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章 乔父的思考与决定(1 / 1)一甲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公室内,白若笙和一群大队干部则在做总结,写报告,这可是要呈到上头的。

所以格式、遣词用句非常重要,又不能让领导觉得他们高山大队在吹牛皮,又要搞冒进生产了。

白若笙则在整理自己的数据一亩田三个时期用的肥料分别是多少,成本多少。

以及这些肥料对田地的影响,但是因为没有试验仪器,土地前后的成分对比实验没法再做,只能用以前的。

因为外头的社员过于激动,所以乔高铁出去安抚社员:“这个肥料化肥厂还没有大批量生产,所以下半年能不能用,我们也不敢保证。”

“但是,我们可以保证,只要肥料出来,我们大队有优先购买权。”

“大家放心,只要化肥厂那边有好消息传来,大队部就广播通知大家。”

社员们都有激动,有粮食心里不慌,他们都催着大队干部赶紧做报告,让化肥厂早点把花费生产出来。

高山大队做的这份报告,先是传到了晋安县的农业局,又来又传到权市市委,在蔡名的操作下,引起了一把手的重视。

虽然现在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是一国之本,并不能放弃。

提高粮食产量,则意味着市场供应增加,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这份报告做得挺详细的,但是市委不会直接就让化肥厂生产,而是安排专业人员专门到高山大队调研。

这下子,高山大队用了一个能让水稻高产的肥料的消息并没有瞒住,引起了其他大队的注意。

特别是相邻的长山大队,尤为关注高山大队的发展。

他们发现了,人家高山大队人才辈出,只要盯紧了高山大队,跟着做,不说吃肉,喝点汤还是行的。

在这么多人关注的的情况下,白若笙研发的这个肥料的各种详细数据被摆到了桌面上。

市高官一看那数据,大手一挥,让化肥厂大批量生产,争取下半年整个权市的稻田都用上。

除了化肥厂扩大生产之外,权市还有一些长也在建设当中,各种生产发展得红红火火。

于是,在别的城市还在搞严打、弄公审的时候,权市在为着肥料、工厂等事情而忙碌着。

虽然也有一些案件,但是公安那边处理下就行,也不需要公审,更没到死刑的地步。

但是报纸上关于这场打击犯罪活动的消息并不少,尤其是被判了死刑的人被游街的照片,更是看得大家心惊胆战。

因为一旦被抓了,就会按最重的罪判刑。

其中尤其以北方的城市最为严重,特别是靠近京市的几个省份。

据说有一伙贼人曾经拦住最高领导人的车队索要过路费,并砸烂车辆砍死砍伤警察,后来更有将军的女婿被当街打死一事,才催发了这场最严的打击犯罪活动。

乔父听闻这些消息,也不住咋舌,不由庆幸权市并未有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

然而他在双胞胎与家里联系时,听说粤省那边也很混乱。

因为经济发展快,而法律不完善,滋生了的犯罪并不少,什么帮派、拦路抢劫什么的,一点都不罕见。

据说粤省那边抓捕了不少在国道上专门针对货车司机的犯罪嫌疑人。

乔宏致打电话回来的时候,也提了几句,因为他人脉广,这次的行动中,负责人中就有他的战友,所以对于这些案件的内情很是清楚。

说实话,只有还有点良知的人,都会控诉那些人的的罪行,那怎么会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

乔父由此事展开联想,难道拦路抢劫只发生在粤省吗?

工厂里的许多货都是发火车托运,但也有货车司机,只是一般都不跑长途,难道他们就没有碰上这样的情况吗?

乔父特地找这些人谈话,得知详情后也是心惊不已。

他面色严肃,第一次正视拦路抢劫一事。

他写信提醒蔡名,这一查,发现还真的有这种情况,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这话还真没有错。

权市的领导层本来还以为,权市并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乌烟瘴气,然而实际上,许多事情没浮出水面罢了。

因为这事,权市的领导人震怒,开始严查,并一直持续到过年后。

在许多年后,许多人谈起这持续了一年的严打行动,依然有不少的争议,比如判刑太重,冤假错案、屈打成招等等。

但不得不说,就是因为这场严打,让整个社会安稳了许多,也为之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环境。

严打一事,对佳期工厂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乔父的触动却很大。

他翻着着这阵子收集的报纸,觉得人们就像是陷入了另一种疯狂。

随着经济的发展,定然还有再形成其他不良的社会风气。

前面的二十年混乱,教育的断层,错误的价值观,滋养了出了这样一批的人。

他有些难受,站在窗户边看着楼下的榕树和百香果架子,满目的绿色,扑鼻的果香,也没能让他的心情好转一些。

“你在想什么?”乔母把政策缩进柜子里,看到乔父站在窗边发呆,就有些奇怪,他很少有这样的状态了。

“我只是在想,教育的缺失,错误的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许多事情,当下看不出来,但埋下了种子,等到十几二十年后,结出了苦果才知后悔,才来补救,真的是太晚了。”

乔母看着桌上的报纸,轻轻叹了口气。

“那你有什么想法?”

“你说,我们建学校,设立助学组织如何?”乔父拉过乔母的手,一同站在床边说道。

读书明理,祖先流传的话从来都是经过岁月的凝练的。

他读的书不算多,但是认识乔母之后,为了她,他读了许多书,到现在,他觉得自己与其他兄弟的不同,就在于他看的书多,眼界、思想跟他们不同。

以前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说法,前面三点太过缥缈,然而做善事与读书,却是最容易做到的。

只是,又有多少人会真的去做呢?

“这有什么不可以?百年大业教育为先。”乔母笑着说,“你看这两年,那些海外的华侨,他们除了建工厂,他们做的最多是什么,学校、医院。”

“夏安市那的陈甲庚,不正是榜样吗?他可是被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我们的孩子,他们自己有出息,不需要我们留给他们多少财产,他们也能靠自己挣下一片基业。”

乔父握紧了乔母的手,“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一直支持我。”

乔母睨了乔父一眼,靠在他的肩膀上,“谁让我认定你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