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行,芳儿,你去把前段时间刚送来的那批粉色的云缎织锦找出来,一会儿派个小厮送到琉璃阁去。”
“玥儿谢谢祖母,有劳芳嬷嬷。”初玥回道,这芳嬷嬷本名方芸,从小一直跟在吴卿意身边,待到卿意出嫁之后,也是做了陪嫁丫鬟。
卿意也想过要将方芸抬为姨娘,毕竟她陪伴了自己那么久,也没想过让她做个通房什么的。但是方芸却是和她家小姐一样的脾性,甚至说她一辈子不嫁,要陪着她家小姐一辈子。后来还是卿意作了主,将她嫁给了管家,倒也是成就了一段良缘。
待到问候完祖母后,初玥便坐在了离祖母最近的那把椅子上,拿起了茶盏细细品着,一方面也是为了掩饰刚刚见到对面的孟芙雪时心中的愤怒。
只见孟芙雪,今日着一件蓝色烟花苏绣月华锦衫,白色织褶缎裙,头戴蓝色蝴蝶发簪,那蓝色水晶所制蝴蝶随她而动,蹁跹欲飞,也真的是应了芙雪之名,若芙蓉,若白雪。
初玥原先也只当她的这个大姐姐只是不喜自己,却从未想过她的大姐姐要那般坑害于她,如果说一开始只是不喜,那么孟芙雪真正恨上自己想来应该是在自己十二岁那年,孟芙雪的亲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庶弟——孟清逸,在他刚刚三岁那年夭折了。
不赶巧的是孟清逸当时在后山玩耍,而初玥恰好那时幡然醒悟,也明白自己武功、剑法、医术等无一是处,于是正赶上她苦练琴棋诗画,因而时常去后山那边练琴,幽静而又可凝心聚神。
然而没想到的是后山那边有一处幽潭,庶弟不小心跌了下去。初玥并不会水,她也是慌了神,大声呼救之后,也是跳入了水中,正逢夏日,庶弟扑腾了几下便开始下沉,而初玥毕竟已是十二岁,就那样凭着自己的经验扑腾着却是也没沉下去。
但终究她也没法将庶弟救起来,待到府内侍卫赶来后,二人被拉了上来,可是庶弟却是救不过来了。
待到薛氏赶到之时,悲痛欲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小儿子夭折了,而自己不喜欢的孟初玥却是并没有什么事,尽管是呛了不少水,可是人活得好好的呢,薛氏又怎能不恨,想来所有的悲痛最终都化为了对这个没能救起自己儿子的人的恨。
渐渐地,薛氏不单单是恨孟初玥没能救起清逸,甚至开始怀疑这一切都是因为孟初玥不喜欢这个庶弟,而谋划出来的一场戏,而这个误会也越来越深。
也许薛氏对自己的厌恶更多的是来自孟清逸的夭折,而不是自己的母亲紫嫣,如果说现在的薛氏只是不喜自己,偶尔为难自己。那么在后来发生了孟清逸的事情后,薛氏便是想要赶尽杀绝。
而自己前世也确实因为庶弟的死而无比自责,因而自那之后,虽薛氏和孟芙雪处处为难,自己也仍然伏低做小,始终认为理亏的是自己,自己在那之后的几年里,时常梦到庶弟的脸,梦到庶弟在水中叫自己,一声又一声,“二姐姐,二姐姐……”,那越来越虚弱的声音中带着哭声,画面再一转,便是庶弟冰凉僵硬的身子。
孟清逸是一个极可爱的孩子,粉粉嫩嫩,再加上薛氏本就貌美,一双儿女都是相貌极好的,而这个最小的,是薛氏以为命中只有一子一女时,老天给她的惊喜,既像他的姐姐一样五官生得极好,若是来年长成,定是一翩翩公子,只可惜……
尽管初玥如今确实怨恨薛氏与孟芙雪,但终究对那个小团子一样的娃娃充满了爱惜。
再有几个更小的妹妹便是吴氏和唐氏的女儿了。吴氏是吴卿意的远房亲戚家的侄女,性子是个绵软的,若不是吴老太太处处护着,想来在这府中的日子也不好过。
待几个妹妹在吴老太太面前一一问安之后,又是撒娇,又是逗老太太,几个妾室则是抱怨一下自己院子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家便告退了。
待到初玥回到琉璃阁之后,老太太赏的粉色云缎织锦也是到了。
林嬷嬷打量了一番,“这个颜色倒是刚好配我的姐儿呢,一定衬的我的姐儿人比花娇,想来这么大一匹足够做一件上衫加一条襦裙了,明日便请绣娘上门来给姐儿量一下,也不知姐儿这段时间长了多少了,定是高了。”
“嬷嬷说的是,那这布匹就麻烦嬷嬷了。”初玥一脸开心的样子。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的小厮又是来了,“二小姐,这是薛姨娘吩咐做的衣裳,每位小姐三套,这三套是二小姐的,姨娘说本因早点送来的,却因给老太太准备衣裳误了些时日。”小厮一脸陪笑道。
“不碍事的。”这边初玥云淡风轻地回了,顺带眼神示意沫儿赏了小厮碎银。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给老太太做衣裳本就是借口只是薛氏想故意拖着自己罢了。
待到小厮走后,初玥再是打起来了自己的小算盘,“嬷嬷,玥儿明日想出府一趟,玥儿都在这府里闷坏了,好不好嘛,嬷嬷?”初玥找林嬷嬷撒起了娇。
毕竟想要出府的话,是万万不能瞒着林嬷嬷的,主要也是林嬷嬷年龄大了,初玥也不愿林嬷嬷发现突然不见了而担心。
“姐儿,这天气已经凉了,实在不适宜再出门了,不若姐儿就在院里玩可好,或是去竹居,雅居找妹妹们玩也是极好的。”嬷嬷苦口婆心的劝道,显然还是不想让初玥出门的毕竟小小姐年纪也还小,出门在外着实让人担心。
“嬷嬷,我将沫儿和玫儿都带上,再带两个侍卫跟在暗处,这样可好?不会有事的,嬷嬷放心吧?”初玥不停地撒着娇,只差在地上打滚了。
“那好吧,但是定要早点回来”嬷嬷终于妥协了。
初玥这么想要出门,主要是因为前世自己也是不爱出门,以至于真的成为了被养在深闺的大小姐,待到苦学了三年之后,从书上看了更多的民间疾苦,游记杂事,才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