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本能,是倾向规避风险,还是追逐冒险的刺激感?
对于多数人而言,应该是前者。
在过去几年里,我身边的同龄人中有很大比例的人选择考公务员,事业编和老师。
没有选择这条路的朋友,也都找了份工作朝九晚七,包括我。找一份工作的确是长期维持生计的最有效策略,尤其是最“稳定”的公务员,每一年考试都人满为患。
但所有的上班族里,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寥寥无几。
不,仔细想了一圈,“寥寥无几”替换成“根本没有”恐怕更合适。我们知道,一天里一半的清醒时间是被工作占据的。
选择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意味着生命中过半的体验都是压抑的,更不要说成就感和自我实现了。
这一点本该是致命的问题,却并未影响上班族们的决定。
因为普通人的选择,与其说是趋利,不如说是避害,两害相权取其轻。
“有可能养不活自己”的风险,是绝大多数人首先试图规避的。
所以,光是“稳定收入”这一项优势,就压倒了热爱、情绪、自由、自我实现等等所有需求。
而这部分人还是年轻人,理论上最有棱角的年纪。
据此来看,人性的确是倾向规避风险的。
只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稳定”的代价,就是无限的,重复的,一眼看到尽头的,循环。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触怒了众神。
为了惩罚他,诸神要求西西弗斯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
巨石到达山顶又会滚落到山脚,前功尽弃。
西西弗斯只能重新开始,永无止境的循环这个过程。
他的生命,就在这样没有希望的重复劳动中消耗殆尽。
世界上有的是见血的不见血的酷刑。但没有希望的循环,被诸神认为是所有刑罚里,最残酷的一种。
可是,一份每一天重复劳动的工作,每一天没有变化的循环,岂不正是很多职场人的人生?我也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我的生活也是日复一日的重复。
我无意为自己辩护,所有的压抑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为了说服自己不要冒险,我想过很多的理由。比如我没有能养活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比如疫情期间有份工作就不容易了,比如能够一眼望到头在寒冬里已经是很好的结果。这些或许是事实,但也是我为自己寻找的借口。
日复一日没有希望的循环,神认为最残忍的刑罚,就是我为了规避风险付出的代价。
所以,我越是不堪忍受重复和循环的人生,就越是羡慕有勇气冒险的人。
我羡慕他们能抛却过往,我羡慕他们不担忧未来,我羡慕他们敢于赌上一切只为了今天此刻的体验,我羡慕他们不怕失去拥有的东西。我在西门町遇到过一对恋人,以街头唱歌为生。
女生已经怀孕七个月,她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喜欢音乐。
我在夜市上遇到过一个卖柳橙汁的女孩子,大学毕业,能用四国语言和各种游客流利地对话。
她不愿上班,不愿坐在办公室里,她说这里的日子更有烟火气,身边的人都很开心。
这几年有很多从单位辞职的年轻人告诉我,忍不了这样死气沉沉的地方。
曾经以为自己能忍,现在发现还是不行。
在很多人的眼光里,在夜市卖柳橙汁,甚至在街头唱歌,辞掉表面光鲜的国企工作,显然是“不稳定”的选择。
按照那些“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之类的观点,人更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提升自己”“努力上进”。
每天996都要思考今天提升了多少,何况唱歌和卖橙汁?还好这个世界,不是每个人都功利地思考怎么活。
否则酒吧里夜市上空空荡荡,所有人都在办公室里点头哈腰。
这次翼装飞行的女孩出了事,也有很多每天重复过日子的人嘲讽她。他们说人就不应该尝试危险的事情,人就该追求安稳,那些折腾“没有意义”。
他们说,人生不只是追求新鲜感才是精彩,我天天上班劳动难道人生就不精彩了?
在家洗衣做饭人生就不精彩了?
看到这种用政治正确逼人闭嘴的话术,我很想笑。
天天上班的日子是精彩还是折磨,你我难道不心知肚明?
每天洗衣做饭是精彩还是折磨,你我难道不心知肚明?
为什么非要用嘲讽属于他人的意义,来证明自己人生的正确?
果然,人非常擅于合理化自己的选择。
果然,人只能靠否定他人获得自己生存的价值。
有很多人都在说,冒险有什么意义?好好活着就行了,没必要折腾那些有的没的。
好,那么不妨再问的清楚一些活着有什么意义?
权力,金钱,爱情,自由?还是每天能吃一口饱饭?
概而论之,活着的意义在于“体验”。以上种种都是获得休验的手段而已。
而冒险,对于某一类人来说是无法抑制的冲动,是最完美的体验。
曾有人在身上绑了个火箭就想飞翔,有人骑上马驰向地图边缘的方向,有人向一无所知的海平线远航。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峭壁上攀爬,在天空中翱翔,有很多人不惜性命,也要徒步把旗帜插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这些人或许离我们很遥远,可平凡人之中也有冒险家。
放弃稳定的工作在街头歌唱,背起一个包想要踏遍山川,无视一切劝阻坚守爱情,穷尽家当开张创业他们都在冒险。
对于那些选择冒险的人,与其说是为了什么人类文明的探索,不如说只是为了自己的冲动。
但正是因为这些冲动的存在,我们的文明才一路走到了今天,而不是几片大陆上各自农耕的小村落,更不是没有胆量试着直立行走的猩猩。
如果一切冲动都要计算回报,一切冒险都要纠结“有没有价值”,那么那些登山队员,极地的探险家,海洋和天空的探索者,都要被质问一句“这有什么意义”?
噢,难怪有那么多的人说,爱情没有意义。
对他们来说,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可以换算成物质,才算有意义。
有个笑话说,一个人问山上的小孩,你为什么要放羊?小孩说,放羊为了赚钱,赚钱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生孩子,生孩子又为了什么?
“放羊。”这笑话没能让我笑出来,因为我的生活也并无什么不同。我这样的放羊娃,大概只能死于床榻。
但是,那些生于大海死于大海的流浪,永远是我的信仰。
一位在民政局上班的朋友,曾经用尽全力调解过一对熟人夫妻的离婚纠纷。
夫妻双方都是她的同学,男的智商超高,上学时是远近闻名的学霸,长得也很帅,就是性格冷淡,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做首席律师女的娇俏可人,爱笑爱闹,在外企做销售。这样郎才女貌、从高中时就相恋的一对爱侣,离婚的导火索仅仅是一句话。
简单交代下背景,男孩的父亲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发飙,曾经一脚下去,踩断了男孩母亲的腿骨,也曾一个掌捆,把男孩打到耳膜穿孔……
总之在男孩小时候,父亲就是恶魔的代名词,他还因此患上过严重的心理疾病,在父母离异很长时间后,经过心理治疗,才慢慢调整过来。
这是他内心最隐秘的伤口。有一次,夫妻俩因为小事吵起来,这次男孩没有像以往那样相让,而是以他做律师的逻辑与口齿相辩,女孩自然占不了上风,一怒之下扔过去一个抱枕,男孩伸手挡,抱枕打落置物架上的花瓶,花瓶跌落下来割伤了女孩的脚趾
男孩冷静下来,取来酒精棉纱替她消毒包扎,可是女孩依旧怒不可遏,冲口而出:“你骨子里就跟你爸一模一样,有暴虐倾向。
我不管,这回一定要跟你离婚,不然迟早得跟你妈一样,被你打成残废”
男孩包扎的手停顿了几秒,然后缓慢地处理好伤口,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去哄她,只是默默收拾好行李,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小欣,你知道吗,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
他拟好了离婚协议,女孩却在民政局当众反悔,哭得梨花带雨:“我就是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我不要离婚,死也不离。”
朋友去找男孩说和,男孩憔悴到不成人形,却依然不为所动,“老同学,不用再劝了,伤疤一次又一次被揭起的痛,我真的承受不了,我们真的不可能再在一起了…”
无独有偶,还有因此而离婚的。
她和现任老公是二婚,头婚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很多年她都走不出来。
丈夫最好的哥们一直对她有好感,事后他苦口婆心劝慰她,“男人走都走了,你再撒手去了,孩子咋办,年迈的父母咋办?你得坚强点。”
前夫去世3周年,他们终于领了结婚证,名正言顺走在了一起。可是半年后,两人离婚了。
原因还是吵架后男方一句刺耳的揭短:“脾气这么倔,是会克夫的知道吗?你但凡能温柔点,李哥也不至于走到那一步,你克死了他,现在还想克死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