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都峰的修炼过程中,上都峰会请很多修为高深的宗门高人进行讲道,在这时候会有些特别出色的新晋弟子会被这些高人收入名下,成为这些高人的亲传弟子。就算没有被收为亲传弟子,最后也会被分入三境七洞的各个山峰之中。
宁治将九人带入皈依院内,这里更像是一个简朴的道观,观内的皈依殿中最中间供奉着灵宝天尊的九丈彩金神像,灵宝天尊一侧则是三霄娘娘的纯金神像,再往后则是百万年来碧游宫二十九任掌教画像,以及对碧游宫有过重大贡献的弟子画像。
此时皈依殿殿内已经有二十一名弟子,他们都是前几天闯过三山两河的新晋弟子,随着狄青九人的到来,今年已经有三十名新晋弟子。
对于狄青众人的到来,殿内众人恍若未闻,一个个手持玉简,口中默诵着什么。
狄青等人面面相觑,然后自觉地找了个蒲团盘坐下来,将五大简取出,开始默诵起来。
其实这些对于别人需要死记硬背很久的五大简,狄青只需要五千点推演之力就能全部记住,不过他怕这几天他全都背会之后会很无聊,所以不急着用太玄珠推演这五大简。
所幸这五大简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挺有意思,像碧游宫正史就像是一本故事大全,从百万年前三霄娘娘谪凡开化世人,到二十九任掌教的丰功伟绩,再到如今碧游宫的现状和未来会面临的挑战,一本碧游宫正史看下来,对于碧游宫的前世今生,狄青都有了很清楚的了解。
读碧游宫正史,也会增强新晋弟子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让新晋弟子了解到如今碧游宫的处境和未来依然会不断出现的劫难,进而使弟子真正的皈依圣宗。
同时,狄青也知道,如今不算他们这一批,碧游宫现有内门弟子两万四千七百一十一人,其中有八成都在闭关修炼之中,对于修士来说,一生之中可能有一大半时间都在闭关修炼,越是到了修为高深的时候,越是闭关的时间长久。尤其是许多人修炼出身外化身或和第二元神之后,都会长年累月的闭关修炼,有什么事情都派分身去做,不仅不浪费自己修炼的时间,而且就算遇到什么危险也不怕,顶多损失一具化身罢了。
看到这里,狄青才恍然暗道:“怪不得外面少能碰到修为高深的修士,大部分都是一些金丹以下的修士,原来真正的高人都在闭关修炼,除非有什么利益争夺,鲜少外出。”
除了两万四千七百一十一名内门弟子之外,碧游宫还有八十万外门弟子。这些外门弟子全都归属下都峰管辖,别看他们修为不高,鲜少有超过金丹境的,但是他们才是碧游宫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
碧游宫上到各位掌教、长老、洞主、峰主的道童,下到各种青衣、黄衣、杂役、力士,可以说如果没有了外门弟子,碧游宫内部就得瘫痪。
而且像那些门派高人的道童,地位在碧游宫可不低,就拿掌教道童随风来说,除了那几个比掌教辈分还高的大长老和洞主、峰主外,只要比掌教辈分低,见了他都要喊声师弟!寻常弟子见了他,也都要喊一声师兄。
可以说,道童跟的主人越厉害,地位也跟着越高,而且许多高人的道童慢慢的也会被收入碧游宫,成为正式的内门弟子,其中也不乏能够飞升成仙者。
青衣可以说是外门弟子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除了那些厉害道童外,地位最高的一批外门弟子。
黄衣则是中层的外门弟子,干什么的都有,想成为黄衣至少是需要有筑基境的修为,比杂役和力士的地位高一些。
再下面就是杂役和力士了,两者干的活都是又苦又累又脏的活,好在碧游宫对外门弟子也十分关照,他们能享受到堪比外面三流门派的修行功法和资源。
再说,杂役、力士要给很多碧游宫内门弟子服务,打扫卫生、跑腿、传话等等,内门弟子多多少少都会给点好处,因此碧游宫的杂役和力士相比较灵界的许多底层的修士,还是非常吃香的。
由于杂役、力士身穿灰袍,因此他们也被称之为灰衣。
不论是青衣、黄衣还是灰衣,衣服上绣有花鸟鱼虫,一般图案越高级,地位越高,各自都有九阶档次,这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一本碧游宫正史,让狄青对于碧游宫了解了七七八八,之后的碧游宫宗法碧游宫礼经碧游宫三境七洞碧游宫三都九殿,则是更加深入的了解碧游宫。
碧游宫宗法包含了碧游宫的制度体系和赏罚细则,行文非常严肃,动辄就是逐出师门,甚至是打入太荒境的无灵死狱,最恐怖的还有直接去填海眼,海眼之中关押的可都是一群非常恐怖的大妖大魔,每一个和碧游宫都有着血海深仇,被填入海眼可想而知后果如何。
与严酷的罪罚相比,碧游宫也有着丰厚的奖赏制度,在碧游宫中除了新晋弟子的初始阶段,没有不劳而获,任何修炼资源和功法,甚至是同门之间的帮助,都需要以一种叫做三霄石的货币来结算。
获得三霄石的途径很多,例如华蕴峰的福阗真一、宁启等弟子,他们都有月俸。完成圣宗交给的任务,也有三霄石的奖励。上缴圣宗所需的资源,也会有三霄石奖励。总之三霄石作为激励弟子的手段,只要为圣宗做出贡献,都会有三霄石奖励。
而新晋弟子由于并无获得三霄石的条件,所以新晋弟子阶段是不收三霄石的,不过新晋弟子能够获取的功法和资源也非常有限。
看完碧游宫宗法后,狄青不由心中感叹:“本以为进入仙门之中,就能够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想到乘凉之前,还是要给仙门当牛做马,把力使足了才有饭吃。”
将看完的碧游宫宗法放下,狄青拿起碧游宫礼经开始参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