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梁氏稻典》(1 / 1)老陈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开始恢复正常更新了!

说起来在乌程县已经呆了好几日了,这日梁山伯便又想起了祝英台来。

自己与剑尘不在,马王二人若是存心刁难,这丫头恐怕应付不来,此时竟有些担心。

想罢也无他法,便只能托谢道韫多多照看一番,便休书一封与谢道韫。

而谢道韫收到信后自无不允,原本便对祝英台另眼相看,此前早已收到自家叔父的书信,书信里不无透露出梁山伯对谢家的重要性,对于梁山伯的一些小要求自然是应允。

其后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皆对祝英台颇为照顾,而马文才与王蓝田见此也不敢多做造次,此前早已知晓这谢家才女不好相与,还是莫惹为好。

到是祝英台有些莫名其妙,见得谢道韫莫名的亲近,第一反应便是看上自己了,但后来自己一想又觉得自己多想了,到底还是不曾猜到为何,后来便听之任之了。

不提书院的事宜。

此时梁山伯早已忙成了一锅粥。

村里几十户人家的育苗皆要一一查看,梁山伯每日里都是脚不停蹄的奔走。

这几日所言的稻苗全部发芽,接下来便是等待育苗成长到两指长便可以进行二次栽种了。

但这中间依然还有许多需要注意。

首先是此时已入春,天气渐回暖,但相应的雨水也变得多了起来,且时有暴风雨。

是以需要自己照看。

日间若是阳光明媚,便将温室上的白沙布掀开,保证其日照充足。

若是烈阳太过毒辣便须得从新盖上,且要每日进行施水,以保证育苗不会枯萎。

同时夜间温度较低,便有将白沙布盖上,若是无雨,便将两头开个口子,保证空气流通。

而吴兴郡到底还是归属南方,南方气候多变,是以需要仔细照看,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一步走错便会前功尽弃。

待育苗长高了些,梁山伯便又带领代价还是施肥和除草。

如此便又过了5日。

此时每家每户的温床上具是青葱一片,其上生机盎然,好不欢喜。

而这几日农具早已打造好,虎盘村的梯田里一片火热,原本需要十几天的耕地时间直接减小到了两三日。

这日,一切准备就绪。

只见梁山伯道了声“可以栽种了!”

村里老少皆是欢喜一片,而后便开始拔苗扎捆。

而栽种时的农具梁山伯也早已准备妥当,只需一遍示范,众人便学会了,其后几天里皆忙着春种。

此时梁山伯在村里的威望早已盖过所有,在村民的心中,梁山伯便如那神仙人物般。

若不是神仙,那里有这般能令秧苗生长周期缩短几倍的技术呢。

而郡府的谢安在梁山伯到得虎盘村后便时刻有关注,其一言一行皆有掌握。

而听得梁山伯所言所行皆不同凡响,谢安倒也对此前的预估更加相信了些。

接下来便看播种下去后的情况了。

待众人忙完后梁山伯便开始闲了下来,思索自己已离开书院半月了,有些功课不能落下太多,左右想了一番,便出了个折中的主意。

那便是将自己所知晓的种植技术书写成册,到时只要照着书册上进行施展即可,而自己也不用每日都在这里守着,到时只需每月来一次进行察看便可,其余时间可派人常驻,一有动静便可书信通知梁山伯。

待梁山伯写完后已是三日后了。

先是交待了村民一番后续的主意事项,而后便匆匆赶往郡守府。

“世伯,这是我这些时日所得,竟皆在此书。”

言罢梁山伯便将书册递了上去。

而谢安之前便已有所闻,在小心翼翼的接过了册子后翻了开来。

却见上面文字易懂,且有些难懂之处还配有图文解说,便如谢安这般不懂农作之人也看的明白。

在合上册子时更加小心翼翼了,宛如珍宝般。

“贤侄当真是大才,琴棋书画精通不说,且能懂农事,今日竟能成书,此物若是推广开来,何愁我大晋不兴!”

此时谢安愈发看不懂梁山伯了,自上虞一谈后便对这年轻人刮目相看,其后不但作出了宣纸,今日更是著出了这等利民之物。

谢安寻变古今,也不曾找到能与之相匹之人,可谓全才也。

而此前也对梁家做过些许了解,此子仿佛是摔过一次后便光明四放,谢安虽觉诧异,便也只能归结于摔开窍了,从此别无它法能解释得通。

而后梁山伯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谢安听闻后虽想让梁山伯继续留在虎盘村照看新式稻苗,但思索了一番后还是赞同了梁山伯的做法。

此子有大才,若是荒废了学业而影响其品级,今后其一生才华定然得不到施展,岂非憾事。

而稻苗如今也种下了,有着手里的册子想来也无甚岔子。

且书院离着也不远,便是有情况也可随时召唤。

“嗯,你这般年纪确实应以学业为重,倒是老夫不曾顾虑到。你且安心前去求学便是,稻田这边老夫会令人随时照看,每日皆会书信与你稻苗情况。”

梁山伯听闻回到“如此便拜托世伯了,我每月会前来看望一次,按照此前的预估,当在9到10月便能收获。”

“如此甚好,若当真翻上一番,老夫到时候定然为你请功。”

梁山伯笑了笑也不曾言语。

而谢安便有言道“此书贤侄可有名字?”

“名字?”

谢安之言倒是让梁山伯想起来,此书是自己三天里加点赶制出来的,始一写完便赶往了郡守府,这中间倒也不曾想过此书名字问题。

“一时匆忙,小侄倒是有些忘却起名字了,不如世伯取上一个。”

“嗯,此物既是水稻的种植之法,且有事贤侄所著,不如便叫它《梁氏稻典》吧。”

“便依世伯所言。”

而后俩人便聊了些其他。

临了用餐时。

“我去岁所赠玉佩贤侄可有带上?”

“长者赐,小侄自是不敢遗落。”

便从怀里将玉佩拿了出来。

“此物你且收好,日后若是遇到棘手的麻烦可用词玉佩,或可解你之棘。”

“小侄记下了。”

而后梁山伯用完午饭后便收拾了下行李,径直往书院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