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我了。”夏禾嘉重重将水杯摔到桌子上。
旁边站着的秋实看了一眼春华,春华摇了摇头。
她也不知道小姐发生什么事了。
按道理,今年春考成绩这样好,怎么还如此生气。
“你不是陪着小姐一起去栖云山庄的吗,你怎么不知道。”秋实低声问道。
“春考又不让丫鬟进去伺候,我在外边等着,不知道里边发生了什么事。”
“那小姐到底怎么了?”
“你们两个在哪里低声嘀咕些什么?”夏禾嘉大声说道,打断了春华秋实两个人的谈话。
两人被这一声吓了一跳,低头忙说着:“没有没有。”
夏禾嘉也不看她们两个小动作了,满脑子都是栖云山庄夏禾盈说的那些话。
万万没想到,我居然被一个白莲花耍得团团转。这可真的气死我了。
…………
“爹爹,我不活了。”郑婕哭天抢地的附在知府大人的胸前,手轻轻捶着他的胸前。
知府大人对这个女儿十分宠爱,所以也没有见过自己女儿这幅样子。
怎么哭成这样了呢?是受谁欺负了吗?
谁敢欺负我的宝贝女儿!
不对,今日不是春考吗,哭成这样难道是成绩不好。那这可不行啊,我郑家的女儿怎么可以成绩不好。
怀中的女儿还一直哭着,原本严厉的知府大人也压下这些念头,轻手抚着郑婕头发,“成绩不理想没事的,明年再考好点就行。”
站在旁边的郑夫人也适时补充道:“对呀,别哭了哈。”
知府怀中的郑婕哭声并没有停。
她哭的不止只成绩这一回事,可是她说不出口啊!
“小兰,你说,小姐怎么哭成这样了,春考成绩到底如何?”知府看着后边站着的伺候郑婕的丫鬟问道。
被喊道名字的小兰低着头,没有回话。
不是她没有听到知府大人的问话,而是她不敢说啊。虽然没有跟着进去考场伺候,但是小姐在春考发生的事,场中之人几乎都知道,但是她也不敢说。
郑婕只觉得脸辣辣地烫。
怎么偏偏要提起这件事,她真的不想在想起来了。
“爹,你不用问了,妹妹今年名次都没有。”从屋外款款走进来的郑灿说道,“孩儿给父亲母亲请安。”
他委身行礼,礼仪周到。
“灿儿,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没有名次?”知府焦急问道。
躺在怀中的郑婕也感受到父亲语气的变化。说到底,还是比较重视名次。
她可怎么办啊!
“妹妹她考场腹痛,没有能参加比试。”郑灿缓缓说道。
知府大人听这话脸色立马黑了起来。
没有名次,自己的女儿居然没有在春考取得名次。
“爹,你听我解释,我这是被人害了,才会腹痛的。”郑婕站开拉着知府大人的袖口,撒娇说。
被人害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爹,是夏禾嘉害我的,她在我水里下药,我才会腹痛的,都怪她,爹爹你把她抓起来好不好。”
知府大人听到迷茫,这夏禾嘉又是谁?
“夏禾嘉啊,大丰年米铺老板的三女儿啊!”郑婕说道。
这样说,知府大人就知道是谁了。
郑婕又将事情过程详细说了一遍,当然漏掉了是她给了泻药,以及当众放矢气的事。
郑灿坐在一旁,听着郑婕阐述,她果然漏掉了最重要的事,原本今日得第一名应该开开心心的,就因为这件事,被同窗耻笑,这传出去也是影响郑家名声。
知府听完整件事,抚着胡子思考着。
“爹,你还在考虑什么,抓了夏禾嘉呀。”郑婕着急说道。
“无凭无证,怎么抓?”知府大人反问道。
“打呀,严刑逼供呀,反正抓回来了,就不怕她不承认。”郑婕厉声道。
知府夫人在旁附声道:“对,让那夏家如此欺负我们女儿,给她点颜色瞧瞧。”
知府大人叹了口气。
之前武定府灾情,夏家也是捐了不少米,太子殿下已经回宫了,等到时论功行赏,夏家可就水涨船高了。夏家还有个儿子今年秋闱,中了就是状元郎了,现在的夏家可不是随便可以拿捏的了。
更何况,他是南程府的父母官,夏家是南程府的首富,关系弄僵了,那可能会影响自己官途的。
“胡闹,怎么可以乱说。”
“爹爹我没有乱说,就是夏禾嘉害得我的。”
“只不过是女孩子家的小打小闹,哪能就这样抓了人。”知府大人笑着说,“我还有公务要处理,先走了。”
说完话,知府大人便自己离开了。
郑婕看着知府大人并没有打算抓夏禾嘉,气得脚剁地。
郑灿看了她一眼,也离开了。
只留下知府夫人在坐在一旁品着茶。
郑婕走过去,轻轻搂住知府夫人的肩膀,亲昵说道:“只有你站在我这一边了。”
知府夫人手里的茶被这一抱晃了一下,差点就溢出来了。
她将茶盏放到茶几上,“我的宝贝女儿,我当然会站在你这一边的。”
“那娘亲,可不可以去账房支两千两。”
两千两!
只是要干嘛用,需要这么多钱。
“娘,你就别问了,总不是什么坏事,娘,你帮帮我嘛。”
知府夫人被烦着难受,最后还是答应先支给她两千两,不过在她以后的月银里扣。
郑婕了吗那种知府夫人的牌子跑去账房支钱。
“慢点跑。”知府夫人看着郑婕,一晃眼眼前就没有她身影了。
这跑得可真快。
知府夫人又拿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郑婕拿到钱,就吩咐小厮拿钱去栖云山庄,也算解决一件事了。
就是夏禾嘉,爹爹没办法帮自己,那就我自己来,总不能让她日子过得太好。
知府大人离开后,还是找了小厮打听了今年春考的事,这不打听还好,一打听,知府大人头更痛了。
自己的女儿居然当众……太有损斯文了。
听那小厮汇报时,他都觉得羞愧。
但是无论如何,郑婕是自己女儿,这也关系到郑家的名声,知府大人还是偷偷传令下去,不许百姓在议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