夜,躲过查夜的巡逻。”
郭嘉则是摇了摇头开口说道:“从其他各州赶来的路费便已经是许多人难以负担得起得了,洛阳的什么都很贵,这也是正常。”
“天下谁人都不容易啊。”
董曌轻轻的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将众人引进去吧,待在院子里面,也有个坐下休息的地方,也能把这条街不再拥挤。”
“喏。”
张辽拱了拱手,转身朝着后面而去。
董曌则是轻叹了口气,迈开步子带着众人朝着太学府内走去,边走边继续说道:“你们说,若是我托生于贫苦,恐怕现在都已经饿死在什么地方了。”
跟在后面的郭嘉摇了摇头回答道:“人生有变数,亦有定数,若是为此而发愁,恐怕就是得不偿失了。”
“奉孝说的是啊!”
董曌无奈的摇了摇头,穿过了院子,径直走了进去。
新的太学专门设立了可供千人同堂考试的地方,缓步走进去,能够看到卢植等人已经在最前面谈论些什么。
董曌快步的走了过去,开口问道:“诸位先生还是来的这么早啊,我今日可是专门提前出门。”
“哈哈哈!此等大事,岂能不来早一些。”
卢植伸手捋了捋胡子,侧过身子看向了董曌,开口说道:“说起来我这一夜都没睡好觉,只等着今日考试。”
“子干先生果然是心系此事啊……”
董曌也有些惊讶于卢植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今日的考试为诗,诸位出的题目是何?”
“初春方至,故而我们觉得便已此为题目。”
蔡邕转过身将旁边桌案上的一张纸拿了起来,递给了董曌继续说道:“故而这题目简短。”
“初春为题,临场作诗三首。”
董曌结果这张纸,跟着念了一遍,点点头继续的说道:“不错,时辰已经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准备进来吧。”
“也好。”
黄琬轻轻的点了点头,转过身摆摆手叫来了旁边的士卒,吩咐道:“按照计划,让他们进来坐好。”
“喏!”
这个士卒拱了拱手,随即转身朝着外面跑了出去。
董曌看着此人跑出去,忽然想起来了什么,缓步走到了蔡邕旁边,开口问道:“伯喈先生,昨日让昭姬带回去的那幅字你可看见了?”
“我还准备与你说说此事呢。”
蔡邕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此人笔法张扬,凌厉而不失韵味,等到考试结束,我定要见见此人。”
董曌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跟着说道:“如此甚好,此人名为张超,不过伯喈先生还是等到四场考试全部结束之后再与他谈论比较好。”
蔡邕跟着点了点头,应下来道:“嗯。”
与此同时,一旁的大门外传来了阵阵的嘈杂声,紧随其后的就是以张辽为首,带着士卒将那群文士领了进来。
这群人进来之后,有司徒的手下遣人引领着他们分别坐在了各自的榻上。
黄琬此时朝着左侧摆了摆手,站在那里的几个士卒看见之后连忙的点了点头,然后从第一排开始,那些一卷竹简,开始记录每个位置坐着的人。
这些都是黄琬专门派人事先演练好的事情,毕竟是天下文士的大事,大家都很积极。
一刻钟的时间匆匆过去,所有人都正襟危坐,严肃的看向站在最前面的几个人。
董曌手持那张纸,向前一步,沉声喝道:“初春为题,临场作诗三首,最多一个时辰,提前完成者,纸张留在原地,然后本人离开即可,懂了么?”
“喏!”
一片不怎么整齐的回答声传来。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继续的开口说道:“现在开始,保持安静。”
说完,董曌便转过身走到了蔡邕等人旁边。
一旁的士卒抬着几张榻走了过来,放在了最前面。
董曌指着面前的榻,笑着低声开口说道:“诸位,坐下等待。”
“都坐下吧。”
卢植点了点头,第一个坐下,然后看着其余人也都坐下之后,继续的开口说道:“若是换做我坐在地上,恐怕还要紧张啊。”
董曌则是突然记起了自己前世考试的场面,不由得摇了摇头,笑着回答道:“这也是一种考验。”
“初春为题,我们坐在此处也无所事事。”
蔡邕则是伸手摸了摸胡子,忽然开口说道:“不如我们也赋诗一首,用来助兴?”
黄琬轻轻的点了点头,赞同道:“我觉得可以。”
卢植和马日磾也跟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董曌,开口问道:“明文可要一起?”
董曌笑着点了点头,开口回答道:“如此雅兴,我怎么能不参与呢?”
——
“天安二年,太学初试,千人十三州,题曰:初春为题,临场作诗三首。”
——《光复书礼乐志本董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