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知把臣等叫来所为何事?”
蒙恬看着旁边的章邯,还有自己的弟弟蒙毅都被叫来了,不禁有些疑惑。
“这是罗侯的文书,你们看看。”
嬴政说着将手中的文书随手递给太监,太监拿着文书挨个给蒙恬等人看。
“罗侯不知道从哪弄来的这个叫韩信的人,看样子对他很认可,让寡人调兵十万给他,你们怎么看?”
嬴政不疾不徐道。
“这个罗侯简直是岂有此理,他这么做将我大秦的军功制度置于何地?如果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因为他一句话就能统领十万大军,迟早要出问题。”
章邯愤怒道。
“陛下,臣也以为罗将军此举不妥。”
蒙恬知道自己这时候该说什么话,如果此时自己坚定地支持罗侯,反而会引起皇帝的猜疑。
虽然始皇帝雄才大略,但如果手下的大将全都抱团,也会引起他的忌惮。
而且蒙恬很清楚,这种事情始皇帝根本就不需要问他们的意见,想来是早有决断了。
之所以把他们叫来,大概是在试探他们的态度。
“蒙毅,你怎么看?”
嬴政不动声色的看着蒙毅问道。
“陛下,罗将军这么做确实不妥,我大秦的军功制度乃是立国之本,现在罗将军这么做就是要打破规矩,规矩形成难,打破却很容易。”
蒙毅想起自己兄长之前的警告,不敢替罗侯说话。
“你们说的对,不过还有一个文书没给你们看,这罗侯愿意用这次平叛的军功暂时替这个韩信要个将军的位子,等到韩信弄到足够的军功,这些军功再还给他。
这种方法倒也新奇,不过想想,倒也不是不可行,罗侯此次平叛做的干净利落,没有误伤平民,深得寡人心意,就准了他这一次,下不为例吧。”
嬴政这话算是对这事盖棺定论了。
章邯一看皇帝都下了决定,自然不敢再多说什么。
始皇帝从来都是这样,允许臣子讨论,但决不允许臣子质疑他做的决定。
嬴政之所以答应罗侯是有原因的。
中原之地叛乱不是一时半会能彻底平复的,如果罗侯一直在那里,他们之前定下的大计就无法展开实施。
战舰已经造好了两艘,并且空前的巨大,墨家原本是不愿意为大秦服务的,但是当他们看到战舰图纸的时候,彻底被震撼了。
他们从未想过还有战舰能做到如此巨大,如此精妙。
倘若大秦有了这样的战舰,在海恐怕会所向披靡。
墨家的人没有人能忍受这种东西从别人手中做出来。
于是答应了大秦的招安。
为此,嬴政特地为他们成立了工匠司,有无数工匠供他们调用。
即使如此,两个月的时间,他们也只造出了两艘这样的战舰。
罗侯兑换的战舰图纸不是别的,正是郑和宝船的图纸。
郑和宝船在明朝都足以横扫世界,更不用说在大秦了。
可惜华夏成于儒家,也败于儒家。
如果不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历朝历代都对周围邻国过于客气,或者说对整个世界过于友好。
那么明朝有着无敌的舰队,那时候后来的海霸主荷兰还不知道在哪呢。
郑和舰队足以横扫世界。
可惜被儒家思想影响,大明做不出烧杀抢掠之事。
怪不得后来很多人说,儒家误我华夏。
但如果没有儒家,恐怕华夏文明也传承不了这么久。
这种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止如此,系统在原有的基础,将郑和宝船图纸扩大了两倍,里面的细节进行了微调,完全不会出问题。
这种战舰是墨家完全能做出来的,因为全是隼牟结构。
两艘战舰做出来,嬴政的心思就动了起来,中原叛乱就让他们去叛乱好了。
罗侯有一句话说得对,闹腾一下也挺好,让之前积累的民怨得以释放。
释放完了,之后再有了足够的粮食,让他们造反都不会造反,反而会对大秦歌功颂德。
但是罗侯不能一直耗在那里,这两艘战舰还要罗侯来主持才行。
更何况岭南之南的情况,恐怕也只有罗侯清楚,其他人贸然前去,能不能找到地方还另说。
不就是十万大军吗?以罗侯之前的战绩,别说十万大军,就是开口把北方剩下的三十万大军全都要过去,嬴政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魄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嬴政忌讳的,不过是手下的人联合起来,所以才把蒙恬等人叫过来,试探一下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