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太极殿。
“告诉兵部,不弄清雁门详情,就都别干了!”
李世民大吼道。
不怪他发火,十日前,他得到消息,雁门关守住了,他感到十分震惊。
更令他震惊的是守住雁门关的功臣,居然是他的死敌,也是他的侄子李承道。
不过李世民毕竟知兵,也有大局观。
知道这可能是出兵良机,御敌于国门之外。
然后他命令必须得到雁门关的全部消息,好决定是否出兵。
可是哪知道,一连数日,雁门关一点消息没有传回来,他怎能不恼,怎能不怒?
过了半晌,看着李世民怒气稍消,长孙无忌从群臣中走了出来。
他对着李世民说道:“圣,微臣建议不要急着出兵雁门,还是稳守长安为策!”
李世民眉头一皱,说道:“你的意思是等着李承道与颉利两败俱伤?”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说道:“微臣不是如此短视之人,只是微臣觉得,这么多天没有消息传回,雁门关可能已破,李承道已经兵败!“
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做出深思状。
如果雁门失守,李承道兵败,那么出兵将没有任何意义。
就在这时,那熟悉的脚步声再次出现在殿外。
李世民,长孙无忌,所有大臣脸色都变了,脚步声出现三次,李世民吐血三次。
躲在暗处的长孙皇后,连忙对身边二货陈太医说道:“速速准备,圣要是在吐血,一定要抢救急时。”
陈太医刚要说,圣吐血习惯了,没大事。
发现长孙皇后瞪着自己,连忙把话咽到肚子里。
兵部官员走大殿,众臣都担心的望着李世民。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众卿安心,朕有兵败破关的准备!”
兵部官员跪下说道:“启禀圣,刚刚传回消息,颉利率突厥大军退兵!”
此话一出,整个太极殿瞬间安静,有的大臣下意识的挠了挠自己耳朵,仿佛耳朵里有东西一般。
“什么?你再说一遍。”
李世民大叫道,他也觉得自己耳朵有问题。
跪在地的兵部官员心中腹诽道:看来圣耳朵确实有病,每次都得重复一遍。
他只得继续说道:“启禀圣,雁门守军传回消息,颉利率大军撤兵,返回草原!”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肯定是兵部搞错了!”李世民大声喊道。
颉利起三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说撤军就撤军,这消息肯定是假的。
大唐满朝文武也都不相信,第一次传回的消息说,李承道只有两万骑兵,而颉利有三十万突厥大军。
这样的兵力对比,突厥人不可能失败,如果突厥人没有失败,他们有什么理由退兵?
没有人相信这个消息,这肯定是突厥奸细散发的谣言。
正在这时,兵部尚书李靖走大殿,今日他正在视察长安防务,因此没有朝。
看见李靖,李世民走下龙椅,对他说道:“药师,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突厥人已经破关了!“
李靖摇了摇头说道:“就在刚刚,兵部派出的斥候传回来消息,突厥人已经退军,雁门关守军的消息属实!”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李世民大声问道,他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到突厥退兵的理由。
李靖平静的说道:“陛下,我们有了真正的劲敌!”
“什么意思药师?”李世民继续问道。
李靖几乎一字一句的说道:“李承道带着八百精骑,纵横草原四千里,一路灭族无数,直捣突厥王庭,颉利不得不退兵!”
下一个刹那,整个太极殿仿佛静止一般,每个人都好像被定住一般。
八百人纵横四千里,杀入王庭,这是神话吗?这怎么可能。
“噗”李世民一口鲜血喷射而出。
“圣!”“圣”……大臣们叫道。
果然如二货太医所言,吐习惯就好,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无妨。
过了好半天,他缓缓说道:“李承道不愧是李家的种,不愧是我大哥的好儿子,朕的好侄子!”
三天后,这个消息传到了民间。
八百人纵横草原,火烧王庭,神话一般的故事口口相传,李承道大名天下无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