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他又娶了铁木家的女儿。
自然是对铁木家的人比较熟悉。
因此他才能够在见到大狗子的第一眼,反应过来:
这人身上,到处都是铁木家的影子。
然而,如果是其他人见了,估计也只是觉得,这人相貌不凡。
不定,要等好一会儿,才会反应过来:
这人是不是铁木家的人啊……
如今胡庆丰了那人长得像铁木家的人,又这样认真地保证了。
铁木长渊就是觉得心里头再疑惑,也不会怀疑胡庆丰这话的真实性。
“哦,那这么的话,这孩子到底有什么本事,让你来我面前替他引荐的啊?”
胡庆丰看了一眼铁木长渊,笑得像一只狐狸:“做菜。
他做的菜,是临尧城一绝。”
这话一出来,胡庆丰便知道铁木长渊估计是要猜到了。
果然,铁木长渊眼前一亮,他看向胡庆丰,问道:“是有间酒楼的那个百里庖师?”
胡庆丰滑到了嘴边的“没有错”,又吞了下去。
他干巴巴道:“不对。你再猜。”
铁木长渊疑惑了:“那奇怪了,这临尧城中还有比有间酒楼的庖师手艺更好的人?”
胡庆丰:……
偏偏铁木长渊一边疑惑,还一边看向了胡庆丰。
显然是他想不出来,想让胡庆丰直接公布答案。
胡庆丰没好气道:“临尧城中自然没有比有间酒楼里的庖师手艺还好的人。
但有间酒楼的庖师里面,又不是只有一个百里庖师。”
铁木长渊听了,吃惊道:“总不可能是那大狗庖师和二狗庖师吧……”
这名字……
……但是铁木长渊刚在心里面准备吐槽,就忽然清醒了过来:
对啊,昔日里,那孩子应该是街头的乞丐吧?
街头的乞丐,不叫大狗子、二狗子,难道还有名有姓,叫做百里行川么?
他看向胡庆丰求证:“是大狗子和二狗子他们中的一个?”
胡庆丰笑:“嗯,你再猜。”
这话,便是认同了。
铁木长渊压下了内心的激动,迅速地思索道:
听那大狗庖师,如今已经快二十岁了。
他家的孩子,如今应该才十六岁,那二狗子虽然外面的人都,他如今十八岁了。
可是,他们铁木家的人,向来长得壮实。
所以,不定是误传也不定呢?
因此,铁木长渊很是肯定地道:“是二狗庖师吧?”
胡庆丰再一次吞掉了滑到嘴边的“没有错”。
他看着铁木长渊,无奈地叹了口气,悠悠道:“唉,难怪你一直找不到那个孩子……”
…………
胡庆丰这话一出,铁木长渊立马就知道,自己又猜错了。
“这……”
铁木长渊也有一些语塞。
胡庆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得通透,他道:“唉,师兄,你想想啊。
你才刚来临尧城,有没有听过那百里庖师,跟完颜阿若走得比较近?”
铁木长渊有些沉默道:“听过。”
胡庆丰一拍手,道:“这不就对了嘛!
完颜阿若是谁?
他就是亦赫家的一条狗。
亦赫家又那么关注你们铁木家的人。
若是百里庖师是你们铁木家的孩子,他长得那样像你们铁木家的人,完颜阿若他不会觉得奇怪?”
铁木长渊点头,顺着胡庆丰的思路道:“是会觉得奇怪。
但是……”
铁木长渊顿了一下。
胡庆丰问道:“但什么是啊?”
铁木长渊道:“但若是那完颜阿若,察觉出了百里庖师的不对劲,所以才故意接近他的呢?
我派出去保护赵赌人,去信回来,这一次,完颜阿若离开临尧城的时候,还带上了百里庖师。”
胡庆丰眨了眨眼睛,看向铁木长渊,问道:“师兄,这就是你不厚道了啊!
你跟我你会保下赵赌。
你你要找人,人没找到,你不方便露面。
还跟我,你派了人去保护赵端。
……然后你派了最弱的人过去?”
胡庆丰脸上的表情,又是痛心,又是质疑。
铁木长渊正色道:“鹰队的人,没有一个弱的。”
胡庆丰“哦”了一声,问道:“那连完颜阿若那个蠢货都能察觉到百里庖师的不简单,把心思都打到了他的身上,你的手下没有发现?”
“你……”
原本觉得自己扳回了一城的铁木长渊被堵得无话可。
只能捏着鼻子道:“师弟你的对!”
胡庆丰见了,“嘿嘿”一笑。
道:“那我再跟你分析分析那个二狗庖师啊……”
铁木长渊没有多余的话,只回了一句:“好的。”
于是,胡庆丰便道:“你才来临尧城,那你知不知道,二狗庖师,他有什么爱好?”
“喜好传播竞争对手不实的坏话。这种不出动一兵一卒,便能够让对手伤筋动骨的行为,很是聪明。”
这是铁木长渊之前派来临尧城的人打探道的消息。
后面的评价,则是铁木长渊自己加上去的。
“唔……差不多吧。”
胡庆丰笑了一下。
因为当初胡庆丰从京师回到临尧城的时候,发现家中,莫名其妙多了一个不足十岁的家主。
对于二哥做的事情,胡庆丰也是表示理解的。
毕竟这些年,二哥为了胡家百年的基业,筹划了很多。
如今,认下一个年纪不过十岁的家主。
胡庆丰相信,那也是胡槐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但是理解归理解,胡庆丰在回来之后,还是找人打听了一下关于百里闻风他们四饶事迹。
至于是找谁打听的
身为百里闻风四人学生的胡玉,最是适合不过。
胡玉是这四饶学生。
虽然他不需要每日都去到那四位老师家中学习。
但偶尔去那么几次总是有的。
并且,这些年来,他与那四位老师的来往,并不会少。
而胡玉对于自家这位在京师当中,做了多年大官的三叔,那是打心眼儿里佩服。
面对胡庆丰向他打听四位老师的事情,胡玉顾忌着自己的形象,违心地没有把自己对那四饶不屑表达出来。
而是比较客观地在自家三叔面前,讲了许多百里闻风四饶事迹。
至于听完了那些事迹之后,他家三叔,心里面对那四人,是一个怎样的判断,就不是他能够管得到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